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本节提要(重点★)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二、精神分析疗法(一)潜意识理论1.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以后的各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前意识意识潜意识﹍﹍﹍﹍﹍﹍(一)潜意识理论2.潜意识活动的病理意义(1)潜意识活动的表现形式:过失、梦、精神病状态;(2)测定潜意识的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日常生活分析、幽默。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必须和谐发展:“本我”的功能是力求保护自己。“超我”的作用是在社会规范的原则下,控制与监督自己的行为。“自我”充当两者的协调者,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本我”的欲望,另一方面又要符合“超我”的标准。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三)性心理发展观强调童年期性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儿童的快感是普遍的和弥漫的,能从躯体各部位的节律性刺激中获得性满足。主要的快感带区域是口腔、肛门和生殖器,这三个区域以特有的阶段次序成为儿童的兴奋中心,于是产生相应的心理发展阶段。分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性心理的发展若停滞在某一阶段(固着或退行),就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阶段年龄(岁)性敏感区主要发展任务(潜在冲突来源)固着导致的成人性格特点口唇期0-1口、嘴唇、舌头断奶嘴部行为,如抽烟、过度饮食;被动性和易上当。肛门期1-3肛门上厕所的训练杂乱无章、吝啬、固执,或者相反。性蕾期3-6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虚荣、莽撞,或者相反。潜伏期6-12无特定区域防御机制的发展无(一般此阶段不会发生固着)。生殖期12-18生殖器成熟的性亲密行为成功完成早期阶段的成年人会对他人产生真诚的兴趣并具有成熟的性特征。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四)自我防卫机制自我要面对来自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这三个方面的压力,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当三方面的压力相互冲突时,人们就会产生焦虑。焦虑的产生,会促使自我发展出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解决冲突,从而缓和三方面对自身的威胁,这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四)自我防卫机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应用这种方法,但是,如果滥用了(过多或不当)这些防御机制,与现实脱节,无助于解决冲突甚至于出现病态。精神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主要潜抑、合理化、仿同、投射、反向、躯体化、转移、幻想、补偿、升华、退行、自居等。(十八只狐狸吃葡萄)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理论通过内省的方式,用自由联想等方法将痛苦的体验挖掘出来,让焦虑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对来访者所提供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解释,使来访者领悟,从而改变原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达到咨询与治疗的目的。二、精神分析疗法会谈的目的是分析来访者所暴露的、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资料,使来访者意识到焦虑情绪的根源。会谈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来访者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咨询师坐在来访者身后。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咨询、治疗过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二、精神分析疗法(一)自由联想法(案例参见P28)由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讲出头脑中的一切事情,不管这些想法与主题是否有关、多么零乱、不合逻辑和羞于启口,都得引导其讲出来,以便从来访者所述词句、事件和想象中,推论其间的联系,把压抑的动机召回到意识中来。二、精神分析疗法(二)梦境分析法(案例参见P29)梦是通往无意识的捷径。梦的工作(曲解)形式:凝缩作用、综合作用、位错作用。梦是人的愿望的满足。方式有三:一是愿望的直接满足。二是愿望的反向满足。三是愿望的象征满足。二、精神分析疗法(三)移情与反移情分析(案例参见P30)移情是来访者根据过去积累的信仰体系和态度,对咨询师产生一种强烈的、无现实根据的情感或期望,并将其视为自己的配偶、父母或仇人等。弗洛伊德认为,咨询师通过移情分析可以了解到来访者对其亲人或他人的情绪反应,引导他讲出痛苦的经历,揭示移情的含义,使移情成为咨询的推动力。反移情则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的无意识反应。二、精神分析疗法15提醒和诫勉避免咨询室外的约谈。不可以要求来访者为咨询师私人生活或者专业发展提供帮助。不允许付费以外的其他的经济往来。避免对来访者提供过多的关于咨询师的私人信息。接受督导。个人成长。(四)阻抗分析阻抗,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可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二、精神分析疗法(四)阻抗分析1.阻抗的表现形式①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寡语和赘言。以沉默最为突出。②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③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④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二、精神分析疗法(四)阻抗分析2.阻抗产生的原因①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②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③来访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3.应对阻抗的要点①解除戒备心理。②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③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二、精神分析疗法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寨在附近的狐狸们,它们早就想享受一下了。第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葡萄架要远远高出它的身高。它站在下面想了想,不愿就此放弃,机会难得啊!想了一会儿,它发现了葡萄架旁边的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因此,它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这只狐狸采用的就是问题解决方式,它直接面对问题,没有逃避,最后解决了问题。)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也发现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因此,它心里想,这个葡萄肯定是酸的,吃到了也很难受,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这只狐狸运用的是心理学当中经常提到的“酸葡萄效应”,也可以称为文饰作用或合理化解释,即以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理由来解释不能实现自我目标的现象。)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刚刚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打动。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并没有气馁,它想:我可以向上跳,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够得到。“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撑着它,可是事与愿违,它跳得越来越低,最后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献身做了肥料。(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固执”,即反复重复某种无效的行为,有时我们也称它为强迫症。它说明,不是任何事情的最佳方案都是解决问题,要看自己的能力、当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一看到葡萄架比自己高,愿望落空了,便破口大骂,撕咬自己能够得到的藤,正巧被农夫发现,一铁锹把它拍死了。(这只狐狸的行为我们称它为“攻击”,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应对方式,于人于己都是有害无利的。)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一看自己的身高在葡萄架下显得如此渺小,便伤心地哭起来了。它伤心为什么自己如此矮小?如果像大象那样,不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它伤心为什么葡萄架如此高,自己辛辛苦苦等了一年,本以为能吃到,没想到是这种结果。(这只狐狸的表现我们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倒退”,即个体在遇到挫折时,从人格发展的较高阶段到人格发展的较低阶段。)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仰望着葡萄架,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投射”,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情非常不好,它在想为什么我吃不到呢,我的命运怎么这么悲惨啊,想吃个葡萄的愿望都满足不了,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啊?越想它越郁闷,最后郁郁而终。(这只狐狸的情况是“抑郁症”的表现,即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性障碍。)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八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尝试着跳起来去够葡萄没有成功,它试图让自己不再去想葡萄,可是它抵抗不了,它还试了一些其他的办法也没有见效。它听说有别的狐狸吃到了葡萄,心情更加不好,最后它一头撞死在葡萄架下。(这只狐狸的下场是由于它心理不平衡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不患无,患不均”的现象。很多人在与别人比较的时候,因为心理不平衡选择了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九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同样是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替代”,即以一种自己可以达到的方式来代替自己不能满足的愿望。)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高高的葡萄架之间的差距,认识到以现在的水平和能力想吃到葡萄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它决定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报了一个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采摘葡萄的技术,最后当然是如愿以偿了。(这只狐狸采用的是问题指向应对策略,它能够正确分析自己与问题的关系和性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式。)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一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同样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它转了一下眼睛,把几个同伴骗了来,然后趁它们不注意,用铁锹将它们拍昏,将同伴摞起来,踩着同伴的身体,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葡萄。(这只狐狸虽然最后也解决了问题,但它是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来解决的,这种应对方式不可取。)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这是一只漂亮的狐狸小姐,它想我一个弱女子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了,我何不利用别人的力量呢?因此,它找了一个男朋友,这只狐狸先生借助梯子给了狐狸小姐最好的礼物。(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原则”,即利用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或是别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三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对葡萄架的高度非常不满,这导致了它不能尝到甜美的葡萄,于是它就怪罪起葡萄藤来。说因为葡萄藤太好高骛远,爬那么高,说葡萄的内心其实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漂亮。发泄完后,它平静地离开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称之为“抵消作用”,即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四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发现自己无法吃到向往已久的葡萄,看到地上落下来已经腐烂的葡萄和其他狐狸吃剩下的葡萄皮,它轻蔑地看着这些,作呕吐状,嘴上说:“真让人恶心,谁能吃这些东西啊!”(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反向作用”,即行为与动机完全相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五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既没有破口大骂,也没有坚持不懈地往上跳,而是发出了感叹,美好的事物有时候总是离我们那么远,这样有一段距离,让自己留有一点幻想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于是它诗性大发,一本诗集从此诞生了!(这只狐狸的行为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置换作用”,即用一种精神宣泄去代替另一种精神宣泄。)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六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发现想吃葡萄的愿望不能实现后,不久便产生了胃痛、消化不良的情况。这只狐狸一直不明白一向很注意饮食的它,怎么会在消化系统出现问题。(这只狐狸发生的情况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转化”,即个体将心理上的痛苦转换成躯体上的疾病。)十八只狐狸吃葡萄第十七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它嘴一撇,说:“这有什么了
本文标题: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48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