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常州大学毛中特期末考试题目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读本P450)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起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读本P449)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首先,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共同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实事求是;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它们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邓小平理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需要;科学发展观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答: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书P12-13)答: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这一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一,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第二,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第三,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总之,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补充:(随意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时间(1938)地点(延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其历史进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答: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五章6、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读本P456)答: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a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3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7、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读本P456)答:①发展是硬道理。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神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第一,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第二,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才能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才能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三,只有靠发展,才能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总之,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都要依靠发展。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书P137~P139)答:①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实际。②基本特征:1.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书P151)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补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答: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同处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本文标题:常州大学毛中特期末考试题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6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