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5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感觉
第五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基本特征感觉(sensation)一词是多种感觉的总名称。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最受重视的是视觉与听觉。其次是嗅觉、味觉、肤觉,合之称为五大感觉(外部感觉)。事实上,人类的感觉不只五种,单是肤觉又可分为触觉、痛觉、温觉、冷觉等多种;而除此之外,还有内部感觉(饥饿觉、渴觉和内脏痛觉)、本体感觉(动觉与平衡觉)。•一、绝对阈限•无论何种感觉,其产生均是由某种刺激影响到某种感受器所引起:视觉因光波刺激而产生,听觉由声波所引起。•但刺激的强度必须达某种程度,才能引起感觉。最初,被试无从觉察有无刺激存在,以后逐渐增加声音刺激的强度,直到受试者确定刺激存在为止,此时的刺激强度,即称为阈限(threshold)。阈限指界限的意思,在此界限之上,即生感觉,低于此一界限,感觉即无从发生。•由于阈限是按被试的感觉经验判断的,而此种判断,是在没有其他刺激可资比较的情境之下,纯以单一刺激为根据的,故而一般也称之为绝对阈限(absolutethreshold)。•绝对阈限的测定,事实上不能只根据被试一次判断。因为人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身心状态的变化而有所起伏的。•微弱声音增强到某种程度时,在第一次试验中虽明确觉察其存在,可能在第二次试验时,反而觉察不出。•为了防止此种现象,心理学家们在测定绝对阈限时,一般采用多次试验后,以被试多次判断的50%点为根据。•实施方法是:以初次测得的阈限为中界点,一方面向上增加刺激的强度,直到多次重复试验后,被试100%地明确觉察该刺激存在为止;另方面向下减低刺激强度,直到多次重复试验后,被试完全觉察不到该刺激存在为止。如此,刺激强度的变化,即为自变量,而0%到100%的刺激觉察判断反应的变化,则为因变量。按函数关系来看,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而Y=50%时的X值,就是该刺激的绝对阈限。•当然,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彼此各不相同。•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3-1中所列资料,是人类各种重要感觉绝对阈限的近似值。(插入表3-1)•二、差别阈限•前述之绝对阈限,是指某一刺激引起感觉时所需的最低强度。•如有不同强度之两种刺激,先后或同时要你比较其差异时,可以想像的是,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异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辨别其间的差异。•而且也可以想像,各种感官辨别差异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皮肤对温度的变化就比鼻子对气味的变化,在辨别上较为敏锐。•在实验设计上,通常用两种刺激;其中一种是保持不变者,称为标准刺激(standardstimulus),另一是使之改变者,称为比较刺激(comparisonstimulus)。•在辨别此两种刺激的差异时,两种刺激强度的最低差异量,称为差别阈限(differencethreshold)。差别阈限是受试者辨别两种强度不同刺激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值,故而差别阈限,也称最小可觉差(justnoticeabledifference,简称j.n.d或jnd)。•差异阈限的测定与绝对阈限一样,不能靠一次判断为根据;而是被试者多次反应的50%(中间值)为根据。•各种感觉均有其差别阈限,对不同亮度、不同音阶、不同温度、不同重量、不同甜度等等,在比较判断时,均以差别阈限为基础。•对差异阈限之研究,贡献最大者为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rnstWeber,1795~1878)。韦伯氏在差异阈限研究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在1834年所提出的韦氏定律(weber’slaw)。•按韦氏定律的主要概念是:感觉变化中,虽然差异阈限常因刺激类别与感觉类别而异(声刺激的差异阈限与光刺激者不同),•但其差异阈限与作为比较根据的标准刺激之间,仍然保持一种定比关系。此种定比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之:•如仍以前文所举两种重量判断的差异阈限为例,100克为标准刺激,102克时恰能辨别两者的差异,故而2克为差异阈限,•但“2克”只适用100克与102克之间的辨别,是否也适于100以上或以下时与其他比较刺激之间的辨别?•韦氏定律正可用来回答此一问题。按前页所列公式,如保持K为常数,可以导出以下算式:•以上算式的意思是说:在重量为100克时,只须加2克(即102克)即感觉其差异;在重量增为200克时,必须加4克(204克),始感觉其差异;•如重量增为1000克时,必须另加20克(1020克),始能感觉其间的差异。换言之,如果将差异阈限视为感觉比较时的敏锐度,而此种敏锐度,将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在韦氏定律中的常数K,也称为韦氏分数(Weber’sfraction)。•根据心理学家多年研究发现,人类各类感觉的韦氏分数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其差异情形,如表3.2所示。•由表中资料可以看出,凭视觉对亮度差异辨别的敏锐度,远较凭味觉对咸淡差异辨别的敏锐度为高。•三、感觉之适应•从感觉本身的性质看,上述绝对阈限与差异阈限,均显示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锐程度。•不过,某一感官对某种刺激的敏锐程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某种刺激持续时间甚久时,感官之敏锐度即行降低;此时之绝对阈限或差异阈限,均将随之而变大,必须提高刺激强度,始能产生感觉经验。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者,正是此种现象。•反之,如时旷日久缺乏某种刺激时,感官之敏锐度即行提高;此时之绝对觉阈或差异觉阈,均将随之而变小,只须微弱之刺激,即可产生感觉经验。•对某些刺激之所以感到新鲜好奇者,正是此种现象。像此种感觉器官因接受刺激久暂而使其敏锐程度改变的现象,称为感觉适应(sensoryadaptation)。显然感觉适应具有两个方面:一是因刺激过久而变为迟钝,一是因刺激缺乏而变为敏锐。惟平常所说的多偏于前一方面的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感觉适应现象,利害兼具。从有利的一面看,吾人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有助于减少身心的负担。•在很多声音吵杂的场所,有些人之所以能排除声音干扰,专心注意做一件事,就是由于对噪音刺激产生适应之故。•从害的一面看,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适应,难免使人丧失警觉性。有些人长期在不良环境中工作,中毒而不自觉者,即属此种情形。•第二节视觉•在人类的所有感觉中,视觉(visualsense)无疑是最重要的。•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主要是靠眼睛。•因此,本章特将视觉列为一节,并以较多篇幅,分别说明眼睛的生理构造、视觉现象以及色觉理论等问题。•一、眼睛之构造与功能•眼球最内一层为网膜(retina)。网膜是眼睛的最重要部分。网膜上有两种感受光刺激的神经细胞:一种状似长杆,称为杆状细胞(rod);另一种状似圆锥,称为锥体细胞(cone)。•网膜的中央部分,有一凹陷处,称为中央窝(fovea),是视觉系统中最敏感的地方。杆状细胞分布于中央窝以外的整个网膜上,其功能为职司在昏暗光线下看见东西的主要神经元,对光刺激极为敏感。•锥体细胞对光线的敏感度较低,其数量较杆状细胞为少,主要集中在中央窝附近,是一种职司对颜色感应的神经元。网膜上如缺少一种或数种锥体细胞,即会产生色盲现象。•二、视觉刺激与视觉适应•(一)视觉刺激•任何感觉皆系由一定之刺激所引起。引起视觉的刺激是光,光是由于电磁波而形成的。•电磁波的波长有很多种,而光只是在整个光谱中,限于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此一范围内光之波长,界于400nm至700nm之间。nm是nanometer一字之缩写,是计算光之波长的单位,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在光谱上,界于400nm至700nm的一段,称为可见光谱;意谓波长短于下限与长于上限的光波,吾人之肉眼是看不到的。•例如:紫外线的光波(短于400nm)与红外线的光波(长于700nm),均非吾人肉眼所能见及。•构成视觉的光有两种,一种是由发光体直接发射出来的光,另一种是由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吾人在环境中凭视觉见到的物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发光体,如太阳、电灯、光炬等。•另一类为反光体,如月亮、房屋、桌子、皮球、书本等。吾人生活中所接触的物体,多半属于第二类。靠反光而构成视觉刺激,故而在光线不足或黑暗中,肉眼就看不到东西。•反光体本身不发光,它只能反光;而在其反光时,又常因各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反光。有的物体对所有的光波都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白色;有的物体对所有的光波都予以吸收,不反射出来,这类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有的物体吸收了某些光波,只反射出某一波长,此类物体看起来便呈红、黄、蓝、绿等各种颜色。•吾人所看到的物体,绝大多数都是反光体,各种物体的反光程度各不相同,故而各物体的颜色,均由其所反射的光之波长来决定。何种波长的光波反射出来得最多,就带有何种颜色。由光波之长短所决定的某种颜色感觉,称为色调(hue)。•例如:400nm的光波会引起紫色感,480nm的光波会引起蓝色感,520nm的光波会引起绿色感,570nm的光波会引起黄色感,700nm的光波会引起红色感。在400nm以下与700nm以上的光彼,肉眼是看不见的。•由光波之长短所决定的色调,是颜色感觉的心理属性之一。除色调之外,颜色感觉另外还有两个属性;一是亮度(brightness),另一是饱和度(saturation)。•亮度是指光波的强度而言;同样是红色,有的看来鲜红或亮红,有的看呈暗红色,其色调虽相同,而在亮度上则有差别。•色觉中的饱和度,则决定于光波的纯度,而纯度乃是由物体发射的或反射的光之纯度所决定的。•有的物体所反射的光,主要是红光,但其中也夹杂着反射一些别的光波,以致看起来不是纯红色。•此种情形即为低饱和度。反之,如某一物体主要反射一种波长的光波,看起来颜色单纯,即表示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高低,只表示颜色的纯度,并不表示颜色是否令人产生美感。•用做服装的布料,多数是饱和度不太高。•因为,饱和度很高的布料如正蓝与正红的衣服,穿起来未必好看。•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从引起视觉的客观刺激(光)而言,有三个物理属性,即光波的波长、光波的强度、光波的纯度。•从对刺激反应而产生的色觉经验而言,有三个心理属性,即色调、亮度、饱和度。•将这三个物理属性和三个心理属性合在一起,绘成一立体图形,即为图3-5的颜色锥体(colorsolid)。•颜色锥体的半径,代表饱和度;纵轴代表亮度,在纵轴上的每一点,均代表不同亮度的非彩色,由全白到全黑,而其饱和度则不变。•中间的圆环,表示不同的色调,即光谱上肉眼所能见到的红、橙、黄、绿、蓝、紫等各种颜色。•颜色锥体的每一点上,均代表一种颜色,而锥体的全部,则代表所有不同颜色的组合。•(二)视觉适应•前面讨论了一般感觉的适应现象,在此再进一步说明视觉的适应历程。•视觉适应有两种现象,一为暗适应(darkadaptation),一为明适应(lightadaptation);•前者是在由亮处进人暗处时(如进人电影院)发生,后者是在由暗处进人亮处时发生。•暗适应过程中,在生理上发生三种并行的生理作用:•(1)瞳孔放大,以收人较多的光。•(2)网膜上锥体细胞的感光敏度增加,以暂时维持视觉功能。•(3)网膜上的杆状细胞的感光敏度迅速增高,取代锥体细胞的作用。•明适应的历程恰与暗适应相反,其经过是:•(1)瞳孔缩小,以减少强光进入;在阳光下的雪地里常眯起眼睛看东西,即属此种情形。•(2)网膜上锥体细胞的感光敏度,缓慢减低。•(3)网膜上杆状细胞的感光敏度迅速减低。•由此可知,视觉的暗适应与亮适应,实际上也就是网膜上视神经细胞感受性的改变历程。•三、视觉的主要现象•视觉经验系由光波刺激所引起,而视觉经验之性质,则将随刺激的三种物理属性,与三种心理属性的变化,而产生很多视觉现象。•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视觉现象:•(一)混色与补色•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波混合之后所得到的色觉,称为混色(colormixture)。•混色可由两种颜色相混而得,也可由数种颜色相混而得。•由两种颜色相混时,其所产生色觉原则是:•两种颜色所占比例相同时,所得的混色将介于两色之间,而其饱和度也将随之成比例的减低。•此一原则可用图3-6之色环(colorcircle)表示之。•例如:黄色与红色两种光混合,而且在比例上又各占一半时,其所得之混色即为橙色。•若以不同比例混合红黄二色,则可混合成介于红黄二色之间各种不同程度的橘红色。同理,
本文标题:5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感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2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