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元代文学2元代文学概述政治方面:元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对文学的影响。1.蒙古统治者在政治上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与经济上的民族掠夺性质。集中体现在所谓“四等人制”上,即把国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种等级。2.中国的重新统一带来了各族人民与文化之间空前的融合。3经济方面:•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原有的和新兴的重要城市呈现空前的繁荣。思想方面:•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的削弱,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局面。4文化方面:对科举的轻视,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加强了同一般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促成了杂剧、话本小说等叙事文学的发展。•元朝等级:一、官(政府官员)。二、吏(不能擢升为官员的政府雇员)。三、僧(佛教僧侣)。四、道(道教道士)。五、医(医生)。六、工(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七、匠(低级手工技术人员)。八、娼(妓女)。九、儒(知识分子)。十、丐(乞丐)。5元代文学概述1、戏剧杂剧、南戏。2、散曲散曲是元代另一种植富有新鲜意味的文学类型。3、小说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4、诗歌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术形式。6元杂剧的源流与繁荣•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秦汉:角抵戏,如《东海黄公》。•南北朝:歌舞戏,如《踏摇娘》。•唐代: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宋代: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正杂剧、通名、杂扮四部分。•金代: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宫调(说唱文学)。7•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诸宫调等说唱文学的成就而形成的成熟的戏剧形式。•前人又把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元杂剧的繁荣状况:•据元钟嗣成《录鬼簿》和元明之际贾仲明(或谓无名氏)《录鬼簿续编》,元代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一百多人,剧目七百多种。•现存元杂剧的数量,臧懋循《元曲选》和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所收有一百六十二种。9元杂剧的分期•以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元杂剧高度繁盛,创作中心集中于京城大都以及真定、东平、平阳等经济繁荣的城市。重要的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以及纪君祥、杨显之、尚仲贤、康进之、高文秀、石君宝等。•后期:元杂剧逐渐衰微,创作中心移至杭州、温州、扬州等东南沿海城市。代表作家:郑光祖、乔吉、宫天挺和秦简夫等。10元杂剧的流派区分•明清以后的研究者评论杂剧,有“本色”、“文采”之说。•其说起于明人,如徐谓《南词叙录》、王骥德《曲律》和臧懋循《元曲选序》等推崇本色。•“本色”、“当行本色”一般专指戏剧曲文的非藻绘,级相对于“文采烂然”而言。•明末孟称舜认为元杂剧有“雄爽”与“婉丽”之别。11元杂剧的体制折、楔子和本•元杂剧的剧本结构通常分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楔子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起序幕作用;放在折中间,则起过脉剧情的作用。一般只唱一二支小曲。12元杂剧的体制唱词和演唱特点•杂剧的核心是唱词。剧本中通常注明“唱”。•唱词的安排:每一折音乐上只用同一宫调的曲子,四折四种,不相重复。•每个宫调下又有曲牌即曲子的调名,杂剧的曲文即按照曲牌的规定来填写。杂剧一折的宫调下通常有十个左右的曲牌组列,称为联套、套数、套曲。13•元杂剧中的角色基本分三大类:末、旦、净。(另外还有:杂。)末又分为:正末、冲末和小末。旦分为:正旦、外旦和搽旦。•元杂剧通常只有正旦或正末可以主唱;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14元杂剧的体制四类角色•末•正末:男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生。•冲末:正末之副角,即相当于副末。一般用于杂剧的开场,称为“冲末开场”。•小末:剧中的青少年男子。15•旦•正旦:剧中的女主角,相当于南戏中的旦。•外旦:即正旦之配角,相当于南戏中的贴旦。其地位仅次于主唱的正旦。•搽旦;在剧中专门扮演一些不不正派或邪恶的女人,因这类角色扮演时脸部搽抹成丑怪模样,故有“搽旦”之称。16•净:在剧中一般扮演与正面人物对立的反面人物。•丑:即净之配角。17元杂剧的体制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徐谓《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则认为:“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宾白有散白与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18元杂剧的体制科(介)•科(介)指人物的表演动作。剧本中特别标明的唱、白以外的动作。•科介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五类作用:19•第一: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旦把酒科;做谢恩科等。•第二:表示人物表情。如:做忖科;做悲科等。•第三:表示武打动作,如:做混战科;做打衙内科等。•第四:居中穿插的歌舞动作。如:正旦做舞科。•第五:剧情需要的音响效果,如:雁叫科;内做雷声科。20元杂剧的分类•元杂剧的内容异常丰富广阔,通常将其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公案剧、社会剧和历史剧五类。•一、爱情婚姻剧,数量众多,最著名的是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和郑光祖《倩女离魂》。21•二、神仙道化剧如:马致远等的《黄粱梦》、马致远《任风子》、范康《竹叶舟》等。•三、公案剧如:关汉卿的《鲁斋郎》《蝴蝶梦》,无名氏的《陈州粜米》、《神奴儿》,李潜夫《灰栏记》、孟汉卿《魔合罗》等。另外水浒戏可以看作是公案剧的一个分支。22•四、社会剧如:《窦娥冤》、秦简夫《东堂老》、杨显之《酷寒亭》、郑廷玉《看钱奴》、武汉臣《老生儿》等。•五、历史剧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关汉卿《单刀会》、高文秀《渑池会》等。23关汉卿及其杂剧创作24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本人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成为判逆封建社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及时行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25第一节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一、关汉卿的《窦娥冤》及其他杂剧作品关汉卿创作杂剧共67种,现存在18种,按习惯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等三种。公案剧的代表作为《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爱情婚姻剧的代表作为《救风尘》、《望江亭》等。历史剧代表作为《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26第二节关汉卿的《窦娥冤》(一)《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素材源于民间传说的“东海孝妇”的故事。简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1、窦娥形象分析2、三桩誓愿的正负面效应:3、鬼魂复仇清官昭雪的意义:4、窦娥悲剧生成的原因:27《窦娥冤》的艺术特色:以巧为巧,剧脉曲折,治繁为简,头绪整治。•《窦娥冤》的剧情及思想意义。•窦娥的形象:一方面她弱小、善良、毫无过失;贞节而孝顺更显善良无辜。另一方面,身世又极为不幸,从孤儿到童养媳到寡妇,遭遇十分悲惨,又遇上地痞恶棍张驴儿父子的胁迫与诬害;最后愚蠢昏庸视人命如虫蚁的官僚,将她屈打成招无辜杀害。•另外,窦娥又具有着敢于抗争的刚烈,被害前她的血泪控诉生动反映了其反抗性格。28历史剧《单刀会》,在反映民间心情的同时,比其它剧作更多地表现出作者个人的人生情怀,带有较浓厚的文人化的气息。[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的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墙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由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29《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由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恰好地配合成一部喜剧。《望江亭》全名《望江亭中秋切》中谭记儿面临杨衙内企图杀害他丈夫,强娶她为妾的险境,机智地利用酒色将他愚弄,使他沦为阶下囚。这两种剧本都把恶势力放在被愚弄的地位上,在这里,为社会道德所不赞同的色相欺骗,成为代表正义一方的必要和合理的手段,这反映出市民社会的道德观念,剧情因此而活跃。30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特点•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二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三是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以及命运对个人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3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中活跃着各种各样的人物,从大家闺秀到风尘女子,从英雄烈士到市井小民,从权豪势要到地痞恶棍,大多写得富于生气,表现出鲜明的性格。•人物很少是概念化的产物,具有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多面性。如《窦娥冤》中的蔡婆婆。•漫画式的笔法塑造人物。如《窦娥冤》昏聩腐败的太守桃杌,《切脍旦》中粗陋可笑的杨衙内等。32•戏剧结构方面•关汉卿也善于布置情节,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营造戏剧氛围,并使舞台演出富于动作性。•注意戏剧冲突的节奏,张驰有度,擅于设置悬念。33•语言方面•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语言较少文饰,既切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与个性,也贴近当时社会活生生的口头语言,更能把观众感情引入到剧情和戏剧人物的命运中。•又不是简单搬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而是经过艺术的锤炼。能够把质朴浅俗的口语锤炼得委曲细致。34《西厢记》一、关于《西厢记》的作者及生平二、《西厢记》的故事渊源:1、最早可追溯到唐元稹的传奇《莺莺传》。2、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记》直接的素材。3、王《西厢》删除了董《西厢》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人物形象更为鲜明,加之语言极为优美,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35三、《西厢记》本、折名(明清人依据传奇的体裁,替《西》每一折都安了题目。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1、惊艳2、借厢3、酬韵4、闹斋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1、寺警2、解围3、请宴4、赖婚5、听琴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1、传简2、闹简3、赖简4、望病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1、酬简2、拷红3、送别4、惊梦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1、捷报2、缄愁3、争婚4、锦还36四、人物形象分析:1、崔莺莺:是一位外表冷静、内心热烈,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封建判逆者形象。是一位不断在自我否定与自我肯定的矛盾斗争中走向自我超越的层递性性格典型。2、张生:是作者以喜剧手段塑造的青年叛逆者形象。他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他在《西厢记》中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爱情直率而强烈的追求。3、红娘:在剧中虽然只是一个婢女的身份,但她却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善良泼辣,纯朴幽默。37五、关于《西厢记》大团圆结局的思考:1、是作者理想的体现,老百姓愿望的反映——愿普天下有情都成了眷属。2、是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学思想的反映,强调对立面的均衡、统一与和谐。如李泽厚所讲:“中国人重视的是以理节情的平衡,郑玄《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美学标准。3、“是一种闭了眼睛的补救,是对社会生活的浅层次观照”,中国文化历来缺乏正视现实的勇气。38六、《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戏剧结构独具匠心。①人物性格与情节得到高度结合。②“主脑”立得巧而精。392、《西厢记》的曲词特点剧中宾白基本上都是鲜活的口语,能够传达各个人物的性格和生动的神态。曲词明显偏向华美,形成诗剧风格,有许多诗词广泛融入唐诗宋词的语汇、意象,运用骈偶句式,以高度的语言技巧造成浓郁的抒情气氛。40〔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41•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
本文标题:元代文学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3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