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93张ppt-)
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十二中薛苗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点击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曲则为小令(其他可考性不大);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句(太偏、太怪者可考性不大);3、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4、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5、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其他文学作品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习中又接触过的技巧。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的特点1、答题不规范,不会使用鉴赏术语。2、漏掉某些答题要点,不能拿满分。3、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考情分析——诗歌鉴赏中失分严重的原因1、先读全诗分类别(知题材,定主旨)2、后半部分找中心(后半部分多为主旨所在)3、前半部分寻意象(前半部分多为写景)4、详读全诗五必看1)必看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2)必看作者(了解作者,知人论世)3)必看注释(有时答案便在其中)4)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5)必看题干(看清要求和指向性)5、回头审视析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方法指导——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一、从题目切入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全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二、从注释切入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难度。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三、从意象切入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实在不行。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东篱(高雅,洁身自好)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兰花象征高洁、美好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绿叶表现希望、活力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②表现荒凉、偏僻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杜鹃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杜鹃哀怨、悲伤、凄凉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鱼表现自由、闲适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细雨潜移默化的教化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晴天表现光明、欢娱浓云表现愁肠压抑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玉象征高洁、脱俗尺素指代书信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南园泛指花草园林落日惆怅冬雪冷峻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落叶失意、伤感丁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大漠苍凉旷野凄清美酒壮行红豆相思竹林闲趣、隐逸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秋虫凄凉故园乡愁烛相思、别愁枯藤萧瑟、荒凉古琴知音古道荒凉飞鸟空远长亭送别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阑(栏)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孤雁思亲,思乡,孤独寒蝉悲凉、离愁别绪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自然景物:月亮——思乡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植物:菊花——坚贞、高洁的品格如: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动物:杜鹃鸟——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如: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四、从题材切入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赏时,抓住题材切入,便不会离谱背弦。古诗按题材分类主要有:⒈借景抒情诗①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②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③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④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⒉咏史怀古诗①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②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③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④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⒊伤春伤别诗(闺怨诗)①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②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③表达对战争的厌恶⒋羁旅行役诗①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②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⒌山水田园诗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②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③表现归耕隐居之乐,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⒍托物言志诗①托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②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③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7、悼亡游仙诗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8、边塞征战诗①描写塞外风光②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③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④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⑤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9、赠友送别诗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五、从背景切入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命题者在编制试题时,往往会对一些影响诗歌内容理解的背景作简略注释。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化,容易体会诗歌中的内容、主旨。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例1、鹊桥仙·夜闻杜鹃①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运用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衬托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六、从语言切入首先是巧用试题信息,利用储备,读懂诗词。古人创作诗词特别重视语言的锤炼,不少诗歌都因为一个或几个字词运用精当而使整首诗生动耐读而意兴盎然。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二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参考答案:春天景色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木,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
本文标题: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93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4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