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茅盾的文学创作(1896--1981)茅盾年谱(1896--1927)•1896年7月5日省。父亲沈永锡、母亲陈爱珠•1903年,入私塾读书。•1905年父亲病逝•1913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读书•1916年毕业,8月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18年3月与孔德沚结婚。•1920年1月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改革《小说月报》;2-3月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后转为共产党员。•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调国文部。夏,到上海大学任教。•1925年12月任上海特别党部宣传部长。•1926年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留在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7年1月去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离开武汉去南昌。8月回到上海,被国民党通缉。茅盾年谱(1930——1937)•1928/7——1930/4月,在日本避难。•1930/4,回到上海,加入左联,后担任左联执行书记•1933年1月,《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茅盾年谱(1938—1948)•1938/1,离开上海去武汉,参加筹组“‘文协,当选理事。•1938/2,离开武汉去广州,筹办《文艺阵地》,4月创刊、任主编•1938/2底,到香港定居,并主编《立报·言林》•1938/12,受杜重远邀请,举家去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1940/5,离开新疆去延安访问。10月,去重庆•1941春,去香港•1942/1,去桂林•1945—1947,在上海生活•1947年底去香港,任《小说月刊》编委茅盾年谱(1949—1981)•1949/1,到北京,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长、《人民文学》主编。•196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1/3/27,在北京逝世茅盾小说创作年谱1927-9〈幻灭〉,《小说月报》18卷9期1928–1〈动摇〉,《小说月报》19卷1期1928-6〈追求〉,《小说月报》19卷6期1928-8〈创造〉,〈东方杂志〉25卷8期•1928-9〈自杀〉,《小说月报》19卷1期•1928-11〈一个女性〉,《小说月报》19卷11期•1929-6〈虹〉,《小说月报》20卷6期•1929-7〈野蔷薇〉(短篇小说集),大江书铺出版篇目: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昙茅盾小说创作年谱1930-3,〈虹〉,开明书店出版1930-5,〈蚀〉,开明书店出版1930-8,〈豹子头林冲〉,〈小说月报〉21卷-8期)1930-9,〈石碣〉,〈小说月报〉21卷-9期1930-10,〈大泽乡〉,(小说月报〉21卷-10期•1931-6,〈三人行〉(中篇),〈中学生〉16-20期•1932-5,〈路〉〈中篇〉,光华书局出版•1932-6,〈林家铺子〉,〈中学生〉25期•1932-11,〈春蚕〉,〈现代〉2卷-1期•1933-9,《牯岭之秋》(中),《文学》1卷3-6号茅盾小说创作年谱•1936-1,《多角关系》(中),《文学》6卷1号•1936-2,《泡沫集》,生活书店出版•1937-5,《云烟集》,良友出版社出版•1938-4,《你往哪里跑》,《言林》连载•1941-5、9,《腐蚀》,香港《大众生活》连载,10月华夏书店出版•1942-6,《劫后拾遗》(长),桂林学艺出版社出版•1942-8,《霜叶红似二月花》(长),《文艺阵地》7卷!-4连载。1943-5,桂林华华书店出版•1943-6,《耶酥之死》(短篇集),重庆作家书屋出版•1945-3,《委屈》(短篇集),重庆建国书店•1945-4,《第一阶段的故事》(长),重庆亚洲出版社出版•1948-9、12,《锻炼》(长),香港《文汇报》连载茅盾小说的创作成就•早期阶段的小说创作成就•左翼时期的小说创作成就•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成就《蚀》:早期小说创作的成就作者的创作动因:•在牯岭时遇到一为“肺病第二期的”云小姐,病的威胁使她发生时而消极时而兴奋的动摇的心情,她又谈起她的生活经验,在茅盾听来仿佛就是中古的罗曼司。这位女性让茅盾发生了“研究的兴趣”。(从牯岭到东京)创作意图:写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创作特色:我是用了“追忆”的气氛去写《幻灭》和《动摇》;我只注意了一点:不把个人的主观混进去,并且要使《幻灭》和〈动摇〉中的人物对于革命的感应是合于当时的客观情形。•〈幻灭〉等三篇只是时代的描写,是自己想能够如何忠实便如何忠实的时代描写;说它们是革命小说,那我就觉锝很惭愧,因为我不能积极的指引一些什么——姑且说出路吧。•我的描写是多注于侧面。关于《幻灭》的评论•钱杏村在〈太阳月刊〉1928年3月1日3号上发表〈幻灭〉,认为它是一部描写革命时代及革命以前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的游移不定的心情,及对于革命的幻灭,同时又描写青年的恋爱狂的一部具有时代色彩的小说。全书把小资产阶级的病态心理写得淋漓尽致,而且叙述得很细致。•张眠月1928年11月19日写的〈幻灭的时代描写〉(文学周报1929年3月3日)认为,〈幻灭〉虽是很忠实的时代描写,然而它是不含有多量的客观性的。它没有将革命运动的混乱和干革命工作者的腐化详细地有条理地描写出来。它是由该篇的主人公静女士的遭遇一阶段将这种情形约略得烘托出。然而由这一鳞一爪我们也可以大概地推测全体了。•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说:静的角色使我们看到当时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差异,在大动乱的形势中,个人的努力实在渺不足道。照茅盾的意思,那些参加北伐运动的年青革命工作者,都是为了个人解放和效忠国家双重理想而努力的。静之两种理想都无法达到,部分的理由可能是她个人的感性问题。不过,当一个如此有意义的行动失去了原来的面貌而变得有点滑稽时,她所采取的态度,也实在是无可奈何的。关于《动摇》的评论钱杏村〈动摇〉(太阳月刊1928年7月1日)认为,它写得比〈幻灭〉进步。不仅革命人物很生动,1927年的社会和政治的情状,也有了很鲜明的轮廓。全书以解剖投机分子的心理和动机见长。作者擅长恋爱心理的描写,比描写革命来得深刻。把方罗兰的恋爱心理描写得真是精细入微,也恰合于他的性格。林樾〈动摇〉和〈追求〉(文学周报1929年3月3日8卷10期)认为,它的结尾似乎太软弱,象这样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收场却那样沉寂,诚未免有些浪费读者的兴趣了贺玉波〈茅盾创作的考察〉(1931年4月10日〈读书月刊〉2卷1期)认为,它的人物描写很好,胡国光一脸奸猾,王荣昌通身俗骨,方罗兰的主义以及思想的动摇等描写都好。女性的嫉妒心理也很洽情。他指出它的情节枝蔓过多、不精练。1、2、3、6、7、10节写胡国光,4、5、6、9、10、11、12写方罗兰,4、5、6、、9以恋爱为主,5、6、8、10、11、12以革命为中心。关于《动摇》的评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说:无论在私生活里或政治生涯中,他(方罗兰)都是个饱受挫折的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者,既无法适应根深蒂固的传统生活,亦无法应付偏激的思想。•通过他对这个主角内心矛盾和痛苦的描写,却使我们体会到暴政可恶这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虽然我们无法知道茅盾在写这三部曲时,有没有体会到以下两点真理——其一是:单凭意志干一番事业,一个人免不了会腐败;其二是:除非私欲能够及时制止,否则一切追求空泛理想的政治手腕都是罪恶的——可是我们感觉到,在《蚀》这本小说里透露出来的悲观色彩,好象作者已经体验到这些问题的端倪了。……他们的失意消沉和空虚不单说明了旧社会的罪恶,同时亦说明了如果不是以仁爱和智慧做基础,那么一切极端的政治行为是无济于事的。《蚀》的成就•夏志清认为,虽然《蚀》的文字稍嫌浓艳,趣味有时流于低级,然而在中国现代的小说中,能真正反映出当代历史、洞察社会实况的,《蚀》可算是第一部。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超越了一般说教主义的陈腔滥调。在这本作品里,我们处处看到作者认识到人力无法胜天这回事•《追求》利用细腻入微的心理剖析烘托出“造化弄人”的主题。〈蚀〉的成就•王晓明认为,〈蚀〉显示出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与众不同的艺术姿态。•首先是那种与弱者心灵的相通。他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很不平衡,对性格刚强或卑劣的形象,刻画的线条比较粗,可是对那些善良软弱的人物,他的笔立刻就活了,精彩的细节一个接一个跳出来。他特别能体味静女士和方罗兰们的心理。•其次是那种凄哀的抒情基调。看着静女士的希望一个个破灭,你会战栗于造化的残酷无情;〈动摇〉结束时三个出逃者的仓皇孤影,透露着一种黄昏时刻特有的清凉以为;〈追求〉中一群年轻人的厄运,只能使你黯然神伤。在茅盾的审美感受中,最深切的就是那心力柔弱者对于严酷人生的敏感和怅叹。•再就是一种玩味男子软弱心理的特殊兴趣。每当写到慧女士们的时候,总要渲染她们的女性魅力以及男人在它面前的头晕目眩。矛盾如此频繁加以表现,并不仅是再现这种男性体验,而是表达一种心境,即革命形式危机时刻的沮丧与脆弱,进而表达人在外力面前的一种最深刻的软弱。新女性的形象塑造•新女性形象系列:慧女士、孙舞阳、•新女性的形象描绘:带有诱惑力的美丽身躯。慧穿了件紫色绸的单旗袍,这软绸紧裹着她的身体,十二分合适,把全身的园凸部分都暴露得淋漓尽致;一双清澈流动的眼睛,伏在弯弯的眉毛下面,和微黑的面庞对照,越显得晶莹;小嘴唇包在匀整的细白牙齿外面,象一朵盛开的桃花。慧小姐委实是迷人的呵!慧使你兴奋,她有一种摄人的魔力,使你身不由己地只往她旁边挨:然而紧跟着兴奋而来的却是疲劳麻木,那时你渴念逃避慧的女性的刺激。新女性的形象塑造•方罗兰正背着明亮而坐,看到站在光线较暗处的孙舞阳,穿了一身浅色的衣裙,凝眸而立,飘飘然犹如梦中身女,除了她的半袒露的雪白的颈胸,和微微颤动的乳房,可以说是带有一点诱惑性,此外,她使人只有敬畏,只有融融如坐春风的感觉,而秽念全消。•孙舞阳穿了一身淡绿色的衣裙;那裙子大概是夹的,所以很能显示上半身的软凸部分。她的衫子长及腰际,她的裙子垂到膝弯下二寸光景。浑圆的柔若无骨的小腿,颇细的伶俐的脚踝,不大不小的踏在寸半高跟黄皮鞋上的平背的脚,即使你不再看她的肥大的臀部和细软的腰肢,也能想象她的全身肌肉是发展的如何匀称了。总之,这女性的形象,在胡国光是见所未见。新女性的形象塑造•现代解放观念与道德虚无意识。她(慧)又想起自己的职业还没有把握,自己的终身还没归宿;粘着她的人有这么多,真心爱她的有一个么?如果不事苛求,该早已有了恋人,该早已结了婚罢?然而不受指挥的倔强的男人,要行使夫权拘束她的男人,还是没有的好!她(慧)自从第一次被骗而又被弃以后,早存了对于男性报复的主意;她对于男性,只是玩弄,从没想到爱。议论讥笑,她是不顾的:道德,那是骗乡下姑娘的圈套,她已经跳出这圈套了。你不要伤心。我不能爱你,并不是我另有爱人。我有的是不少粘住我和我纠缠的人,我也不怕和他们纠缠;我也是血肉做的人,我也有本能的冲动,有时我也不免——但是这些性欲的冲动,拘束不了我。所以,没有人被我爱过,只是被我玩过。〈子夜〉的风格与成就•〈子夜〉,全书19章,30多万字。1930年冬开始构思,1931-10写作,历时8个多月,1932-12-5完稿。•1932-1〈小说月报〉发表第1章(该刊刚印完即毁于战火),第2、4章分别以〈火山上〉〈骚动〉发表在〈文学月报〉1、2期。1933-1以〈子夜〉为名由开明书店出版。1952-9,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1954年修订重排出版。解放后共印20多版次。•内容结构:1-3章,开始,介绍人物和引出三条小说矛盾•4-16章,发展部分,•5-8章,三条矛盾交叉发展•9-12叙述赵、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13-16章裕华丝厂女工的罢工斗争•17-19章,结束〈子夜〉的风格与成就•小说情节的多线索、结构的立体化、表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夏志清认为,它包罗的人物和事件之大之广,乃近代中国小说少见的一本。•都市生活风貌的展现•人物描写的观念化。它对社会和人物道德面的探索却狭窄得很。•缺陷:一些情节的不真实(吴老太爷的突然死亡、
本文标题:茅盾的文学创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64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