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2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5第三章变动成本法.......................................8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原理..................................13第五章预测分析........................................20第六章短期经营决策....................................26第七章长期投资决策(上)..............................36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下)..............................42第九章全面预算........................................50第十章成本控制.........................................52第十一章存货控制......................................56第十二章责任会计......................................58第十三章作业管理......................................62第十四章战略管理会计..................................64教案第一次课第1章管理会计概述(第1、2、3节)课时2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目的本课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熟悉管理会计的职能、内容以及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的根本原因重点管理会计的含义、管理会计的职能难点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讲授内容: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一、管理会计的一般概念(一)管理会计的定义1.狭义: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本书主要讨论狭义的管理会计问题。2.广义:广义的管理会计,是指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核评价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二)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实践本身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内在功能。按照管理五职能的观点,可以将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三)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管理会计的内容是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工作内容,包括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其中,前两项内容合称为预测决策会计;全面预算和成本控制合称为规划控制会计。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二、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1.会计发展史的角度看,由传统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过渡形成了管理会计产生的时代背景2.从20世纪50年代起,管理会计首先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3.管理会计实践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二)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导致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2.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3.在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及其趋势1.传统管理会计阶段在管理会计的发展史上,20世纪初~50年代期间被称为传统管理会计阶段。2.现代管理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迄今被称为现代管理会计阶段3.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三、管理会计假设与原则(一)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所谓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范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满足信息搜集与处理的要求,从纷繁复杂的现代企业环境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系列前提条件的统称。具体内容包括:1.多层主体假设又称多重主体假设。该假设规定了管理会计工作对象的基本活动空间。2.理性行为假设3.合理预期假设4.充分占有信息假设(二)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的统称。1.最优化原则。它是指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管理目标的特殊性,按照优化设计的要求,认真组织数据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提供能满足科学决策需要的最优信息。2.效益性原则。该原则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是指信息质量应有助于管理会计总体目标的实现;第二,是指坚持成本—效益原则。3.决策有用性原则。决策有用性是指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必须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信息的可信性又包括可靠性和可理解性两个方面,前者规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内在质量的可信性,后者规范的是管理会计信息外在形式上的可信性。4.及时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规范管理会计信息的提供时间,讲求时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信息传递,确保有用的信息得以及时利用。5.重要性原则。贯彻重要性原则,必须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和决策有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它也是实现及时性的重要保证。6.灵活性原则。尽管管理会计也十分讲求其工作的程序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但必须增强适应能力,根据不同任务的特点,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提供不同信息,以满足企业内部各方面管理的需要,从而体现灵活性原则的要求。(三)管理会计基本原则与基本假设的关系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组织管理会计工作的必备前提,是实现管理会计基本原则。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尤其是对其信息质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课后作业见随堂随练参考资料1.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吴大军主编,《管理会计》,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3.(英)怀特(Wright,D.)著,《管理会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4.潘飞主编,《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教案第二次课第1章管理会计概述(第4节)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第1节)课时2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目的本课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概念、构成内容、特征及其类型。重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按其可盘性分类难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讲授内容: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源于同一母体,都属于现代企业会计,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两者都以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它们都必须服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享部分信息。在实践中,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工作主体(范围)的层次不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个层次,它既可以以整个企业(如投资中心、利润中心)为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如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其工作的主体。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2.工作侧重点(具体目标)不同。管理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而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3.作用时效不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已知的财务会计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4.遵循的原则、标准和依据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不同。管理会计在工作中还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目标管理原则和行为科学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它所使用的许多概念都超出了传统会计要素等的基本概念框架;而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5.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为满足内部管理的特定要求而有选择的、部分的和不定期的管理信息;财务会计能定期地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或个人提供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和综合的财务信息。6.方法体系不同。管理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财务会计的方法比较稳定。7.工作程序不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财务会计必须执行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8.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目前管理会计体系尚不够完整;财务会计现在已经达到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地步。9.观念的取向不同。现代管理会计更为关注管理的过程;财务会计不大关心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0.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一、成本及其分类(一)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看,成本(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二)几种主要的成本分类1.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成本按核算目标不同可分为业务成本、责任成本和质量成本三大类。2.成本按其实际发生的时态分类成本按其时态分类可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两类。区分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有助于合理组织事前成本的决策、事中成本的控制和事后成本的计算、分析和考核。3.成本按其相关性分类成本的相关性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决策方案是否有关的性质。成本按此分类可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两类。4.成本按其可控性分类成本的可控性是指责任单位对其成本的发生是否可以在事先预计并落实责任、在事中施加影响以及在事后进行考核的性质。以此为标志,成本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两类。5.成本按其可辨认性分类成本的可辨认性是指成本的发生与特定的归集对象之间的联系,又称可追溯性,以此为标志可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6.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生产成本又称为制造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的成本。7.成本按其可盘存性分类按可盘存性进行分类,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成本按可盘存性分类的意义在于能够指导企业准确进行存货估价,正确计算损益。课后作业见随堂随练参考资料1.余绪缨主编,《管理会计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吴大军主编,《管理会计》,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3.(英)怀特(Wright,D.)著,《管理会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4.潘飞主编,《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教案第三次课第2章成本性态分析(第2、3节)课时2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目的本课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熟悉成本性态和相关范围概念及其意义,明确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性态分类的异同重点成本性态、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相关范围的意义、成本性态分析难点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特点、混合成本的细分、回归直线法讲授内容: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二、成本按其性态分类(一)成本性态的涵义成本性态(Cost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
本文标题:管理会计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7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