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课件
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点整理汝城五中祝贵辉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m=100cm1m=1000mm1m=106um1m=109nm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看: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分度值(相邻两刻线的距离,也就是刻度尺最小一格的长度)和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值);②平: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直: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读数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秒表的使用:秒表小圈代表分针,大圈代表秒针。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错误务必消除,误差不可避免。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用来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特点:参照物都被看作是静止的。参照物的选取: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常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主要依据是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说它是静止的。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它是表示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推导可得t=s/v,s=vt2、匀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计算公式:v=s/t3、变速直线运动:沿着直线且速度经常改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计算公式:v=s/t(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注意: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速度公式,不过公式中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不同,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代入相对应的数值进行计算。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单位:赫兹符号: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2、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声音的特色。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不同。4、区分声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第三节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利用:①人和动物都可以通过语言交流;②次声波可以预警自然灾害;③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④声呐系统⑤中医“闻”来检查身体内部情况;⑥B超⑦超声检测对工件验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利用:①超声冲洗;②超声碎石。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禁止鸣笛,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捂耳朵,耳罩)。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单位:①单位: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浸入: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稍等: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留住: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相平: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第二节融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t/mint/min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图象:℃℃t/mint/min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何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上升,凝固时温度下降。第三节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第四节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干冰、樟脑、钨。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霜,雾凇,冰花,雪花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液态固态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凝固(放热)气态凝华(放热)升华(吸热)液化(放热)物态变化图像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及应用:①影子的形成;②日食、月食的形成;③小孔成像(像的性质:倒立、大小可变的实像);④激光准直;⑤射击瞄准;⑥列队对齐。4,光速(c)c=3×108m/s空气中的光速近似的认为等于真空中的光速,水中的光速约为3/4c,玻璃中的光速约为2/3c。5,光年:光在一年内行走的距离,是长度(距离)单位。第二节光的反射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1,光的反射定律:两线异侧(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①漫反射:平行的入射光会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我们在生活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光线在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②镜面反射:平行光被反射后仍是平行光。在光滑物体表面发生的反射以及所有“反光”的现象都是镜面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等大:像和物大小相等②等距: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平面镜的应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潜望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①三线共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两线分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两角不等:入射角不等于折射角④空中角大:位于空气部分的角度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角度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深度要浅;②海市蜃楼;③插在水杯里的筷子看起来好像“折断了”第五节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的叫红外线,紫光之外的叫紫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取暖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钞票防伪、消毒杀菌,适量有益,过量有害(致癌)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不变向;②,平主轴,过焦点;③,过焦点,平主轴3,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不变向;②,平主轴,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延长线过焦点,平主轴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实像或虚像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像距v与焦距f或物距u的关系u2f实像缩小倒立fv2f照相机u=2f实像等大倒立v=2f测定焦距2fuf实像放大倒立v2f投影仪u=f不能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测定焦距uf虚像放大正立vu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精炼一焦分虚实;二焦定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近像变大;物远像变小。(成实像时)无论虚与实;像随物体跑。第四、五节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1,眼睛和眼镜①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近视眼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后或眼球太长,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③远视眼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导致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2,显微镜①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②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像再次放大3,望远镜①物镜使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②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将第一次成的像放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字母m表示单位:千克(kg)其他常
本文标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4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