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4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为基础,并且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发现,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3自然观与历史阶段时间自然观古代:远古寓于神话或原始宗教之中古希腊罗马时期朴素的自然观(自然哲学)(前7世纪—5世纪)中世纪:(5—15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近代:前期(16—18世纪)机械论(形而上学)自然观后期(18后—19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20世纪以来辩证唯物自然观丰富发展4主要内容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5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6(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背景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数学: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年~前275)几何学科学力学: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前212)静力学天文学: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地心说医学: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年至约前370年)体液学说72.古代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古希腊只有自然哲学,还没有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的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是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的最初形态。古希腊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它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并且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8万物的本原:元素论和原子论本原:希腊文原意是“开始”的意思,即构成世界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万物起始于它,又都复归于它。本原概念的提出,是古希腊人对纷呈杂多的现象世界进行整体性、统摄性把握的开端,它不仅说明了自然万物的初始状态,而且通过探求这个统率万物的隐藏的内在实质,追溯其生灭过程,揭示自然界固有的整体关联。9元素论泰勒斯(公元前625年~公元前547年)是古希腊第一个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不是用超自然的因素去解释自然,而是用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10阿纳克西曼德(B.C.611—546年):无限者阿纳克希米尼(B.C.585——525年):气赫拉克里特(B.C.540-480年):火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万物都根据逻各斯生成,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列宁给赫拉克利特的学说以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赫拉克利特11恩培多克勒(B.C.490-B.C.430):四根说他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一种,而是四种,即水、土、火、气四种元素,万物是由这四种元素构成的。万物的生灭和性质之差异是由于这四种元素不同混合的结果。他把这四种元素称之为“万物之根”。公元前五世纪阿纳克萨戈拉创立了“种子说”。他把世界本原确立为“种子”,世界万物是由各自的种子形成的,种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数目是无限多的,体积是无限小的,它们是构成事物的“最初元素”,种子说成为原子论的萌芽。12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B.C.384~322)师从柏拉图近20年,创立了与柏拉图非常不同的哲学体系。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著述几乎遍及每个学术领域。开辟了此后2000多年西方哲学的思辨道路。两个世界理论:“月下区”指从处于宇宙中心的地球到月球轨道内侧,每一元素都有其天然位置,土在中心,水在地球表面上,气在紧接着地球表面的上方区域,火在大气层顶端,一切物体有沿直线朝其天然位置运动的倾向;“月上区”指月球轨道以外的宇宙部分,由以太构成,以太有沿正圆轨道绕宇宙中心运动的天然倾向。亚里士多德13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B.C.384~322)四元素说:月下世界由水(湿冷)、火(干热)、土(干冷)、气(湿热)四种元素组成。其运动是直线运动。四因说:质料因是指事物由什么东西形成的;形式因是指事物根据什么形成的;动力因是指事物形成的动力是什么;目的因是指事物为什么而形成。目的因又称终极因,是核心。决定了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是目的论哲学。我们今天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这是其唯物的一面。同时,亚里士多德又认为性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次之,把“性质”当成了万物的“本原”,把万物当成了“性质”的产物,颠倒本末,从而难逃唯心主义的泥沼。14古代原子论留基伯(500B.C.——460B.C.)最早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坚硬不可入、运动不停息的物质微粒,即“宇宙之砖”;原子在性质上相同,但在大小和形状上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在组成时的数目和排列不同,由于原子在无限虚空中彼此吸引和排斥、分离和结合,构成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和万物和运动。15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德谟克利特(460B.C.——370B.C.)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所谓虚空,就是指空虚的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伊壁鸠鲁(Epikourus,公元前342-270年)认为,原子除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有垂直下落的运动,也有偏离直线的斜线运动,从而造成原子间的偶然碰撞。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16原子论的特点与意义元素论,试图用一种或几种自然界的物质,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做出统一的解释,试图把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一些自然物,但结果并不令人信服。原子论则主张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现象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但不是在宏观层次上将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一些自然物,而是将宏观的东西归结为微观的东西,这些微观的东西就是原子。自然界之所以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就在于构成物质的原子在形状、大小、数量以及排列顺序上有不同。这样原子论就把自然事物质的不同还原为量的差别,使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得到了解释。用抽象的物质实体解释世界;从统一性出发具体解释世界的多样性。17中国古代的哲人对世界本原问题也做过许多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八卦说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五行学说(试图用人们日常习见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本原和物质多样性的统一)。阴阳五行说(阴阳说和五行说的合流),讲阴阳和五行相配合,解释季节更替和天象变化,是最初的阴阳五行说的自然哲学特征。元气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原始的气,气聚物生,物死气散)。天人合一(认为自然、人和社会相联系)。183.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占主导地位)。直观地整体地从客观世界自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猜测思考世界的整体性、统一性问题。基本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自然界,这标志着人类摆脱愚昧,走向科学的第一步。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充分地注意到世界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世界;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方面来看待事物;看到自然界的矛盾现象,并把对立面的对立统一作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是唯物辩证的,但又是朴素的、直观感性的、猜测思辨的,对事物进行直接的观察,得到直观的结果。这表现了人类的幼稚性;它从总体上把握自然界,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缺乏实验科学基础,这是主要的缺陷。194.古代自然观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性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马克思博士论文.doc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恩格斯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20古代自然观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缺乏足够的经验知识,对部分和细节不清楚,对于这些不清楚就用哲学来进行思辨和猜测,用猜测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这样就难免许多牵强附会、令人难以接受的内容。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是笼统、模糊和思辨的。古代自然观本身的缺陷,使得它不得不让位于另一种自然观。21(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社会前提工商业的发展,使商人和工场主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他们不仅极力扩大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又再次想到东方去寻找市场和黄金。在此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航海活动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又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使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地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知识领域。这样不仅使科学特别是天文学、地理学有了现实的经济价值,而且使科学变成了大众的科学。航海活动为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事实,推动了科学观念上的突破和新学科的建立。蒙太格语法(MG)研究哥伦布(1451-1506)(ChristopherCoulmbus)意大利著名航海家“新大陆”的发现者1492年,哥伦布向西横跨大西洋,经过71天的航行,到达了今天的古巴。1492年至1504年间共四次航行,发现并且打开了美洲的大门地理大发现麦哲伦(1480-1521)(FerdinandMagellan)葡萄牙航海家,首次环球航行的领导和参与者。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沿哥伦布航线绕过美洲南端,穿过太平洋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经过印度和好望角,1521年回到西班牙。23在欧洲,地理大发现与航海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航海事业的发展,又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它带来了人们对地球认识的跃进。【意义】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由于发现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峡,证明地球上水体是连在一起的,且十分肯定地确定了地球表面占优势的是大洋,而不是大陆。对地球上的气候带和风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批反映新时代内容的地理著作和地图相继出版。发现美洲和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胜利,刺激了欧洲其它国家的航海热情。第1页蒙太格语法(MG)研究【思考】郑和航海为何没有导致地理大发现?时间:1405-1433比哥伦布、麦哲伦早将近一百年(1492-1519)规模:郑和第七次航行时62艘27800余人哥伦布第一次舰队3艘88人麦哲伦舰队5艘200人目的:政治目的(郑和前三次为扬明朝声威,后四次为开辟新航线,让海外国家臣服于中国);哥伦布:开辟新航线,找寻《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黄金宝物;麦哲伦: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25根本原因:错误的宇宙观:地平说,浑天说落后的地图系统:小范围,大比例尺这并不能怪郑和无知,中国人直到慈禧太后时代才知道地球原来并不是方的。郑和与哥伦布、麦哲伦的差距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的差距,而是当时中国和西方的科学水平的差距。26(2)文艺复兴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出现在欧洲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思想文化运动。从学习古典文化开始。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对于人性的重视,是这场运动的重要核心思想之一。成果:破除了人们
本文标题:2014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6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