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生活与哲学复习之联系观
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征①联系的普遍性②联系的客观性③联系的多样性④联系的条件性(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横向联系纵向联系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①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特性(特点)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那是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不存在不与周围事物发生联系的事物。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从某一事物是否与另一事物是否有具体联系,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联系的条件性。含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中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分析下列联系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计算机网络化将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沪宁高速公路的建成与沪宁及其沿线地区的联系练习: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人对事物的联系是否就无能为力了呢?•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客观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联系的多样性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特点。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表现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考点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1)含义不同整体——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看是一部分——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看是多相互区别:(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相互联系(1)二者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部分整体制约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部分整体影响整体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2)二者相互影响(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吗?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A.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依据B.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依据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考点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系统的基本特征(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考点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大部分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系统。考点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系统和要素的关系(2)系统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有序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普遍性人类社会人的认识自然界都是发展的考点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整个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①发展的含义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2)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联系的关系——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不是凝固不变和僵化的联系:区别: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没有表达、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2)对发展的理解袁世凯称帝倒退下降的变化前进上升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实质(2)对发展的理解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2)对发展的理解※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时间标准错误标准之一:※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错误标准之二:现状标准※有人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错误标准之三:名称、旗号标准如何区分新事物、旧事物?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由过去的直接武装入侵发展到现今以人权为幌子入侵的新干涉主义。这种所谓的新“干涉主义”是不是新事物?不能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来判断新旧事物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不能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快慢、是否成熟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计算机科学算命”,这是新事物吗?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包装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可持续发展.三点五英寸A盘,U盘等移动存储(1)是否__________(2)是否__________(3)是否__________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发展前途新旧事物B.经济全球化D.“绿色奥运”C.基因工程A.新中国的成立E.“人民公社化”运动F.“大跃进”G.机器人抢险H.“大锅饭”观念(ABCDG)考点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原理内容(2)方法论要求(3)要正确对待事物发展(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方法论要求: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优越性克服了。。汲取了。。增添了。。新事物是不可阻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道路曲折新事物旧事物新事物产生初期有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强抵抗,扼杀新事物(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要求: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方法论要求: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支持新事物的成长。考点3:量变与质变(1)量变、质变的含义(2)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在量变阶段,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而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是统一物的分解、是平衡、静止的破坏等)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量变。事物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⑶、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P66)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请说说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名言警句: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8、防微杜渐9、欲速则不达考点4: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事物、看问题都要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防止片面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成语包含了什么哲学寓意?是不是近朱者必赤,近墨者必黑?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征:①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②对应的方法论要求(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二、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3)发展的总趋势和途径(4)发展的状态(5)发展的原因高考第一轮总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矛盾的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有: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矛盾的统一属性(1)矛盾的含义: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两种情形:①矛盾同一性:领路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雾都”.一天早晨,国会议员史密斯先生出门,他要在八点钟之前赶到国会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可是大雾弥漫,咫尺之内,不见人影.史密斯先生没走多远就迷路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碰到一个人.那人说:“先生,您有什么事?”史密斯赶紧告诉他自己要到国会开会.那人说:“先生,你先别着急,我带你去.”说完就领着史密斯向前走去.他们走过一条街
本文标题:生活与哲学复习之联系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599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