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斯大林与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十课
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一、经济(一)工业化(1926年)1、原因:。2、方针:。3、重点:。4、成就:欧洲,世界,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为维护苏联奠定经济基础。5、弊端:。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虎视眈眈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型工矿企业第一第二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二)农业集体化(1929年—1932年)1、原因:。2、目的:力图将改造成。3、内容:开展;消灭。4、弊端:产生长期消极后果。P53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大农业集体化运动富农阶级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想一想: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三)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计划:国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各个环节个方面都确定了具体的计划任务。概况:一五计划(1928-1933),二五计划(1933-1937),提前九个月完成。1、特点:实行严格的领导和管理。2、作用:。3、弊端:排斥,统得死,积极性低,效益低,严重浪费。计划计划无政府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市场经济二、政治:肃反运动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有何影响?1、导火线:事件(1934年)2、后果:(1)制造。(2)经济:。(3)政治:破坏。(4)影响广大人民对的信念和追求基洛夫大量冤假错案干扰经济正常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主义三、苏联模式1、苏联模式的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2、特点:过度集中(计划管理)---经济体制过度集权(个人专权)---政治体制3、评价:{(1)积极(2)消极(1)积极:取得重大成就。(工业;教育;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2)消极:严重压制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阻碍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神圣化、凝固化,丧失了活力,影响了民心。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肃反运动19341938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宪法1936排斥市场,形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提前完成一五、二五计划19281937违背自愿原则,片面追求“大而公”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农业集体化19291932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工业化19261936不足成就事件时间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①注重重、农、轻工业协调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⑤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zx```xk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的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A.进行十月革命和斯大林模式B.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C.进行十月革命和赫鲁晓夫模式D.实行新经济政策和戈尔巴乔夫模式B2、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D
本文标题:九年级斯大林与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十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3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