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旅游概论概述ppt课件
1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第四节旅游的特点第五节旅游的类型第六节旅游组织2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三、旅游的产生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明确旅游起源于旅行,掌握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促使其树立自信心。4教学重、难点重点:旅游诞生的标志。难点:旅行的导源、旅游的起源、旅游的诞生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5导入新课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和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吧。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即使假期足够长,晓东家的旅行计划能够一次圆满完成吗?2、人们一般首先喜欢去哪一类地方旅游?为什么?3、设计旅游线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4、根据案例,你认为哪一种旅游方式最省钱?6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成熟于商业活动位移与迁徙——人类的生存抗争迁徙有的是受自然因素(气候、天然、自然灾害等)及人为因素(战争等)的威胁所驱使,但主要的还是由采猎生存方式固有的流动特点所决定的。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季节性的迁移和集散”。7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商品是旅游产生的基础。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阶级的出现。8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商旅——新的生存方式的选择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诸多著名的古老旅行线路,例如“丝绸之路”、“香料之路”、“琥珀之路”、“食盐之路”,都是这类活动踏出的踪迹。所以,在最初的年代中,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9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为了促成交易,商人们自然要结识许多人,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而通过社会交往获得人际沟通和关系的和谐,能够给人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愉快感受。这表明经商旅行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气息和某种内涵。10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旅行——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享乐旅行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它标志着旅游的诞生,旅游从旅行中分离出来了。享乐旅行实质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代旅游活动。11迁徙、旅行、享乐旅行的区别和联系行为类型迁徙旅行享乐旅行外部特征空间位移空间移动空间移动行为性质自然行为自由行为自由行为行为意识被动主动主动行为目的功利(生存)功利非功利12由此可见联系:共同的特征――空间位移。三者关系:迁徙使人们走出了原地,看到了更多的环境,极大地拓展了原始人的视野,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活的源泉,为以后的旅行奠定了基础。13三、旅游的产生1、人类意识的发展;2、精神需求的提高;3、经济条件的成熟。14案例分析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皇宫中的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请结合这句话,谈谈对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的认识。15【课外小知识】:太空旅游【课堂练习】:选择题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条件是(A)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BDE)A、商业的产生;B、经济条件的成熟;C、自然环境的改善;D、精神需要的提高;E、人类意识的发展。16小结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发展而日益成熟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享出来的。2、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17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旅游的定义: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旅游的内容18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的定义,明确旅游与旅行、游览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旅游的内容。能力目标:有识别旅游的理论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促使其树立自信心。19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内容。难点: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与联系。20课前复习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21导入新课【案例分析】延安之行。问: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22一、旅游的定义【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23“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英文,是1811年英国出版的《牛津词典》,其意是:离家远行,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我国古代,把“旅”和“游”连用成“旅游”一词者,最早见于1600年前,我国南朝诗人沈约(公元441-513)的《悲哉行》一词:24诗句:“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大意:行客留连春天的美景,春景也在取悦着游人。用以专指个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览、游乐为主的旅行,以此区别于其他种种功利性质的旅行。此诗句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与当今人们对旅游概念的理解相近。故中国古代的“游”,是指由旅游审美而达到的那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精神境界和由此而来的对待世界的审美态度。25旅游的定义有理论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1、理论性定义(或者叫概念性定义)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演绎与归纳)给事物定义,是为了探究旅游活动最本质的特征,发生、发展的原因、趋势和规律,看重旅游的“休闲、娱乐、精神享受”等接近本质的内容。26代表:“艾斯特”定义:(AIEST)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1942年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后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所采用。(1)、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居住,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27(2)优点:阐明了旅游的某些基本特征:①、相依性:②、综合性:③、异地性(流动性):④、暂时性:⑤、业余性:⑥、非功利性:28(3)、不足:把“昼游夜归”(即不在外过夜)和商务旅游排除在外。而且难于把一般的出差旅行和具有消遣性的游览观光加以区别。(4)、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292、技术性定义:是用技术的方法(调查统计)给事物定义。只看重广义旅游的经济推动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效果。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時的统计标准二个:A、时间标准(如规定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不超过一年等)B、距离标准(如:加拿大规定:居常地35里以上,美国62里以上,我国10公里以上)。30代表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定义(称WTO定义):1)、定义:“旅游是人们出自非获取报酬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向其日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在该地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312)、理解:A、强调了异地性,离开惯常环境;B、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C、旅行目的不是就业和移民。323)、优点:明确包括商务旅游。判断:A.商务报酬不在访问地获得而是服务单位获得;B.本次有非功利性的游览访问。33怎样认识以上各种不同定义?作为一个关于旅游的完整的定义,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关于旅游的定义时间要素空间要素目的要素手段要素34本书旅游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首先强调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并在异地进行诸如游览、参观、消遣娱乐等活动。同时揭示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其次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外延性)。3536怎样理解本书定义!1、指出了旅游活动的5个基本特点2、指出了旅游活动具有多种目的和动机观赏自然风光――――――――了解自然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探险、保健――――完善自我商务、公务、会议――――――发展事业综合性旅游的特点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享受性37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8联系:旅行+游览=旅游。旅行是旅游所凭借的手段或前提,只有旅行而没有观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旅行为前提的观光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旅游。39【案例分析】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国庆节小张接待外地来的朋友游玩了家附近新开放的景点;小李带团到苏州、无锡旅游;而小王参加了昆明、大理、丽江六日游,问他们三人的国庆活动从本学科的理论上看,有何异同?40三、旅游的内容【案例分析】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7小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住宿于此镇。第二天早晨进入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后观东北第一大瀑布—长白瀑布,长白山高热温泉群,品尝温泉煮鸡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山的特产——人参,准备拿回家给奶奶煲汤。午餐后洗温泉浴,乘车赴延吉,晚餐后,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返回长春。问: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41旅游是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因此,所谓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42吃:【阅读资料】慢品港式早茶。旅游交通:磁浮列车购:“购物天堂”旅游娱乐:桂林民俗村的歌会、竹杆舞、婚庆活动,深圳锦锈中华的泼水节、火把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练习:结合行程安排谈谈对旅游内容的理解。案例分析43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一、旅游的社会属性:二、旅游的文化属性:三、旅游的经济属性:四、旅游的消费属性:4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旅游的属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4546一、旅游的基本属性1、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高层次需要低层次需要472、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可以打破地域、种族、性别、年龄、等级的限制容易使人们抛弃偏见,沟通思想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48旅游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者追求的目标是:审美和娱乐。旅游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的精神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旅游活动构成的“小社会”,与日常社会中的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偶然的、自由的、非功利的组合,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交往模式。4950二、旅游的社会属性(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旅游者具有社会意识,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变革能力。(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活动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如:古代社会的车、船、马、轿等交通工具以及客栈、茶馆等食宿设备,现代社会大型客机、飞船、客轮、汽车及高档舒适的宾馆等。(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旅游观念发生变化:例如: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是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文革”初期,接待外国游客是“崇洋媚外”和为资产阶段生活方式服务。如今旅游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51三、旅游的文化属性1984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中指出:“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汲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使地区间的文化差别日益缩小。”52在旅游过程中物质和精神活动总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一个地方开展旅游活动,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因此旅游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以及社会为广大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条件和服务都无不与社会文化相联系。53(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和旅游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旅游可以为人们提供
本文标题:旅游概论概述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1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