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2课时教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面向全体同学”`“提高生物科学素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的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并结合初中生特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愉快教育的课堂教学。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课所处的章节是北京版教材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五章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之所以做为循环系统的第一部分内容,首先因为它是另外几节课的基础,而有关血液和物质运输这个大课题的联系更是十分密切,教材第一句话就阐述得非常清楚,即“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靠血液的循环流动来实现的”。并由此铺展开该课的其他部分内容。2.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和功能;难点是血细胞的功能。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并且知道物质运输是高等动植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血液的一些常识,有助于教师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血液的功能、血量和输血等知识点。但是血细胞是肉眼看不到的,因此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知识点较为抽象。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述血细胞的种类、数目、形态结构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能描述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培养初中生观察力、分析问题能力、比较归纳的能力。(2)能解释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情感目标: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分民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五教法设计本节课运用讲述法、讨论法等教学法,运用课件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边讲述、边观察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攻克。例如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如果只用投影或挂图等静态演示,学生们还是很难理解这些知识点。主要是结构和功能如何统一的问题。包括:红细胞是怎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又是怎么吞噬细菌的,血小板如何发挥其止血和凝血功能的等等。在课件中就集图文声于一体,形象直观地将以上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六学法指导由于该课概念及相应的图片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看”就是看教学录像、看课件,从中发现问题探索知识。“想”就是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比较”就是采用比较记忆法来记忆三种血细胞的数目形态和功能。并且利用中学生喜欢的卡通表现手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并留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讨论问题。如在讲述血细胞的功能时,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归纳和总结。七教学过程程序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血细胞图,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观察了血细胞,指出图中标号的分别是哪几种细胞?学生思考: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讲解作铺垫。讲解主要知识体系一各种细胞的特点和功能1.课件展示:红细胞,提问:通过观察同学们总结红细胞的颜色,并且思考为什么呈现这种颜色?提问:那你们知道贫血又是怎么回事吗?贫血会出现那些症状呢?该采取哪些措施?提问:你知道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吗?如果发生该采取哪些拯救措施?平时应该怎样做?播放教学录像仔细观察图片,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总结红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知识试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被一系列问题吸引了,更加积极思考,也联系到的生活实际。观看教学录像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血红蛋白,进而总结红细胞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提醒大家要平时要注意饮食习惯。培养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同时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全面了解红细胞讲解主要知识体系一各种细胞的特点和功能2.图片展示:白细胞,她并不像红细胞那样“红“得发紫,他就好比白衣天使默默无闻地为我们治病疗伤,它能将侵入我们体内的病菌吞噬或杀死,它也是我们人类的大功臣,又是我们体内的钢铁卫士,因此,白将军在我们体内由防御和免疫的功能。那么,人体出现炎症时,哪一种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由什么组成的?你知道白血病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疗?播放教学录像3.图片展示:血小板,虽然它是个体最小的的细胞,但是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亲眼看到过他为我们包扎伤口,当我们受伤流血时,她立即到达事故现场,在他的帮助下,伤口处的血液迅速凝结,为我们挽回巨大的损失。血小板减少或者消失会怎样?你听说过血友病吗?播放教学录像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对血细胞有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对血常规化验单是否能够进行初步的解读和判断,出示化验单,并介绍相关符号的意义。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述,深刻体会到了白细胞对于人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学生对这些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都很感兴趣,试图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学生都很关注,试图找到答案。观看教学录像学生联想自己的经历,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血小板的恩赐,也深刻体会到了血小板的功能。观看教学录像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认真解读化验单,分析、讨论、总结结论。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而微观方面的知识内容。使学生真正而且时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起学习动力。使学生加深认识,获得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解读化验单的能力。讲解主要知识体系二血量图片展示:当失血过多就要立即输血,那你知道人的失血极限是多少吗?正常人的血量又是多少?义务献血对人的身体有伤害吗?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培养学生认同无偿献血和骨髓捐献的意义,提高自己的意识,培养高尚情操,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三血型和输血提问:是不是失血后,补充充足的血就可以了呢?为什么有的患者输血后会出现异常反应呢?又是谁发现了,血液有不同类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回到1901年,问问那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不是。血型不符合。学生对血型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他的由来还是很感兴趣。教育学生成果来之不易,要珍惜科学成果,学好生物学知识。小结和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点(1)血细胞的功能。(2)血量。(3)血型和输血。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进行反馈,在评断答案时,要多用鼓励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总结本课的内容。认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及时发现不足并自发进行纠错。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并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把书本知识由厚变薄。八板书设计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血细胞:血量:正常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血型和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九教学评价为了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效,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教学反馈。(1)知识检测:填写血细胞知识比较表种类形态结构数量正常值功能作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能力检测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上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值如下,红细胞500万,白细胞13000,血小板20万,(以上均为每立方毫米血液的数量),提示有炎症存在。判断依据是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本文标题:血液-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1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