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PPT课件
医学课件1中医基础理论绪论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中医教研室姚启龙医学课件【知识教学目标】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能力教学目标】1.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2.中医学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3.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模式之比较医学课件内容概要一、中医学的概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医学课件一、中医学⒈中医学(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尤其具有丰富诊疗手段及养生康复方法的科学。医学课件⒉中医学学科属性中医学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相交融的医学科学。⑴属于自然科学范畴⑵具有社会科学特性⑶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⑷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⒊中医学内容医学课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⒋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医学课件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两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现代形成时期四大经典充实和发展临床专科专著突破性进展金元四大家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温病四大家继承、发展、创新中医学是开放系统黄帝岐伯医学课件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先秦、秦、秦汉时期:代表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医在人体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法、方剂、中药等各个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医学课件《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包括:《素问》《灵枢》共收集论文162篇医学课件《难经》八十一难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著:独取寸口、五腧穴理论、命门三焦理论。脏腑、经络、脉学、病理、针法扁鹊医学课件《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书尊为“方书之祖”。分为:《伤寒论》《金匱要略》四诊、八纲、八法东汉末·张机(仲景)医学课件《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②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③七情和合炎帝(神农)医学课件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⒈魏晋隋唐时期(临床专科)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医学课件晋·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论述了24种病脉。医学课件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医学课件晋·葛洪《肘后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苏敬、李勣《新修本草》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焘《外台秘要》医学课件⒉宋金元时期(突破性)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学说”。医学课件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医学课件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方宋政府(陈师文、裴宗元、陈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第一部药典)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47年)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医学课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倡导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主火派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学课件张子和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攻邪派(攻下派)医学课件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补土派(脾胃学派)李东垣医学课件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为朱丹溪),“郁症”“百病多因痰作祟”,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治疗杂病—养阴派医学课件⒊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1892药、11096方、1109图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明·楼英《医学纲目》明·朱木肃《普济方》61739方,古医书收方最多⑴集大成著作医学课件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前人解剖错误,发展瘀血致病理论王清任明代命门学说:张介宾《景岳全书》《类经》、赵献可《医贯》⑵理论创新医学课件吴有性(字又可)《温疫论》,明确提出温病病因为“戾气”,传染途径为口鼻吸受。吴又可温病学说与温病四大家医学课件温病四大家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叶天士吴瑭(字鞠通)《温病条辨》创立温病的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薛生白《湿热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医学课件⒋近代、现代(继承与创新)30年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医学大成;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学汇通专著;当代《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医学课件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㈠整体观念㈡辨证论治医学课件㈠整体观念⒈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之间亦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整体。医学课件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必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医学课件⒊内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二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医学课件㈡辨证论治⒈相关概念病,即疾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等医学课件⒉辨证论治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医学课件⒊辨证要点辨清疾病的原因辨清疾病的部位辨清疾病的性质辨清病变的邪正关系医学课件⒋辨证论治内涵以症辨证,以症辨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在辨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意义:⑴同病异治⑵异病同治医学课件⑴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其病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一样。⑵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医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二、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五脏、六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三、中医对疾病的认知病因、发病、病机四、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医学课件教学回顾㈠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㈡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有重要影响的医家和论著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㈣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1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