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高考语文解题方略(合肥六中余良海)
1修平GUO,YHYX94,百度本讲义的目的一个织补知识网络的机会,一遍答题常见方法的提醒,一次习惯性错误的纠正。本讲义的布局以知识点和知识网络为经线、以同学们在答题时出现的错误为纬线。本讲义的说明知识积累不涉及,题型预测不负责,点石成金不可能。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必须具备的知识诗歌的主旨表达途径分类,诗歌的题材分类,古代诗歌的常用物象的传统意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广义和狭义分类及其具体涵盖,一.诗歌鉴赏题中常见的错误审题不准:没有准确把握题干要求。定势思维:表现在主旨把握定型化,答题角度固定化,答题详略格式化。只答概念:不具体联系诗歌内容。基础不牢:基本概念不清,文化常识不懂,常规术语不会。半途而废:很多情况下要求要点不全面。主次不分:主要表现在表达技巧时不知道哪是主要,哪是次要。诗歌鉴赏题型和答题模式一.形象鉴赏型1.提问模式(1)形象常见的提问方式描写了哪些景象?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有着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一个形象?(2)意境常见的提问方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要会分析作品中的形象。要知道诗歌中描写了哪些物象,在这些物象有什么特点,尤其是这些物象有哪些文化内涵,表达了民族怎样的特定心理,进而刻画了这样的任务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思考景物怎样组合,总体特色是什么,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要借助想象走进意境,要随着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去联想、想象、勾连、填补诗中的留白,从而走进意境,揣摩作者的情感。3.规范答题模式2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步骤:①找出并描绘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形象)(一般可筛选描绘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③揭示作者的情感(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例子1鹧鸪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无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首诗上阕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正确答案:描写了诗人读书、饮酒、竹林漫步、卧榻看山的生活内容,表明诗人喜欢一辈子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错误答案:描写了诗人在乡间的悠闲生活,也写出了造物主对人才的闲置不用毫不可惜,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首先是审题不准,没有看到题干要求只限于上阕,其次,定势思维和积累不够,一遇到诗人抒发怀才不遇是就会用报国无门。)意境类答题答题步骤:要注意景、境、情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就是要求答出“写了什么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①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忠实于原诗,语言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一定要具体。例子2望秦川(1)李颀秦川朝回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注释](1)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2)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3)归欤:归去。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描写的意境有何不同?正确答案:前四句描写出了秦川辽阔高远,太阳东山升起,远近山峰一派明净,京城宏伟壮观的明净壮丽景象。后四句描写出了万户竹林秋声飒飒,五陵松树颜色深浓,秋露寒冷的萧条清冷景象,两相对比,表现了诗人离开官场时对京城的依恋和惆怅之情。错误答案:前四句描写了景物的壮丽,后四句描写了景物的萧条,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意境题一般要联系内容作具体回答,而且表达得感情也要具体,不能只说什么感情)二.语言鉴赏型1.提问模式(1)炼字型提问模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炼句常见提问方式:某句是全诗关键,为什么?说说某诗句的妙处?前人认为某一句诗在全诗最有表现力,为什么?谋句诗有什么意味?3(3)分析语言型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和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2.把握思考模式炼字中要特别注意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形容词、特殊词(色彩词、叠音词、拟声词)。炼句中要特别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感情;形式上看它在炼字、词法、句法、和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为写景抒情服务的。分析语言风格题型不需要涉及到个别词句的语言运用技巧,而是要品味整首诗的语言风格。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庄重/幽默2.规范答题模式(1)炼字类①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并分析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代入诗词中描绘景象。③分析手法点出该字在诗词中烘托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例子3汴河亭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①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了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②迷楼,隋炀帝筑;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筑。颈联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正确答案:“浮”“动”最为精妙。两个字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动”字把震天的鼓声使行云凝滞并使星辰摇动的赫赫声势描绘出来,“浮”字把锦旗闪动时日月在波涛中浮动的画面再现于读者眼前。错误答案:“浮”“动”,“动”字写出了鼓声振动了星辰;“浮”字写出了日月好似浮在河中的情形。表现了作者对隋炀帝骄奢淫逸生活的讽刺。(少了夸张手法,而且在回答这个字的作用时又没针对性,存在跳跃,说明该生不知道这个字的真正作用。)(2)炼句类①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及手法。②根据该句在诗歌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③点出其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的作用。例子4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请说说“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句描写的成功之处。正确答案:这一细节描写看似平常,但它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之情。错误答案:委托捎信的人出发之前,诗人担心有些话没有说尽,有打开家信再添加内容。这个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也对全文起到总结作用。(该答案犯了两个错误,首先是详略不当,炼句型不要求全部描述;其次是定势思维,不是所有的最后的句子都是起到总结作用。)4(3)分析语言类①用一两个双音节词语准确概括语言特色。②用诗词中相关词语具体分析这种语言特色。③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例子5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首诗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特点?正确答案:平易朴实。“故乡来”“故乡事”“着花未”都是日常口语;语气是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修辞上运用了设问句,也如同日常语言。从而把思念故乡的感情表达得自然、含蓄、深沉。错误答案:语言朴实平易。你从故乡来此,应该知道故乡的事。你来的时候注意到没有,美丽的窗前的梅花开放了吗?在这首诗里,作者借一枝寒梅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先是语言风格题不要求详细描述,只要从原诗中找出相关词句作说明。不仅要考虑词句,还要考虑语气、语调。)三.表达技巧鉴赏型1.注意提问方式(1)直接考查类这首词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2)间接考查类诗人如何抒发情感的?2.把握思考模式(1)掌握相关的诗词鉴赏术语,表达时能够专业的,准确的运用专业术语,常见的表达技巧烂熟于心。(2)审清题意,多角度思考。首先要审清问的是什么。如果是修辞手法,就要具体明确的点明何种修辞手法;如果是问表达技巧、艺术特色,就要先考虑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然后是表达方式,最后是谋篇布局;如果问表现手法,先考虑狭义的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再要审清问的是一种或者是多种。3.规范答题模式(1)完整型:揭示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2)简单型:揭示技巧。例子6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首词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是具体分析。正确答案:①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作者在词中借骤急的的西风、惨淡的月色、高楼的雁叫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了衬托手法。以时光“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来衬托人未归。③运用了拟人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伤感。错误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人直抒胸臆,形象生动的表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这个答案错误很多,仅得1分,因为犯了审题不准、定势思维、空中楼阁、基础不牢、半途而废、主次不分等许多错误)四.情感把握型1.注意提问模式5(1)从全局全篇入手提问方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蕴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从全诗看,诗人的前后情感有怎样的变化?(2)从某一句或几句入手的提问方式这一句(或一联)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几句写出了怎样的情和景?2.把握思考模式(1)认真、仔细阅读诗歌本身,见景悟情,由表及里。重要的是找出情语品味。另外,借助诗题、注释、作者等信息揣摩、体会。(2)了解古人抒发感情的特点:抒情往往是复杂的,富于变化和发展的,含蓄深沉、曲折的。(3)了解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古人尤其注重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方式多样,,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物形象抒情、用典抒情。3.规范答题模式答思想感情题的模式不是固定的,因题而异。大体模式如下:全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例子7天净沙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正确答案:首先写了偏僻的村庄、薄暮的残霞、淡淡的暮霭,古树乌鸦的静态画面和月光下的一只飞鸿的动态画面,后面描写了明丽的青山绿水和颜色鲜艳的花草树叶,表达了。通过前后对比,表现了由迷惘惆怅到欣喜愉悦的感情变化。错误答案:作者借助孤村、寒鸦、雾霭、和大雁的意象,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孤独凄凉,思念家乡的感情。(此答案不全面没有涉及到手法;主旨把握不准:因为一只大雁就想到是思念家乡,典型的定势思维)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要求:1.快速阅读和文章整体认知的能力。(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连点成线。2.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1)体会命题意图。(2)明确答题方向。(3)寻找阅读区间。6(4)确定答题方法。3.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1)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2)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3)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角度。(4)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常见错误:概括跨层:不在同一层次概括。其余错误和诗歌鉴赏的错误大体相同。散文类文本阅读一.作用分析题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需要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1.知识模式(储备)(1)句段常见作用: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络有致;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或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或点明(升华、深化)主题,激人深思。(2)散文主体材料和穿插型材料的作用:主体材料可能更好的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材料起到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的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回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到的。(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说明要“具体”说明作用,在作答时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4)根据不同文体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有“蓄势”“对比”“衬托”等。3.常见答题模式句子和段落的作用不外乎三个方面:表达上、结构上、艺术上(1)常见表述方式结构类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解题方略(合肥六中余良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2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