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题重现(2015新课标1卷)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首领当面谴责他们,或者有成功的可能。2、设题方式: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级)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文言文特殊句式种类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1、亚父者,范增也。2、沛公军霸上。3、会于西河外渑池。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5、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6、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7、以为莫己若也。特殊句式初体验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年迈的母亲重重地打了儿子三下。•我在新建的房子里帮同学做作业。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很多情况下状语在谓语之后,因此叫状语后置。其中,后置的状语往往是介宾短语的形式,因此,状语后置又可称为介宾短语后置。翻译下列句子:长于臣具告以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下列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是:1、申之以孝悌之义。2、于其身,则耻师焉。3、得复见将军于此。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我年长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父母唯其疾是忧。1、何以战?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不仁哉!梁惠王也。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①用“之”使定语后置。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用“……之……者”的后置。6、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④中心词+数量词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用“……者”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2、君何以知燕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豫州今欲何至?()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8、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晋朝,有什么过错呢?用手掌覆盖它富和尚不能到达我敢埋怨谁呢?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夫晋,何罪之有?覆之以掌僧之富者不能至吾谁敢怨?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6、找出特殊句式并翻译: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判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请判断下列哪些句子是判断句1、用“者”或“也”或者“...者,...也”表判断常用判断句式2、用“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也。”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者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不”等表示否定的判断。(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4、直接判断(1)刘备,天下枭雄。(2)刘豫州,王室之胄。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不”等表判断。3、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的判断。4、直接判断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省略主语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公渔人省略谓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择鼓鼓省略宾语与()坐谈,问客曰客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2.赐之()彘肩。省略介词于以被动句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重为乡党所笑。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城陷而虏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1)行将为人所并(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3)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4)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6)帝感其诚(7)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8)同舍生皆被绮绣(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10)忠而被谤(11)受制于人1、指出下列句子中哪几个不是被动句文言文的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例如: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的是什么?)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如: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E、孰与……?(与……相比,哪个……?)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安……乎?(怎么……呢?)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G、独……耶?(难道……吗?)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H、何为……?(为什么……?)例如: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何可胜道也哉?B、何……为?(……干什么呢?)例如:何辞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D、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E、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例如: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未报秦施而代其师,岂为死君乎?F、安……哉(乎)?(哪里……呢?)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将军迎操将安所归乎?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J、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K、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3)表示感叹:A、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例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B、直(特)……耳!(只不过……罢了!)例如: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G、不亦……乎?(不是……吗?)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H、……非……欤?(……不是……吗?)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I、宁……耶?(哪里……呢?)例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J、顾……哉?(难道……吗?)例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K、独……哉?(难道……吗?)例如: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C、惟……耳!(只是……罢了!)例如: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D、一何……(多么……啊!)例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E、亦……哉!(也真是……啊!)例如: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F、……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4)表揣度:A、无乃……乎(耶)?(恐怕……吧?)(兼表反问)例如:求,无乃尔是过欤?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B、得无……乎(耶)?(该不是……吗?)(兼表反问)例如:若辈得无若贫乎?C、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例如:其可怪也欤?D、……庶几……欤?(……或许……吧?)例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5)表示选择:A、与其……孰若……?(与其……,哪如……?)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B、……欤(耶),抑……欤(耶)?(是……,还是……?)例如: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C、其……,其……也?(是……呢,还是……呢?)例如: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本文标题:9.9古文特殊句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6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