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机械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设机械工业强省,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时期,我省机械工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底,全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90家,总资产8901亿元,从业人员164万人。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75亿元、利税1691亿元、利润1136亿元、出口额178亿美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92%、237%、267%、293%、22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机械工业的比重达到13.05%,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18.25%,主要效益指标居全国前列。1.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我省机械工业共有11个行业、40个中行业、104个小行业,产品有3万多种。农业机械、机械基础件、食品及包装机械三个行业效益总量居全国第一位,机床工具、工程机械、汽车、内燃机四个行业居全国第二位,电工电器、石化通用机械居全国第三位,仪器仪表、重型矿山居全国第四位。2.企业管理及产品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全行业有30家企业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定为“管理规范化企业”,23家企业被认定为“管理进步示范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现代化管理企业”。3家企业获“山东省企业管理奖”,5家企业获“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1人获“全国机械工业经营管理大师”称号。11家企业获“全国机械工业质量奖”,3家企业和1名个人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9家企业获“山东省质量管理奖”。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0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05个,中国驰名商标34件,山东省著名商标608件。3.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机械工业共研制开发新产品40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680项,填补国内空白的240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1180项;新开发的产品72.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各级科技进步奖87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96项,省科技进步奖165项;192种国内、省内首台(套)设备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全行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2家,省级行业技术中心9家。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重点骨干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30%,全行业新产品产值贡献率接近20%。4.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机械工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8309亿元,是“十五”技改总投资的5.94倍。济南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投资51.5亿元,年产3000辆铁路运装罐车及相关零部件生产项目,山东华兴集团投资30亿元的科学发展苑项目,鲁能集团投资87亿元的济南电工电气高新产业园项目,北汽福田潍坊汽车厂投资4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技改项目相继建设和投产。5.产业集群建设初见成效。2006年启动“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基地”创建活动以来,先后命名了诸城市“商用车及零部件”、龙口市“汽车零部件”、滕州市“中小机床”等12个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2009年,滕州市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6.外贸出口趋于高端。出口产品结构明显改善,大型成套冲压生产线、数控机床、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重要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由原来以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为主,逐步拓展到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涌现出中国重汽重型卡车、济南二机床大型成套冲压生产线、山推股份推土机、福田雷沃大马力拖拉机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居领先地位的出口型企业和产品,为机械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省机械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品“缺重、少专”且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相对较少,高端产品相对欠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呈现过度竞争局面;缺少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关键基础件发展滞后。为整机和成套设备配套的市场急需的大型铸锻件、高档轴承、液压件、密封件、传动件等仍需要大量进口,制约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高技能人才匮乏,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薄弱,原始创新技术相对较少。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依然偏低。多数中小企业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等应用的比较少,产品质量不能完全保证,检测手段也相对落后。(二)面临的形势。目前,全球经济已呈复苏迹象,但基础不牢固,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复苏的进程曲折且艰难复杂,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加速进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和重归实体经济,积极在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战略布局,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摩擦将会增多。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蓝黄”两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将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和省关于促进机械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将会吸引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助推我省机械工业由大变强。二、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建设机械工业强省为目标,坚持结构调整,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壮大龙头骨干,加快信息化步伐,着力发展高端新兴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提升机械工业整体素质,促进机械工业由大变强。(二)发展战略。1.主攻高端战略。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形成高水平的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提高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2.自主创新战略。把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强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和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知名品牌,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3.强化基础战略。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基础工艺技术研究,围绕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重大装备的需求,提升基础零部件技术和质量水平,提高市场配套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促进装备国产化进程向纵深发展。4.大集团战略。在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统集成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5.两化融合战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以信息技术提升机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管理等各环节水平,提高机械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机械产品的融合,机械产品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6.绿色制造战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品和新能源装备,为各行业提供节能降耗的装备。推进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发展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发展目标。1.主要经济指标。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机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2.技术及装备水平指标。新建2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骨干气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0%以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3.结构调整目标。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的企业2家,500-1000亿元的企业3家,100-500亿元的企业20家,50-100亿元的企业30家。4.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建设壮大济南、烟台、青岛、潍坊、淄博5个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聊城、临沂、威海、潍坊、淄博5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泰安、东营、梁山3个特种车生产基地,烟台、日照2个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烟台、威海、青岛、诸城4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济宁、临沂、潍坊3个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济南、德州、滕州、威海4个机床生产基地,济南、烟台、威海、潍坊、滨州、德州6个风电装备生产基地,潍坊、日照、高唐3个农业装备生产基地,济南、泰安、成武3个发电输变电设备生产基地,潍坊、淄博、莱阳3个内燃机生产基地,东营石油装备、淄博水泵及青岛纺织机械、物流器械等40个产业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5.自主品牌建设。继续培育提升高效低排放内燃机、大型数控锻压设备、大马力推土机、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大型发电成套设备、高压超高压电缆、变压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高速动车组等10大自主品牌。6、重大装备研发。围绕国家鼓励、支持的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和产品,加大研发力度,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全面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三、发展重点(一)高端装备。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现代化农业装备、高效低排放内燃机及相关技术等3大类高端装备,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1.重大技术装备。积极参与国内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支持山东济南发电设备厂、济南锅炉集团公司、青岛捷能汽轮机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设备,大力发展高效、高参数水轮发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支持泰开电器、达驰电气、中国西电济变公司、山东电力设备厂等企业,重点发展以电缆、交流变压器、直流换流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全封闭组合电器等为重点的交直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推进750千伏、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设备自主化。支持胜利高原、胜动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天然气长输管线关键设备和大型天然气液化储运成套设备等大型油气集输成套设备。2.现代化农业装备。支持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和时风集团、五征集团、福田雷沃、华兴集团、常林集团、华盛中天、山东大丰、山东金亿、淄博巨明、宁联机械、汶上精纬、日照同泰等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新型玉米、水稻联合收割机等主要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和蔬菜林果业作业机械;农作物秸秆收集、储运、固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农副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关键设备及农机产品性能测试设备。提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插秧机、植保机械、茶叶加工设备、新型节水设备等系统控制水平和智能化水平。3.高效低排放内燃机及相关技术。支持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高等院校和潍柴动力、济南柴油机、淄博柴油机、华源莱动、胜动公司、山东曲轴、盟威集团、龙口龙泵、康跃增压器等单位,围绕高效低排放内燃机,重点开展发动机高效、洁净技术和测试技术及设备研发,代用燃料发动机系统匹配研究,电控柴油机总体设计匹配技术与设计平台开发,共轨系统、自处理系统与发动机的匹配研究,气体燃料燃烧喷射组织技术及其控制系统开发,燃油系统、汽油机直喷技术研究;积极研制开发符合国Ⅳ-国Ⅴ排放标准的高水平系列柴油机及配件,满足汽车、农机、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发展需求。(二)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大型智能工程建筑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4大类优势产业,提升质量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1.汽车。重点发展“四车一零”。支持上海通用东岳、济南吉利汽车、荣成华泰等企业,重点发展“中高档”和经济型轿车,节能环保型SUV和多用途、交叉型乘用车。支持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福田诸城汽车厂、时风集团、五征集团、凯马汽车、唐骏欧铃等企业,重点发展中、高档重中型和轻型载货汽车,提高安全性、环保和节能性能。支持中通客车、齐鲁汽车、烟台舒驰、山东沂星等企业,重点研发各种舒适性、安全性、稳定性强的新型客车。支持中集集团、中通集团、临清迅力、蓬翔汽车、泰安航天、广泰空港等企业,重点发展环卫、邮政、医疗、油田、通讯、机场、国防等多用途专用车。支持山东重工、华源莱动、山东曲轴、盟威集团、盛瑞传动等企业,提高装备和技术水平,为主机厂提供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2.大型智能工程建筑机械。引导企业向节能
本文标题:山东省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9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