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思考
1着眼儿童视野,构筑完美童话———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思考内容提要:低段语文教材中童话类课文占有较大比重,其语言活泼优美,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儿童的喜爱。教师以童话的情怀,站在儿童的视野阅读童话,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于情境创设中、故事串讲中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童话;于朗读、体验、想象中领略童话的浓浓情趣,让童话浸润童年,让学生在与童话的相拥相行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词:童话儿童视野完整情趣童话是儿童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活泼优美的语言,大胆的幻想吸引着儿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童话类课文时应站在儿童视野解读童话,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童话,感受童话的无限情趣,引领学生热爱童话,享受童话,追求童话。一、童话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童话类课文。册数课文总篇数童话课文篇数占整册课文比重一上20630%一下341132.3%二上34823.3%二下3239.4%上表数据显示童话体裁的课文在低年级教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一、二年级童话类课文平均占到23.8%,可见童话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的确,“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童话散发、洋溢的童真、童趣,与儿童的天性和思维方式合拍,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发展想象能力,陶冶情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具有重要作用,甚至使人终身受益。二、低段童话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然而,许多老师由于缺乏相关童话理论知识的和相应教学策略,致使语文课堂上童话失去了应有的情趣和魅力,笔者试着例析:1.忽视儿童心理,割裂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对儿童心理缺少了解和关注,注重分析,过于强化文字的品赏,而忽略了故事叙述的连贯性与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童话常常被肢解,童话失去了完整性。2.游离儿童视野,有失情趣应试教学心理使得教师童话教学中在知识上打转,或在文本思想的感悟上深究,未能从儿童的角度解读和教学童话,学生对童话中蕴含的灵动和情趣无法体悟或体悟不深,童话教学枯燥、无味。3.缺乏文学意识,略失厚重2教材中的童话单篇呈现,教师教学也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那几篇童话,缺乏延伸、拓展及与儿童文学链接的意识。因此,学生阅读童话量小、面窄,无法领略到儿童文学的真正魅力。三、构筑低年级完美童话教学的策略研究上述问题让童话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童真灵性,为此,笔者对如何构筑低年级完美童话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一)顺应儿童心理,构筑完整童话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建立在符合儿童学习心理特点上的学习,才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因此童话教学要首先要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关注情节连贯,让完整的童话流淌起来,让孩子徜徉童话中。1.合理安排环节,铺设情节连贯的基点。构筑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就要让故事情节连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能让故事流畅起来。如字词教学的安排,在童话教学中就应讲究。以《夏夜多美》为例,笔者在教学中对两种不同教学环节安排进行了尝试:第一种:学生初读课文后,进行字词检查,再梳理故事人物、内容。第二种:学生初读课文后,梳理故事人物、内容,再进行字词检查。课后,在对“两种教学环节不同的安排顺序,你喜欢哪一种”的问卷调查中有91.3%学生都选择了喜欢初读课文后就交流感受这种教学安排,显然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第一种安排在初读后进行词语教学无形中冲淡学生刚刚激起的情绪、情感,且当进入后续教学时,还得重新铺垫,激情。这与孩子的阅读期待相悖。由此可见,在童话教学中遵循故事的脉络,把字词教学与故事的梳理两个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在顺故事的“藤”中摸字词的“瓜”,落实字词教学,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情节连贯顺畅,同时也是对童话故事以情节贯穿文本这一文体特点的准确把握。2.创设语言情境,连缀情节连贯的“外衣”小学语文学科建议中指出: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童话故事中有许多用以描绘、渲染故事情境的描述性语言。如《夏夜多美》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后面是蚂蚁和睡莲的对话)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此段话语,在优美舒缓的音乐中创设语言情境: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教师做睡莲睡觉的动作,领着孩子们做),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播放呜呜的哭声)在这样的故事情景中,学生自然融入故事情境,沉浸于故事氛围中,其后的对话教学自然、生动。实践证明,童话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充分把握童话故事连贯性这一特点,认识到文本中描述性语言与其他内容唇齿相依的关系,教学中通过创设言语情境充分利用,给童话连缀了一件情节连贯的“外衣”,这样故事在情境中流淌,教学也更显张力和生机。反3之,就会把其后的对话教学割裂于语境,只为对话而对话,“对话”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生的情感缺少附着的土壤。3.串讲完整故事,架设完整情节的空间爱听、爱讲童话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童话故事的教学教师应根据童话故事情节性强这一特点,采用故事接龙等一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首先,学生必须为讲好故事,充分熟读课文。其次,在熟知课文语言后,教师可对文本中重点、关键的词语、句子引导感悟,加深理解,促进朗读。最后借助课文插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在故事接龙中串讲这个故事。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中实践证明,这种串讲故事的学习方式受到了95%学生的喜爱。当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课时的合理安排:第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引读、引说,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词语。第二课时先引导读、说,为讲故事作准备,然后分组分部分准备故事,在故事接龙读中学会讲故事。(二)着眼儿童视野,品赏童真情趣童话之美,在于创造了贴近儿童的世界。其言,音律和谐,极富儿童情趣;其情节曲折反复,适合儿童想象;其意味,充满人性的光泽和生活的真谛。教学中教师应着眼儿童视野,感受童话的美好情趣,引领儿童经历一次审美历程,让童心在童话的浸润中丰盈而美好。1.在朗读中领略趣味教学实践显示,儿童特别喜欢朗读童话,优美简洁的儿童化语言轻松活泼,富有音乐美,这与儿童朗读表达的特点十分吻合。因此,朗读是领略童话故事中童言童趣的最佳途径。如《我是什么》一文中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水的不同状态: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逐层推进,引导孩子充分感受童话蕴含的浓浓情趣。首先由媒体演示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形态,教师配以深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形成初步的朗读感受:轻柔-舒缓-欢快,铺垫情感基调;接着学生自主练读,借助语速的快慢变化,语调的高低不同,字里行间的情趣得以恰当表达。最后,改编文本形式,再次美读: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诗化的文本编排使学生对文本蕴涵的语言的节奏、律动在朗读中尽情展现,同时文本活泼、轻灵的语言也很好地被学生所吸纳。在童话文本中“童”言、童“话”处处皆4是。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中有许多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说我不会结枣子呗……”这些句子末尾的语气词都非常符合儿童的生活用语,是孩子间说话的语气,具有鲜明的儿童色彩。为此,我在教学中用比较朗读的方法,去掉这些语气词,句子的语气是否发生变化;其次进行二次朗读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喂”“哪”“呀”“呗”不同语气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学生或傲慢,或惊讶,或得意,或惭愧,小柳树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情趣瞬间溢满课堂。类似的语言现象在童话中不胜枚举,如《美丽的小路》中有许多语气词放在句子的前面,“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呀!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这些语言都能体现童话的清新甜润;还有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爬呀爬,爬呀爬,……”等语言反复出现,也是童趣十足。教师要善于挖掘,让学生在朗读中,领略童言稚趣,丰盈心灵。2.在体验中感受情味心理学表明,儿童喜欢在“化物为我”中体验角色的不同心理、语气和情感。童话文本中的对话是角色体验的最佳语言载体,人物的不同情感在对话中尽然体现,因此童话教学应关注对话,在角色体验中获得美好情感的熏陶。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中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有三次对话。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同桌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比较问号和句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再读,抓住“高兴、说得对、很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提示语,自主选择角色,通过生生、师生不同形式的角色对话,体会小燕子高兴的心情和燕子妈妈的耐心、亲切;最后,在情境中分角色读,学生或微笑、或点头,或摸着“小燕子”的头,或竖起大拇指配以动作,燕子妈妈耐心、亲切、会鼓励人以及小燕子好学的美好情感在角色体验中喷然释放。课后,学生对文本中获得的美好情感溢于言表:“我觉得我和小燕子一样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有耐心,会鼓励人。”3.在想象中体会意味拟人是童话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儿童的思维也带有拟人的特色,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物体,在儿童眼里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如《称赞》中小刺猬和小獾在互相称赞中感受到快乐,读者能感受到称赞的力量。而想象使这一特点得以实现,活化语言背后的画面,真切地感受故事的意味。如《纸船和风筝》中小松鼠和小熊友谊出现裂缝的时候,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可让学生想象小熊、小松鼠难过时的心情。有的说:小熊每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很想念和小松鼠一起快乐的时光。有的说:小熊每天坐到小溪边,等呀等呀,希望看到漂流的纸船。有的说:小松鼠多么希望能小熊和重归于好啊!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小松鼠闷闷不乐地坐在家门口,心想,有什么办法让小熊原谅我呢?想象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故事中流淌的友谊,体会到了谅解才是最好的缝补友谊的方法。又如《从现在开始》让学生想象小动物们听到小猴子的话后的情景,故事中尊重别人的内涵自然彰显,无需教师过多的说教。5(三)链接童话文学,拓展儿童阅读视野语文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低年级教材中的童话虽然都以单篇独立呈现的,当然,这符合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规律,但应该将更多、更好的童话带进孩子的生活,链接童话文学,拓展儿童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质。1.链接相关作家童话故事《称赞》的作者是著名童话作家张秋生。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张秋生的其他作品《小巴掌童话》、《阁楼上的童话》等。目前班级中有81%的孩子已阅读过有关张秋生的作品。又如童话《雨点儿》的作者是著名儿童作家金波,可向学生推荐阅读《金波的童话》、《金波儿歌》。学生走近作家的同时走进了更多更美的童话。2.链接相关原著为了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编入教材的许多童话都在原著上进行了改写。如编入教材的《丑小鸭》就是原著的浓缩版和改编版。对于这样的世界名著,教师应让学生阅读原著,真正走进丑小鸭的世界,在进一步的阅读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感受。推荐后,班中有90%的孩子都阅读了安徒生的原著《丑小鸭》,并相互交流感受,共享童话。3.链接同类童话教材中的各类童话丰富,有科普知识童话,如《回声》、《棉花姑娘》等,有文学童话、民间童话等。教师可进行其同类童话的链接,让学生多角度感受不同童话的特点。文本与童话文学的超链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阅读的需求。可采用老师推荐,学生自主阅读,或老师推荐,师生共同阅读等阅读方式,使学生童话的阅读由单一走向丰富,由单薄走向丰厚,有课文走向文学,在童话的润泽中获得美的熏陶,提升人文素养。“我也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童话。”“读着童话,好像我自己就在童话故事里面了。”孩子们的这些话语就是很好的印证。有人说:童话不只是故事,她还是一种眼光,一种思维,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只要我们善用童话教材,善教童话,把完整而富有童趣的童话带给孩子,一定能用童话点亮儿童的一生!参考文献:1.周益民教科书还需要更多童话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低年级童话教学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2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