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旅游学概论2020/2/111第1章导论第一节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旅游学研究国外的旅游学研究历史比国内旅游学研究的历史要长,因此其研究水平也明显高于国内旅游学研究。国外旅游学研究的特点是:(一)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二)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2020/2/112(三)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2020/2/113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与国外的旅游研究相比较,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相对还不够成熟。这表现在:(一)中国的旅游研究的主流仍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的,它表明了旅游学术队伍的不成熟,也影响到旅游学术研究在结构上的均衡发展,尤其无益于大学教育和深入的科学研究所共同依赖的基础理论的建设。2020/2/114(二)中国旅游学术研究与国外的旅游学术研究是有差距的,这一点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可否认,这只要通过全面地接触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就能真正感受到这种差距。如果国外学者可以声称旅游学科已经走向独立和成熟,那么,中国学者至少目前还不能说中国的旅游学科达到了这个水平。不管从旅游基础学科还是分支学科来看,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20/2/115(三)国外的旅游研究日益深入到旅游现象的细部,而我国旅游研究还往往喜欢做大文章,框架宏大,而内容却比较平常,尤其缺乏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另外,一些近年来在国外旅游研究中比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如旅游体验),在中国还鲜有问津者;而国外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旅游人类学),在国内也没有得到深入展开。2020/2/116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2020/2/117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对旅游的本质与特征的认识;旅游需要及其形成机制;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的关系;旅游活动构成要素;旅游决策过程;旅游体验过程;旅游流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旅游容量以及旅游容量管理。2020/2/118第三节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出于旅游所包含的因素非常多样而复杂,单纯靠一种研究方法就不可能解决所有相关问题。旅游现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要求它采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2020/2/119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的综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上:概念与理论(方法)。旅游学学科体系是在完成了这种综合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在概念的层面上,旅游学有它自己的概念系统,这个系统植根于对旅游现象的系统认识,也得益于相关学科的成熟概念。这些概念在旅游学理论领域中重新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成为构筑旅游学理论的基石。2020/2/1110在理论(方法)层面上,旅游学也同样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旅游学的理论(方法)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式的途径逐步从其他相关学科移植、渗透和融合而来的。2020/2/1111这些理论进入旅游学领域之后,逐渐与旅游学中的特有概念、特有的研究对象、特有的问题类型相结合,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滤、积淀、整合过程,最后成为旅游学的独特的理论系统。2020/2/1112虚电路是逻辑连接2020/2/1113第四节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在哲学观念上,辩证唯物主义是旅游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但是,实际上还有规定一个学科具体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即实证的、规范的和实用的哲学思想。2020/2/1114实证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坚持只有通过观察(感觉)获得的知识才是可信赖的,“纯”实证主义甚至怀疑推理和理论在获得可靠知识上的有效性。2020/2/1115规范主义哲学认为关于条件、状况、事物和行为的好与坏的知识对于产生规则性知识是有效的,甚至是必要的。2020/2/1116实用主义也是一种哲学(有时乍一听起来还有某种贬义),它认为,对于描述性知识来说,重要的是它如何很好地对解决眼前的问题发挥作用。笃信实用主义的人相对不太注意理论逻辑,也不太感兴趣于在实证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意义辨析。2020/2/1117二、旅游学研究方法的形成在跨学科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注意到的事实是,跨学科的方法论形成,主要是靠方法的移植、渗透和融合来实现的。方法的移植是指平行学科间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概念、原理、思想甚至实验和技术方法)向另一门学科的转移。2020/2/1118这种转移可以通过研究对象的转移和综合,通过科学理论或原理的推广、转移和综合,以及通过研究方法的转移和综合而实现,是推动有关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这种情况在科学研究中相当普遍。2020/2/1119方法的渗透是指数学方法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核断科学方法和带头学科方法,向所有科学结构层次的横向拓展。方法的融合是指在跨学科研究中,实现多种知识、多种方法、多种研究手段的交叉与汇沥,从而形成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是一种高级层次的吸收和消化,它使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新的应用领域中得以重新整合而以新的面貌出现。2020/2/1120三、旅游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田野工作(field—work)(二)模式分析(三)科学实验(四)统计分析2020/2/1121第二章旅游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旅游现象的历史考察一、自由时间的历史分布与结构特征自由时间又称闲暇或余暇,与谋生活动时间相对而言,是指个人在扣除用于劳动、满足生理需要、参加必要的社会交往活动等之后剩下的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换句话说,自由时间是指个人拥有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人生时间。2020/2/1122从社会角度来看,自由时间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宝贵的社会财富。从历史上自由时间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上看,人类社会所走过的历程就是一个解放生产力、增加自由时间、改变自由时间分布模式的历程。2020/2/11232020/2/1124二、审美意识的起源人类的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生产实践分不开的,并受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审美意识得以同其他意识形态相分离,并进而分化出不同的类型。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看,对社会美的审美意识先于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而存在,而最原始的社会审美意识几乎就与某种生理快感体验交织在一起。至于对山水花鸟等自然风景的独立审美欣赏,则更是在社会形态发展到较高阶段上才出现的。2020/2/1125三、旅游的产生首先,个别的旅游现象出现得很早,可以远溯到原始社会中人们已初具自由时间和审美意识并能够自主地利用自由时间进行休闲娱乐的历史阶段。其次,在我国“旅游”一词出现在南朝时期,正值旅游实践蓬勃发展、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迅速分化独立的时期,当时的山水诗文和山水画就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说,完整意义的旅游现象实际上肇始于此时。2020/2/1126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旅游本质的决定表现在不同的层次上。从作为内核的愉悦的规定,到它所展示的一般属性,直到其外部可见的特征,甚至由这些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旅游行为特点,都在不同的层面上诠释着旅游的本质。因此,我们只能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才能认识旅游的全貌。第二节旅游的本质与特征2020/2/11274.2.2分类的IP地址1.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2020/2/1128二、旅游的本质规定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的基本的活动。三、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因其本质上的审美和自娱的规定以及活动构成上的特点而具有消费属性、体闲属性和社会属性。2020/2/1129四、旅游以及旅游者行为的特征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在旅游空间当中,旅游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从情感原则而不是理性原则。在这种原则支配下,旅游者外化的行为特征,概括起来,就表现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它们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020/2/1130第一,消费攀高。第二,道德感弱化。第三,文化干涉。第四,物质摄取。2020/2/1131第三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的几种典型定义(一)早期的旅游定义(二)被经济化了的旅游定义(三)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四)官方或半官方的定义二、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2020/2/1132这种泛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旅游者的外延界定泛化了,从而使不宜划归到旅游者之列的旅行人员也成了旅游者,如商务与会议旅行人员以及探亲访友的旅行者。二是对旅游活动的外延界定泛化了。三是对旅游实际持续时间的界定也泛化了。2020/2/1133旅游的概念性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是所有旅游都具备的统一内核。这是旅游本质的规定性。2020/2/1134(2)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至少在某个环节上表现为个人有目的、有计划、能加以自主决策的主动行为,也就是说,即使在某些被动的情况下,他也有决定取舍或至少保持貌合神离的权力。“因为按通常的情况,旅游属于个人自由、自主范围,作为非固定性安排而进行。”2020/2/1135(3)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是它本身,而不是它所引起的什么“关系”或“综合现象”。这种活动本身具有社会性、休闲性和消费性。(4)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2020/2/1136三、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显然,迁徙最大的特点是离开定居地。但并不计划再回来。现代的移民实际上与迁徙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处于迁徙(或移民)过程中的人,不是旅游者。2020/2/1137旅行可以是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发生,包括古代的游说、经商、出使、皇帝巡行等等。所有的旅游都要经过旅行过程,但不是所有的旅行都是旅游。2020/2/1138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旅游者一、旅游者的定义一般地,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是:出自寻求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人。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旅游者的出行目的非常情楚,是为了体验旅游愉悦有精神领域的审美愉悦,也有所谓的世俗愉悦;2020/2/1139其次,旅游愉悦的获得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异地;这是使旅游者与一般娱乐逐求者相区别的两个重要的外部特征。还有,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一般是个人的行为,有充分的自主权利.可以决定旅游的时间、方式、目的地、消费水平等一系列重要项目。这一点也十分重要。很显然,按照上面的定义,纯粹的商务、会议、探亲访友人员就不再是旅游者了,因为他们在出行目的上缺乏愉悦的规定性。2020/2/1140应该肯定,在出行目的上的自娱性决定着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的自决性,这一点是旅游者的最显著的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述人员就将被划归到比“旅游”更大的范畴“旅行”中去。也就是说,这些人可以算是旅行者而不应算做旅游者。如果他们在整个旅行期间确曾有过一段旅游经历(实践中往往如此),那么,他们只在这一时段内是旅游者。2020/2/1141这样我们又有了关于旅行者的定义:旅行者是指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做短暂停留的人。2020/2/1142二、旅游者与旅行者的分类旅游者按照其旅游是否跨越国境,可以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两种。按照旅游者旅游时间的长短划分,就可以把旅游者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不过夜旅游者两种。过夜旅游者指所有出自愉悦的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在该地停留超过24小时以上的个人。2020/2/114344三、旅游者特征的描述(一)根据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划分类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收入和家庭构成等方面。(二)根据游客的个性心理特征划分类型按游客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类,需要借助于有关的个性研究理论成果。在这个领域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普劳格(S.plog)所做的研究影响较大。2020/2/1145普劳格在其研究中试图
本文标题:旅游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4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