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复习思考•1.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哪些类型?•2.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创办?•3.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由维新派主办的影响较大的报纸有哪些?•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5.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6.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教训?•1.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两种意义的失败?•2.为什么日本能够通过维新取得成功而中国却不能?•3.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4.有“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称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有何贡献?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社会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2)领导力量: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3)政策措施: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4)国际环境: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有“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称的洋务运动有何贡献?•第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最早启动,实现了中国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使中国迈出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第一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从此真正开始。•第二,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化思想,成为其理论纲领。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将此思想加以理论概括和系统阐发,等于承认西学确有超越于中学的地方,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绝对、唯一的权威地位。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使中国人迈出了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的脚步。•第三,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现代民族主义意识的增长,推动了中国人与现代社会的接轨。洋务派高举“中体西用”的旗帜,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力图“借法自强”,这是现代民族主义在这一历史阶段的表现形式。在洋务派“借法自强”的口号里,包含着保卫民族利益、争取社会进步的核心。洋务运动带来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从而刺激和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中国社会进一步出现了各种体现民族主义的思想和主张。•第四,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对此后长时期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包括了现代生产力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引进,同时也催促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大地上的生长,这是鸦片战争以后半个世纪中中国涌现的新生事物。在洋务运动中锻炼和培养出来的科技人才、技术工人,为稍后现代民族资本的发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1)从性质来看: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从目的来看:洋务派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3)从主张来看:都主张学习西方,但前者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者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4)从活动方面来看: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5)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却得到不同的结果原因不在于外国势力的干涉或支持或否定,而在于本身国家对于外国势力的截然不同的态度。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一、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材料2•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请回答:•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答案要点)•1.镇压人民革命,即太平军和捻军;为统治阶级解除外患。•2.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即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为了购买好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二、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材料1:•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材料2•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材料3•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请回答:•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材料题三•材料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材料3:“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请回答:•1.“贼”指何人?为什么“无力回天”?“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2.材料所谈及的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2参考答案:•A“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B因为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手无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C“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D我认为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说明要想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中国人民要想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求得国家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1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把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主观上由农民阶级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决定性的:•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1、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有其落后保守性。•2、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仰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于与虎谋皮。(3)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3、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的原因、教训?•1、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鼓吹民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未能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3)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失败原因(1)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力量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2)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变法,却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想救亡,却不敢得罪帝国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第三,搞维新,却害怕民众,害怕革命.维派的活新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60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