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感觉统合及其训练主讲华正宏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见闻与思考一、什么是感觉统合Ayresa.J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耳朵的结构半规管二、感觉整合与儿童发展(一)发展的基本特性1、内在驱动力每个婴幼儿内在都有一股强大的驱动力,促使他去探索环境,发挥其潜能。2、产生适当反应的重要性所谓的适当反应就是对于感觉经验所做的一种有目的、有目标导向的反应。譬如一个婴儿看到摇铃时会有意识去拿,这个[拿]的动作就是一种适当反应。3、发展的累积在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经由各种活动来发展感觉动作的基础,以为更复杂、更成熟的发展做准备。(二)感官与感觉机制的建立触觉触觉通过身体或皮肤接触引起(造成)的感觉(身体和大脑的神经反应)。婴儿时期,触觉是情绪满足的主要来源,是大脑的发展及母子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前庭觉前庭觉是指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与移动引起(造成)的感觉。当你将儿童突然降低一尺左右,他的手脚会向外伸,好像要去抓东西,这是由于他的内耳感受到地心引力与移动的感觉,告诉他要摔倒了,赶快保护自己。本体感觉(运动觉)本体感觉指由肌肉和关节而来的感觉。一个多月大的小婴儿通常能够在母亲的怀里调整姿势,这主要是依赖由内耳、肌肉与关节传来的信息而做到的。视觉一个多月大的小婴儿,视觉发展还不太好,焦点模糊,不能分辨复杂的形状或颜色。这时他主要经由动作及触觉来发现危险,而非经由视觉。他发展视觉的第一步,是学习用眼睛跟着物体移动,而后,头部再跟着动。这个反应需要由视觉、眼睛周围的肌肉与头部肌肉传入的本体感觉,以及由内耳传来的前庭觉配合而产生。听觉一个多月大的儿童会对声音有反应,但辨别力较弱。这是发展语言的第一步。他的喉咙会发出一点声音,喉部肌肉收缩的感觉配合听觉,帮助大脑发展语言中枢。嗅觉和味觉这两者是出生就发展好的。通常新生婴儿就有分辨妈妈的气味及食物的味道的能力。三、感觉统合发展过程中几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全性一个健全的大脑具有感觉整合的功能,也就是说,一个大脑健全的婴幼儿,能够整合游戏及其他日常活动中所得到的感觉动作经验,去发展其潜能与学习新技巧。(二)感觉刺激经验的适当性感觉刺激要适合婴幼儿的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接收能力,才能够被有效的运用。一般正常的婴幼儿能够找寻他所需要的刺激,并能够有效的整合运用。(三)内在驱动力婴幼儿有一种发自内在,强而有力的行动要去发挥其潜在具有的能力,透过与环境的接触与互动,而使其能力不断地发展出来,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智能比较低的婴幼儿,他的内在驱动力似乎比较弱,他不像一般的婴幼儿那么有好奇心,他比较容易满足於现状(四)环境的需求环境的需求是促使个体做出反应的诱因。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促进婴幼儿发展与学习的机会。对于缺乏主动性的婴幼儿,我们也可以控制环境,创设出婴幼儿必须反应的情境,以逼使婴幼儿不得不针对环境,自动做出反应来(五)自由反应的机会虽然每个婴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事情都差不多,但是他们的经验欲不太相同,因此每个婴幼儿的发展情形也不同。包办代替不可行。(六)回馈与结果的适当性回馈与结果来自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内在回馈包括身体感觉动作的经验外在回馈则包括反应的结果及他人的反应四、感觉统合失常的生理基础感觉统合失常,一般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孩子的身上。这些孩子的智能测验都在平均水准以上,确有学习上或行动上的障碍,有四分之一以上甚至造成学习成绩低落,被误认为有智障的现象。这种孩子最明显的症状是有紧张性颈反射的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状,严重的话.甚至会出现和脑性麻痹症孩子类似的行为。不过通常这类孩子都属于轻微症状,因此一般的智力测验、脑波检查或官能检查都很难发现,这正是父母亲最感头痛的问题。五、感统失调的主要原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作用方面2.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3.生化失调(二)父母及家庭因素1.不和谐的家庭因素2.过度保护3.家庭结构简单化4.家庭生活电视化5.父母教育导向问题6.父母角色问题7.抚养与家庭教育不当(三)教育因素1.情感爱抚不够,物质上宽松,精神上苛刻。2.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集体教育(幼儿园)追求教育一致,不注重个性培养,排斥好动的幼儿。3.过早进行认知教育(读书、写字等专项技能学习)。4.不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要求过高,限制过多。5.电视、游戏机成为儿童主要的玩具。(四)社会环境因素(五)城市化因素(六)爬行不足及有关研究六、感觉统合失常的表现好动不安行动笨拙语言发展迟缓讨厌被触摸极端或异常胆小反应迟钝学习能力障碍触觉系统失调1、不喜欢被人抱,有时甚至拒绝他人的触摸、拖手;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却喜欢拥抱别人。2、拒绝理发、洗发、洗脸。3、不喜欢穿鞋,喜欢打赤脚。4、不喜欢或特喜欢特定质料的衣服。5、喜欢吸手指,触摸生殖器。6、偏食、逃避咀嚼。7、对某种感觉特喜欢。如:玩沙,刮东西。甚至显得固执而又会拒绝。拒绝使用某质地的用材。如:胶泥、浆糊。8、痛觉迟钝,以致意外碰伤流血而不易察觉。9、反应慢,动作不灵活,发音或小肌肉运动都显得笨拙不佳。前庭觉系统失调1、喜欢自转,而且转很久不觉头晕。2、喜欢看、玩转动的东西。3、喜欢边走边跳。4、经常喜欢爬高。5、平衡差,走路东倒西歪,经常碰撞东西。6、不喜欢把头倒立。7、注视、追视能力弱,数数时常要用手指指着数才能完成。8、颈部挺直时间较同龄儿童短,常垂头。本体觉系统失调1、喜欢他人用力推、挤、压。2、手脚喜欢用力挥动或用力做某些动作。3、动作模仿不到位,常望着手脚不知所措。4、俯卧地板时全身较软,把头、颈、脑提起特别困难。5、坐姿不够稳定,坐时会东倒西歪。6、力度控制较差,常会因太用力而损坏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东西。7、速度控制较差,跑起来难以按指示停止。8、对蹦跳的要求高,喜欢摔跌自己的身体,喜踮脚走。9、自伤,咬玩具。听觉系统失调1、常会掩耳朵或按压耳朵。2、对尖锐或拉高的声音一点也不讨厌,甚至喜欢。3、有时对很小的声音感兴趣。4、在教室里对外界的声音很敏感。5、常会听到某种声音而发呆。6、对某些特定的音乐固执的喜爱。7、特别害怕听某些声音。8、对巨响反应较差,甚至无反应。9、喜欢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视觉系统失调1、即使常看到的东西都会让他害怕。2、喜欢看手发呆。3、对特定的颜色、形状、文字特别感兴趣甚至固执(如:广告纸、报纸)4、喜欢将物件排队。5、喜欢斜眼看东西。6、喜欢躲在较阴暗的角落。7、喜欢看色彩鲜艳、画面变换较快的广告。8、喜欢看风扇或转动的东西。9、喜欢坐车,对窗外景色变化非常着迷。七、感觉统合失调的测评八、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与设计(一)活动设计原理设计感觉统合训练活动项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不仅指表面、局部的,还要注意它的延伸和拓展。2.训练活动项目不仅有动态的,还要有静态的。3.活动项目不能片面地仅指在特设专业机构,还应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展。(二)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愉悦而不是压力和恐惧;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做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4.训练过程中,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专业感觉统合训练项目一、重要的触觉训练项目主要适用于以下儿童:触觉过分敏感或者过分迟钝,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喜欢吃手或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喜欢被搂抱。怕黑,胆小,粘人,身体协调能力不好。大龙球游戏(视频)目的:强化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激活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地毯游戏方法:让孩子俯卧或趴在垫子上,大人将大龙球放置在孩子身上,前后左右滚动或在中间轻轻挤压。注意事项:1.对触觉敏感的孩子,压背部(趴卧)更容易接受些。2.可以在孩子身上加一块毛巾,或把大龙球的气体只装到一半,让孩子感到重力的变化。俯卧大龙球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游戏方法:让孩子俯卧在大龙球上,头部抬高,视线向前,教师由后方抓住幼儿双脚,配合大龙球的滚动,前后拉动。注意事项:1、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速度,让孩子体会身体的平衡感。2、可以让孩子在大龙球上练习自己用双手、脚、头部力量保持平衡。仰躺大龙球目的:锻炼孩子触觉,发展身体协调性准备:大龙球,地垫或在地毯游戏方法:让孩子仰躺在大龙球上,教师握住幼儿双腿或腰部,作前后、左右快慢地滚动。注意事项:1、刚接触游戏时滚动速度不要太快,熟练后可以逐渐改变速度,让孩子体会身体的平衡感。2、可以让孩子在大龙球上练习自己用双手、脚、头部力量保持平衡。坐上大龙球目的:提高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发挥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准备:大龙球游戏方法:协助孩子坐上大龙球,教师放手,协助保持大龙球稳定,孩子做上下振动。注意事项:1、孩子前后左右摇晃时,教师可以用手握住孩子的腰部或双手,协助孩子不至于倒下来。2、孩子可以在球上,双手伸向两侧保持平衡,另一位老师与孩子做抛接球游戏,或让孩子将球投入指定的篮或筐里。3、根据孩子自身能力和对游戏的熟悉程度,在球上摇晃的速度可以有变化。羊角球游戏(视频)“羊角球”亦称跳跳球,是目前日本、台湾、新加坡及欧美等国家或地区用于儿童感觉综合训练最为常见的一种器材。“羊角球”是用特厚高档橡胶制成的充气圆球,弹性非常好,直径46—56cm,最大承重150公斤,上面附有两只手把便于儿童握住弹跳,故名“羊角球”。它用于矫正前庭平衡不协调、触觉不敏感、本体感不足的儿童。对克服学习困难好动、不专心、手眼不协调、阅读困难、脾气暴躁、爱哭、粘人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活动目标:1、进一步发展幼儿跳跃能力和下肢力量,培养幼儿反映的灵敏性。2、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3、姿势和双侧的统合,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活动重难点:能骑在羊角球上蹦跳。活动准备;准备羊角球四个。开始部分教师说儿歌,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羊角球、蹦蹦跳。蹦得远来,跳得高。快快蹦来快快跳。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羊角球的玩法:双手抓住两个羊角,两腿夹住球,轻轻地蹦跳。2、请幼儿分组试一试。讲解注意事项,教幼儿骑球时把重心放在两腿上,防止摔倒。3、教师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出一名幼儿参加比赛,比一比那一组跳得快。4、运送羊角球比赛,体验羊角球的多种玩法。5、幼儿自由活动。袋鼠跳(视频)目的培养孩子跳跃能力,发展平衡能力。准备大马夹袋若干。方法双脚套人马夹袋里,双手抓住拎手,跳跃前进。指导与建议马夹袋可以多准备些,如果破损了可以调换;用大且质量比较好的马夹袋进行游戏;可以组织几个小朋友一起比赛。海洋球游戏(视频)阳光隧道游戏二、前庭---固有感觉的增强小滑板游戏(滑板过河)适用范围:适用于多动症、自闭症、触觉敏感、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方法:幼儿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重心,颈、手、脚弯曲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架上一条绳索,孩子用双手及脚同时钩住绳索,以仰身的姿势向前慢慢滑动。表现:有些孩子仰滑时,颈部无法用力使头抬起,或腰部使不上力,会掉下滑板,甚至手脚不知如何协调滑动。肌肉张力不足的孩子在大肌的发育上会出现问题,影响到站立、走路、坐姿的正常能力。出现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大滑梯游戏
本文标题:感觉统合及其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3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