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分析人:张宇胡哲平陈雪艳陈妍——1111401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1912年1月1日,随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我国的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武汉、重庆、广州、厦门、青岛、烟台、沈阳、大连、台北等大中城市,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民国建筑,它们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体现了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旧上海市政府大楼西安张学良公馆南京总统府民国建筑的历史地位我国的建筑,按照历史时期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三个部分。一般而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建筑统称为古代建筑;1840~1949年间的建筑统称为近代建筑;1949年以后的建筑统称为现代建筑。南京民国建筑(普通民居例外)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筑史上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期,从中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模仿(或称作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或称作融会创新)的发展轨迹。产生期(1912~1919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对南京的城市建设尚未来得及规划,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政权后,随即将首都迁到北京。尽管如此,孙中山仍坚持认为南京是作为首都的最佳之地。他在1918年出版的《建国方略》中写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虽现在已残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万之四分一以上。……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然而,由于连年的军阀混战,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也不时地被卷入到战争的旋涡之中,建筑事业的发展步履蹒跚。这一时期,南京的绝大多数建筑仍采用传统的民族风格,部分建筑采用清末南京开埠以来输入的西方建筑风格,以照搬照抄西洋风格的建筑为主流,因此,有关建筑学家称之为“洋风”时期。代表性的建筑有下关扬子饭店(今下关公安局)、和记洋行(今南京肉联厂)建筑群。下关扬子饭店(今下关公安局)扬子饭店位于下关区宝善街2号,现为下关区公安分局所在地。1899年,南京正式开埠通商,下关地区的码头、道路、桥梁等陆续兴建,一时热闹非凡。扬子饭店不久也拔地而起,成为下关地区众多西洋式建筑中的代表作。扬子饭店为砖木结构的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9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面阔34米,进深28米,总计82间。整幢建筑以明代城墙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并按照西洋圆拱发券方式砌筑。建筑造型为法国17至18世纪式样,外观雄伟朴实,内部豪华气派。该建筑坐北朝南,木楼梯,木地板,术屋架,其方底台式屋顶及高低错落的老虎窗颇具西洋风味。从建筑物墙面上遗留下来的1912一1914年代铭文字样可知,它是英国人柏耐登于这一期间建造的。扬子饭店是就地取材利用城砖砌筑欧洲折衷主义建筑式样的一个典型实例。1931年,第三国际远东局负责人牛兰及其妻子汪德利曾因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在上海被捕。先是被拘押在道署街中央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监狱,后被关进江苏第一监狱。1932年,宋庆龄发起成立了著名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遗余力地营救牛兰夫妇出狱。1933年4月5日,宋庆龄亲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代表团来宁探望牛兰夫妇,宋庆龄一行到达南京后,就下榻在扬子饭店。当天下午,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司法行政部部长罗文干来到扬子饭店拜访宋庆龄等人。1992年,首都饭店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记洋行(今南京肉联厂)建筑群和记洋行位于下关宝塔桥(今下关区宝塔桥西街168号)。1911年,英国伦敦“合众冷藏有限公司”(又名“万国进出口公司”)老板韦斯特兄弟派大班马凯司(Mackeiyie)、买办韩永清、罗步洲到南京,在下关金川河两岸一带征地600亩,筹建“江苏国际出口有限公司”俗称“英商南京和记洋行”,简称“和记洋行”、“和记蛋厂”。英国“合众冷藏有限公司”是当时世界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在中国建有多个洋行,统称和记洋行,其中以南京的和记洋行规模最大,也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1912年建成厂房,1913年正式开业。该厂初期只有几幢白铁皮平方,短短几年就迅速扩建了蛋厂、杀猪厂、宰牛厂、鸡鸭加工厂、冷气房、厅子房、箱子房、炕蛋房、机器房、炉子间、制罐厂、火腿厂、熬油厂、制革厂、羽毛厂、饲养厂等。300多个外庄(收购站)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从长江三角洲(今宝塔桥一带),建水厂、栈桥、码头、趸船和水火轮以专用,至1915年已办成初具规模、占地40余公顷的企业。并于同年在香港注册为“英商和记有限公司”,简称“和记洋行”。至1922年已发展成为占地52公顷,每年生产旺季,日屠宰生猪3000头左右,加工鸡鸭2万余只,蛋制品产量100余吨,最高达300吨,年产量5万吨。雇佣中国工人达四、五千人,最多的1919年达1万余人。其地于金川河南岸,东至仙桥,西至老江口,均为和记洋行所占。1956年,和记洋行因偿还债务转让给上海大华企业。后经国务院批准,由商业部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并利用其原有的设备建成了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转型期(1919~1927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次年在我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得到宣传,也影响到当时的建筑界。一批学有所成的中国建筑师从国外回国,打破了西方建筑师垄断中国建筑界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建筑,处在由西方建筑师占垄断地位的“洋风”时期向中国人的建筑活动占主导地位的“自立”时期的转变过程中。代表性的建筑有金陵大学建筑群、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等,一味模仿和守旧的建筑观念发生了碰撞和融合。金陵大学建筑群北大楼,建于1917年,由美国建筑师司迈尔(A.G.Small)设计,砖木结构,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3473平方米。礼堂。建于1917年,由美国珀金斯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造型仿照中国古代的庙宇。地上二层,砖木结构,屋顶主跨为歇山顶,附跨为硬山顶,筒瓦屋面。据说当时外墙用明代城墙砖砌筑,城砖上仍留有铭文印记。设计者试图让中国人在自己熟悉的传统空间中接受完全不同的西方基督教的教育,可谓用心良苦。东大楼:原为金陵大学理学院,科学馆。建于1926年,由齐兆昌设计。建筑面积3905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内廊式布局。大楼地上3层,地下l层,砖木结构。大楼设计采用中国北方建筑形式,屋顶脊中加脊,中部高耸。外墙采用青砖砌筑,素灰勾缝。大楼入口处建有突出的门套。大楼在50年代因火灾烧毁屋顶,1958年修复。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金陵女子大学1915年开学时设在南京绣花巷,此后校长德本康夫人筹划在宁海路随园一带建造新校园。随园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师吕彦直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1922年开工建设,到1923年校舍落成,金女大迁入,此时完成了7幢宫殿式的建筑:100号(会议楼,1431平方米)、200号(科学馆,1541平方米)、300号(文学馆,1492平方米)、400号—700号(4幢学生宿舍,共4603平方米)。1934年,建造了图书馆(1397平方米)、大礼堂(1444平方米)。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学和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合并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金陵女子大学随园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园。随园按东西向的轴线对称布局,入口采用林荫道加强空间的纵深感,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对称布置,100号楼后面设计了1个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中轴线的西端结束于丘陵(西山)制高点的中式楼阁。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鼎盛期(1927~1937年)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着手进行城市建设,南京出现了自六朝、南唐、明初以来的第四次建筑高潮。1928年1月,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首都建设委员会,主席为蒋介石,孙科和孔祥熙分别担任工程建设组主任和经济建设组主任。在首都建设委员会下面设立了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负责制定《首都计划》,并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古力治为顾问,以期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1929年12月31日,《首都计划》正式公布,其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功能分区、交通计划、市政工程、城市管理等方面。其中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以紫金山南麓为中央政治区,傅厚岗一带为市级行政区,长江两岸为工业区,主干道两侧和明故宫、新街口一带为商业区,鼓楼一带为文教区,山西路一带为新住宅区。《首都计划》是我国近代比较系统的一部城市规划,遗憾的是,南京的城市建设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并未完全实施。南京自1927年6月1日建市以后,首任市长刘纪文上任伊始,为配合孙中山先生灵榇奉安中山陵,开始修建南京的第一条柏油马路——中山大道。中山大道北起下关江边,南到中山门,全长约12公里,涵盖了今天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大道自1928年8月12日开工,至次年5月竣工。此后,根据《首都计划》的规划,又相继建成了中正路、太平路、白下路、汉中路、中华路、雨花路、山西路等近百条道路。至1937年初,南京市经过十年的建设,城内竣工的道路总长达120公里。这一道路格局,奠定了现代南京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南京作为首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先,南京作为政治中心,政府各部门都需要办公用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民政府在南京城内大兴土木,先后在市区建造了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以及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海军部、联勤部、财政部、教育部、司法行政部、农林部、社会部、交通部、水利部、卫生部、粮食部、审计部、经济部、军政部、最高法院等;与国民政府建立邦交关系的国家在南京建立外交机构,也需要大量的用房,如美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苏联大使馆、法国大使馆、日本大使馆、荷兰大使馆、加拿大大使馆等。其次,南京作为经济金融中心,各大公司银行纷至沓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中南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银行等等,相继在南京建立行屋,从事金融业务。再次,南京作为文化中心,精英荟萃,学子云集。中央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北极阁气象台、水晶台地质矿产陈列馆、中央图书馆、中央大学、晓庄师范学校陆续建立。此外,政府官员汇集南京,也纷纷建立公馆别墅。经过1927~1937年持续10年的建设,南京在这一时期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初步具备了现代城市的规模。当代著名作家聂绀弩(1903~1986年)在40年代发表的《失掉南京得到无穷》一文中写道:“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南京足足住了五年之久。初到南京的时候,城内还没有一条宽阔平坦的马路,街面上尽是破旧低矮的瓦屋。……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南京完全改换了面目,有了全国最好的柏油路,有了富丽雄伟的会堂、官廨、学校、戏院、商号、饭店、菜馆、咖啡店乃至私人住宅。”实际上,由于经费的不足以及抗战的爆发,城市规划中的许多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在南京城内,除了沿中山大道一线有较多的新建筑以及山西路、颐和路一带有成片的新住宅外,其他的地方仍未得到应有的改造。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大多数建筑物为我国的建筑师自行设计。因此,有关专家称这一时期为“自立”时期。规划建筑群中山大道中正路太平路行政院司法院停滞期(1937~1945年)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南京城仿佛是人间地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玛丽露丝·科勒曼在其所著《南京地方政治:1927~1937》一书中写道:“政治……多少世纪以来都是南京的主要„产业‟,是南京的悲哀。它的主要产品有围城、屠杀、劫掠、战火和残墟……这一点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经过侵华日军长达六周的暴行之后,南京城内外的许多建筑物惨遭日寇的焚毁。在日伪统治南京的八年时间里,
本文标题:民国建筑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4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