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初探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初探姓名:赵肖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药物化学指导教师:徐正20070501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初探作者:赵肖玉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朱德妹.张婴元.周乐.吴培澄.胡付品.吴卫红.吴湜.汪复.ZHUDe-mei.ZHANGYing-yuan.ZHOULe.WUPei-cheng.HUFu-pin.WUWei-hong.WUShi.WANGFu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2)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利奈唑胺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培养条件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包括对其中的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亦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较高抗菌活性.利奈唑胺对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相仿或略强.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及杀菌曲线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大部分葡萄球菌属具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仅具抑菌作用.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的改变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有一定影响,人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利奈唑胺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且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提示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多重耐药株所致感染的控制将具有重要作用.2.期刊论文林东览.王明贵.张婴元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3)革兰阳性球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且耐药性上升迅速,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糖肽类耐药肠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所占比例日益上升,糖肽类中度敏感葡萄球菌也已出现.据1998年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资料,医院内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分离比例20%[1],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超过50%.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的肠球菌属,尤其是屎肠球菌,可对临床应用抗菌药均出现耐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人们开发了数个新的抗菌药,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的治疗.利奈唑胺(linezolid)为一类新型抗菌药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的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品种,对各类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抗菌活性.现对利奈唑胺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一、作用机制3.期刊论文於江泉.郑瑞强.林华.卢年芳.陈齐红.邵俊利奈唑胺治疗糖肽类抗菌药无效的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3例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10,37(4)利奈唑胺(斯沃)为人工合成的嗯唑烷酮类抗生素,200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耐甲氧西林(MRSA)引起的疑似或确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或皮肤软组织感染(SSH)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感染.2007年9月获准在我国上市.笔者试用于几例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病人,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4.期刊论文叶忠.徐荣良.郑兴.张必利.黄伟.YEZhong.XURong-liang.ZHENGXing.ZHANGBi-li.HUANGWei长疗程高剂量利奈唑胺致可逆性血小板减少1例-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5)利奈唑胺(Linezolid)化学名称为:(S)-N[[3-[3-氟-4-(4-吗啉基)苯基]-2-氧代-5-恶唑烷基]甲基]-乙酰胺,为第1个人工合成的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嗯唑烷酮类抗菌药,通过与细菌50S亚基附近界面的30S亚基结合,抑制mRNA核糖体链接,阻止70S初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杀菌作用.5.期刊论文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孙自镛.俞云松.胡必杰.褚云卓.廖康.雷金娥.张兵.曹彬.何启勇.张正.胡志东.SUNHong-li.WANGHui.CHENMin-jun.SUNZi-yong.YUYun-song.HUBi-jie.CHUYun-zhuo.LIAOKang.LEIJin-e.ZNANGBing.CAOBin.HEQi-yong.ZHANGZheng.HUZhi-dong2008年中国十二家教学医院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3)目的调查2008年我国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8年6至12月12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171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49.9%(232/465)和74.0%(179/242);不J司地区MRSA发生率在33.3%~65.0%之间;不同标本MRSA分离率分别为:呼吸道标本71.1%(108/152),血液标本48.3%(28/58),脓、伤口和无菌体液标本36.0%(68/189).MRSA对复方磺胺和氯霉素的敏感率为81.5%(183/232)和89.7%(208/232);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利福平的敏感率为3.9%~35.0%;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共发现3株VRE;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96.2%(101/105)和97.0%(130/134),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48.6%(51/105)和75.4%(101/134);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率低于屎肠球菌,但对其他所测试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屎肠球菌对除糖肽类抗菌药及利奈唑胺以外的其他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225株PISP分离率为24.9%(56/225),未发现PRSP.≤3岁儿童组肺炎链球菌中PNSSP分离率为36.6%(15/41),其他年龄组患者中PNSSP分离率为15.4%~26.6%.青霉素敏感的肺炎球菌(PSSP)对头孢丙烯、头孢呋辛和头孢克罗敏感率分别为67.5%(114/169)、66.3%(112/169)和61.5%(104/169),而PISP对这3种药物均耐药;所测225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6.9%,97.8%和98.2%,对头孢曲松、氯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分别为81.3%、77.3%和68.0%,对大环内酯类、复方磺胺和四环素的敏感率为11.6%~23.6%.结论我国VRE发生率低,而葡萄球菌中苯唑西林耐药菌株分离率高.≤3岁儿童组PNSSP分离率高于其他年龄组.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6.期刊论文任少华.秦丽君.胡华成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的研究进展-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5)利奈唑胺属于新型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在体内外对引起社区和院内各种感染的阳性细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包括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其临床疗效已经得到一系列Ⅲ期临床研究的证明.本文综述了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恶唑脘酮类药物利奈唑胺的发展历史,抗菌作用,临床试验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进展.7.期刊论文袁秀丽.杨卫国.邓继岿利奈唑胺在小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中的应用-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5)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小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疾患中的抗菌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5例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儿治疗情况,总结利奈唑胺临床作用.结果:利奈唑胺作用独特,不仅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且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等有较强抗菌活性,毒副作用小.结论:利奈唑胺是儿科临床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药物.8.期刊论文张胜权.吕利英.张书利.艾林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1)由于耐药菌的迅速增长,世界上许多制药公司都在积极开发新的抗菌药.噁唑烷酮类,以利奈唑胺(linezolid)的上市为标志,成为35年来首次上市的结构全新的抗菌药.该类药物作用机制独特,竞争性与核糖体50S亚基上的P-位点相结合,而导致肽转移酶无法与这一位点结合,抑制第一个肽键的形成,来发挥抗菌作用.构效关系研究显示5位碳链的最适长度是一个碳,N上的H为活性必需基团.4′-位与5-位取代基的脂溶性之间的平衡关系与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关系.孟庆国和Lohray等对Brickner等报道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改进.9.期刊论文封彩娟利奈唑胺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10,9(6)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对多种抗生素同时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长期住院治疗等因素,使MRSA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利奈唑胺为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耐药G+菌有广谱抗菌作用[1].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干部科对11例老年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0.期刊论文任少华.秦丽君.胡华成噁唑烷酮类抗菌药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5)利奈唑胺(linezolid,PNU-100766)系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抗菌药,在英、美等国已相继获准上市.利奈唑胺在体内、外对可能引起社区和院内感染的各类革兰阳性球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有关该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一系列Ⅲ期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优于或等同于常规抗菌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糖肽类耐药肠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感染也有显著疗效,而且毒性很小.因利奈唑胺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独特,故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1-3].本文着重综述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进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c9f5dc5-1add-470b-8f5a-9deb01140aa8下载时间:2010年9月8日
本文标题:新型抗菌药利奈唑胺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