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旅游审美文化•旅游审美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其丰富又十分复杂。什么是旅游审美体验?其过程是怎样的?旅游审美感受由哪些层次所构成?•旅游审美,即围绕旅游和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由旅游审美主体、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关系三大要素构成。旅游审美需求与动机•人的需求–物质:衣、食、住、行等–精神:名声、尊重、审美、发展、自我实现等需求层次•自我实现:个人潜能•审美需求:对称、秩序和美•认知需求:求知、理解、探索•尊重需要:胜任工作,•得到赞许认可•归属和爱的需要:亲近、接纳•安全需要:生活有保障而无危险•生理需要:饮食、住房、穿着等日常审美类型•另外,包括音乐、小说、文艺表演。。。•另外,还有旅游。。。旅游审美动机•隐逸•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体验•放松身心•朝圣、仪式旅游审美心理讲授要点:审美心理旅游审美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要点一:审美心理问题思考:什么是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审美心理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个性心理?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一、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审美心理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认知、了解和掌握的过程;情感过程——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以情感为主要成分的态度;意志过程——克服困难,坚持达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认识过程审美感知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及与之俱来的知觉综合判断活动。旅游审美心理我们的审美感知是通过耳、眼、鼻、舌、身以及大脑神经系统等感官器官传递的。。。•冷暖色彩美•轻重•距离、明亮、疲劳声音美•审美想象•知觉性想象•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旅游审美心理审美理解虚实理解:区分现实状态和虚幻状态;涵义理解:对审美对象涵义的了悟;意味理解:对审美对象深层意味的把握。旅游审美心理(二)情感过程审美情感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客体制约性主体变化性非功利性•壮美感、优美感旅游审美心理(三)意志过程主要体现在主体克服困难,征服绝境等所获得的体验过程当中。旅游审美心理二、审美个性心理审美个性: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情趣上的主观偏爱倾向,即主体对审美对象及其审美价值的个人选择。旅游审美心理(一)个性心理特征审美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了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审美能力、性格和其他一些个性特征。旅游审美心理(二)影响因素–生理素质:感官差异–神经类型:–气质禀赋:–社会阅历:气质体液说•古希腊医生恩培•多克勒(前495-435年)“四根说”。心脏(火根)、脑(水根)、肝脏(空气根)、胃(土根)。•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377年)在此基础上发展四种体液说。即血液(心脏)、粘液(脑)、黄胆汁(肝脏)和黑胆汁(胃)。–血液占优势的人属于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人属于粘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属于抑郁质•希波克拉底认为,每一种体液都是由寒、热、湿、干四种性能中的两种性能混合而成。–血液具有热—湿的性能,因此多血质的人温而润,好似春天一般;–粘液具有寒—湿的性能,因此粘液质的人冷酷无情,好似冬天一般;–黄胆汁具有热—干的性能,因此黄胆汁的人热而燥,如夏季一般;–黑胆汁的人具有寒—干的性能,因此抑郁质的人如秋天一般。–四种体液配合恰当时,身体便健康,否则就会出现疾病。气质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1925年)提出按体型划分人气质的理论。•人的体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肥胖型。这类人身材短胖,原肩阔腰。气质特点是:好社交、通融、健谈、活泼、好动、表情丰富、情绪不定。–(2)瘦长型。这类人高瘦纤弱、细长、窄小。气质特点是不善社交、内向、退缩、世事通融、害羞沉静、寡言多思。–(3)斗士型。这种人骨肉均匀,体态与身高成比例。其特点是正义感强、注意礼仪、节俭、遵守纪律和秩序。气质血型说•1901年,维也纳大学的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血液的不同类型,创立ABO系统,以解决输血过程的障碍问题。•1927年,日本心理学家古川竹二将四种血型和四种气质类型联系在一起。创立了“气质的血型说”。认为人的气质特征是由血型决定。•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A型人–精明、理智、内向,不善交际。–沉思好静,情绪稳定,忍耐力强。–具有独立性,易于守规。–做事细心谨慎,但不果断。–责任心强,固执。–感情含蓄,注重仪表,但不新奇,是处理家务的能手。•B型人–聪明、活泼、敏捷。–外向,善交际。–兴趣广泛多变,精力分散;大事故少,小事故却不少,行动奔放,不习惯束缚;–易感情冲动,热心工作,不怕劳累。–缺乏细心和毅力。–动作语调富于感情。–爱情上,女性比男性主动。•O型人–外向直爽,热情好动,富于精力,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有主见,主观自信,急躁好强,有野心;–说话易用教训人的口气,易得罪朋友;–动作粗犷,不灵活,不易做耐心的工作;–爱情上多属主动,易被别人爱,也易接受别人的爱。–长寿者多。•AB血型人–属于复合气质类。–机智大方,办事干净利落,冷静、不浮夸。–行动有计划,喜分担责任。–兴趣广泛。–因倾向不同,有的人有领导能力,有的人则沉默寡言、满腹心事,待人接物缺乏经验、易吃亏。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要点二: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问题思考:不同的审美技巧和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吗?心理学的哪些原理和方法可以为旅游审美活动所应用?旅游审美心理旅游审美心理(一)动观与静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相看两不厌,惟有静亭山”旅游审美心理(二)移情与内模“你聚精会神地观察外物,便会忘记自己的存在,不久你就和外物混同一起,就象你看到蔚蓝天空中回旋的飞鸟,你觉得它表现出超凡脱俗的希望,你自己也就变成一只飞鸟。”我们有时凝神观照直插蓝天的大树或者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腰杆,以内在的方式模仿对象超拔或崇高的形象。旅游审美心理(三)时机与距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在河的左岸走,总觉得对岸的风景更好,到了对岸又觉得其实两岸的风景都不如河中的倒影迷人。(四)节奏与重点旅游审美心理“张驰适度,有缓有急。”“因景制宜,重点观赏”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要点三:中西方审美文化比较问题思考:审美的实质是什么?中西方审美心态上有何异同?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一、审美现象的实质旅游审美心理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不同的文化表象进行审视、观察,从中获得文化体验的过程。(一)审美是一种文化现象(二)审美文化中的自背反现象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旅游审美心理自背反,即自身的悖论,指自身的二律背反,即两个相互排斥而又同样正确或是客观存在的命题之间的矛盾。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围与不围中式建筑:屋外用围墙与外界隔离,屋内很少隔离;西方建筑:除特殊部门或私宅外,建筑外部几乎没有围墙,内部却用围墙将各间房屋较为彻底的分离和分隔。旅游审美心理自背反的表现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理与不理中国人喜欢将自己的小院落精心调理和设计得干净、整洁,房子以外的部分却不大在意;西方人喜欢打整外围的天地,喜欢在房子周围布置上些花花草草,而房子内部则喜欢随意,不太刻意修饰。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人体文化露与不露在人体的自然显露上,西方总体表现得比较开放,中国表现得比较拘谨和约束;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自然声响对人体内部发出的各种声响西方人比较敏感,偶尔发生要表示歉意,但说话的声音却很随意;中国人则一般认为是没有办法的自然现象,不会特别忌讳,但大声说话就会被认为不够文明。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性别接触西方人忌讳同性之间过多接触,视异性之间的接触正常;中国人则忌讳异性之间的过多接触,而同性接触就比较宽松。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观念意识文化实践观念中国的儒家实践理论重现实和人情,重行动和功利,但这种实践性多表现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上,较少体现在科学精神上;西方则较多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守纪观念中国人进入课堂要求严守纪律,而进入剧场则无太多顾忌;西方人在剧场,要求约束自己,就象进教堂一般虔诚,而到学校上课则显得很放松和随便;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教育观念中国人对学龄前及以下的儿童特别爱护,一旦上学要求就比较严格,直到大学时才稍有放宽;西方人则学龄前抓得紧,上学后就顺其自然,强调培养其独立意识,甚至有点放任自流。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旅游审美心理二、审美心态差异中西方文明的诞生由于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背景,因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形态、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进一步造成了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审美心理差异。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旅游审美心理(一)求同与求异在美国的一堂“德国颓废文学研究”讨论课上,一位中国学者发现选该门课程的学生超过一半来自非文史专业,但在讨论中这些学生丝毫不慑于文史专业同学的“权威”,随意发表意见,而教授的责任仅限于布置论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及为同学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讨论氛围。学生在讨论中各持己见,他却对教授的“无为而治”感到大惑不解,也为同学间缺乏“共同语言”而感到沟通艰难。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旅游审美心理案例1:有趣的一次课堂讨论一对中国夫妇和一对法国夫妇都生了一对双胞胎,中国夫妇给双胞穿着同样的衣服,睡同样的房间,几乎是用同一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的教育。法国的夫妇则为自己的双胞孩子缝制了12件不同的衣服,尽可能不让他们做同样的事情,甚至想让他们孑然不同。案例2:双胞胎教育旅游审美心理东方人思维方式以求同性为特征,善于寻求共性,“求同存异”就是这种思维方式最精辟的概括。l西方人以“张扬个性”、寻求差异为特征,擅长于展现自我。启示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二)整体感悟与分割思索旅游审美心理中国思维文化的象征是什么?审美上,喜欢将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众多对象与审美放在一起共同思索——考虑综合价值;艺术欣赏上,喜欢将唱歌、舞蹈、音乐、文学、讲演、武术、杂技等揉和在一起,而不喜欢分门别类的欣赏;艺术创作上,讲求诗书画结合的美术创作,讲求整体气韵的书法艺术,和诗画文景结合的园林艺术构思;日常生活中,喜欢用“一眨眼”、“一顿饭”、“一袋烟”等来表示时间的概念……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a.云南青铜文化的象征;b.伦理学中母爱的体现;c.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d.雕塑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案例:牛虎铜案鉴赏旅游审美心理西方思维文化的象征是什么?艺术欣赏上,喜欢将歌剧、舞剧、话剧、哑剧等分类明确,各自独立;而并不倾向于欣赏综合性节目;艺术创作方式上,喜欢单独展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西方的抽象艺术十分发达,如梵高的《向日葵》;学术研究领域,喜欢将一件事物深究到底,因而自然科学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完善的学科体系……日常生活中,西方人喜欢准确的定义时间,喜欢预先约定要做的事情……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旅游审美心理中国思维文化以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和感悟性为特征;西方思维文化以分割性、孤立性、清晰性和思辩性为特征。结论旅游审美心理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三)节制与宣泄旅游审美心理“中国诗里算得上‘浪漫’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得坦率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含蓄的;我们以为词语够浓艳了,看惯粉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淡;我们以为已经在扯着喉咙叫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不失为斯文高雅。”——钱钟书,《旧文四篇》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四)“物拟”与“物感”旅游审美心理中国美学家提倡“物感说”“物感”说侧重于研究个体主观内心、心理和情感机制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如“消融”、“忘我”的审美境界。西方则推崇“物拟说”“物拟”说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拟”重在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动态过程等。如西洋画。中西方旅游审美比较(五)“乐感”与“罪感”旅游审美心理中国的宗教“乐感”以追求“圆”、“优美”为特征。西方的宗教“罪感”以追求“残”、“崇高”为特征。旅游审美感受旅游个体的千差万别以
本文标题:旅游审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4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