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初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议论类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类阅读一文言文关于人物性格、品质评价词语集锦1.耿介:正直;孤高,不趋时。例如,独~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后汉书·冯衍传》2.谄谗:献媚,奉承3.聪、慧:聪明,有才智4.刚毅:刚强、果断。刚急:刚直,急躁。刚介:刚直,耿介。例如(翟鹏)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5.谲:欺骗;诈骗6.敏:聪慧7.木讷:质朴,少言8.奸、佞:奸邪,谗佞9.宽厚:宽容,厚道。另“宽柔”:宽缓,和柔10.静悫(jìnɡquè):沉静,恭谨,诚实11.周密:周到,细密12.冲虚:淡泊,虚静冲默:淡泊,恬静。例如(孟嘉)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成敬之。13.深刻:严峻,苛刻;刻薄,不厚道14.刻薄:冷酷,不厚道,不宽容15.刻害:苛责,尖刻。例如“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为人尖刻,好揭人隐私)16.廉介无私:廉洁正直,没有私利廉直:廉洁,正直17.任侠,使气:见义勇为,意气用事18.恺悌(kǎitì):和乐平易。例如“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三国志·贾逵传》(都说刚正不阿的人有为官的才能,不说庸碌不为的人可以让治下安乐)19.仁厚:仁爱,宽厚20.清廉:公正廉洁21.清厉:清高耿介。例如“吕雅清厉有文才”22.贪浊:贪求,污浊23.桀黠:凶暴狡猾。例如“(罗)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旧唐书·罗艺传》24.刚愎不仁:倔强固执,不仁厚。例同上25.孝友:孝顺,友爱。例如(张文瓘)幼孤,侍母兄,以孝友闻。26.苦节:坚守节操。例如(宋)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27.胆气过人:胆量、气度超过常人。例如(朱)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28.操履劲正:操守严明,刚正不阿。例如御史中丞廖刚荐(何)铸……,可备拾遗补阙之选。29.刚不苟合:刚直,不随便附和别人。例如(薛)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35同此例句)30.有节:有节操31.平恕:公正,宽和32.和平大雅:平和,品行高尚(雅:高尚,不俗)33.敢言:敢于说正直话。34.俭:简朴35.有方(谋)略:有计谋策略。例如(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36.严正:严肃耿直。例如(张文瓘)性严正,未尝回容。二人物品质:正面人物: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事例:信守承诺(约不可失八四魏文侯)、宽容豁达(秦穆公亡马六二秦穆公)、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多多益善五七刘邦),体恤百姓(出裘发粟五三景公),善于纳谏(燕策中的赵惠王)聪明、明察秋毫(孙亮辨奸六七三国时代吴国国君孙亮),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事例: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公私分明(一行和尚)、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忠君爱民(范仲淹)、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忠于职守(孙亮辨奸中的中蔵吏),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公正严明机智(二人并走中的融),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镞中的李存审),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事例:学者——聪明好学(蒲松龄),宽容、遇事冷静、善于调试心理(张秀才,寿州)勤奋、善于学习(《论语》六则中的君子),有特殊技能或才能的人——技艺高超(匠石运斤中的匠石,核工记中的核工),医术高明、聪明正直、有远见(扁鹊见秦王中的扁鹊),不慕权贵(东床坦腹中的王羲之),虚心慎(王积薪闻棋中的王积薪),善于观察、严格执法(张乖崖严惩污吏),智慧、胆大心细、善于把握战机(廉范御敌中的廉范),扶贫济困、蔑视权贵、刚正不阿(陈章侯)有德行的人——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赐绢为粮中胡质的儿子胡威),心地宽厚、处事公正、德行远播(梁上君子中的陈),胸有大志、刻苦自励、心忧天下(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中的范仲淹),善于发现人才、有慈爱之心、乐于助人(邴原泣学中的老师),淡泊名利、爱好自然(陶渊明)4、百姓——善良、孝顺、正直,忠厚老实、不贪恋钱财,信守承诺、克勤克俭事例: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中国妇女(孟母三迁中的孟母),信守承诺(急不相弃中的华歆),镇定(覆巢之下中的孔融的儿子),重视朋友义气(舍生取义中的荀巨伯),孝顺(锅巴救命中的陈某),仔细观察(戴嵩画牛中的牧童),孝顺(陆绩怀橘中的陆绩),强烈的求学愿望、勤奋学习(邴原泣学中的邴原),忠厚、守信、老实,孝顺、正直、有同情心、办事细心缜密、不贪财(张孝基仁爱中的张孝基)反面人物1、君主——光有大志、却无恒心,气量狭小,昏庸无道气量狭小、奸诈凶残(魏武见匈奴使中的曹操),光有大志、却无恒心、不能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学皆不精的项籍),2、官吏——狡猾、贪婪、蛮横,自以为是、狂妄轻率,执法过严、残忍的酷吏。狡猾、贪婪、蛮横(取金中的县官),颠倒是非的野心家(指鹿为马的拍赵高马屁的官员),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多多益善中的韩信),自以为是、狂妄轻率、遇事却束手无策或轻举妄动(纸上谈兵的赵括),阴险狡诈(孙亮辨奸中的黄门),残忍的酷吏(请君入瓮中的周兴),执法过严(张乖崖严惩污吏中的张乖崖)。3、依附官吏的人——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为非作歹。外强中干、仗势欺人、凶残贪婪(临江之麋讽刺的那些人),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以致自毁依凭的人(仓鼠嘲讽的人),4、小人——贪婪、愚蠢(利令智昏),卑鄙龌龊,自私、损人不利己。贪婪、愚蠢、利令智昏(楚人隐形),卑鄙龌龊(陈章侯中的龌龊显者),贪得无厌(齐人女-东食西宿)自私、损人不利己(副使失物中的副使)。5、有一定技能的人——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贪名贪利。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卖蒜老叟中的杨二相公,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贪名贪利(王安石待客中的萧公子)。6、百姓——一意孤行、愚蠢,背信弃义,急躁冒进,迷信、不依法办事。一意孤行、愚蠢(宋人藏石),背信弃义(急不相弃中的王朗),急躁冒进(躁急自败中的我),迷信、不依法办事(张秀才)。三具体考点和方法【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考查考生对选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时是直接分析,有时要求间接分析。题型为简答题。【答题指导】关于评析文本中的人物,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就是通过文本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重点语句,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1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63.从评价性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2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34评价感悟题:①准确理解原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结合原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拟定答案;②找出文中的议论抒情句,这些句子往往会揭示一些道理,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道理概括出来作为答案。另外,还要注意提干中是否要求联系实际。三具体练习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注释](1)陈:陈国。(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3)笞:鞭打。(4)蹑:踩。(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1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3分)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1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2分)A多多益善B卧薪尝胆C望梅止渴D胯下之辱4包拯,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1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注释:○1鬻:卖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赴调,知.天长县(2)拯命制者才足.贡数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诉他?B(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诉他?C(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D(你)凭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还来告他的状?13、“割人牛舌者”其实就是谁?(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4、本文表现了包拯的品质。(3分)5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1.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2.翻译下面的句子。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④,而人或谓之不韵。⑤【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③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④气索:气短。⑤不韵:不雅。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1)前后类如此()(2)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但是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B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C但是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们不雅。D而且人们或许会说东坡的诗不雅。13.文中能印证欧阳修预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14.选文一方面显示了苏东坡的磅礴才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欧阳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评议论说及说明类文言文训练一考点概述1.识记涉及的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
本文标题:初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议论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2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