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脐中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种,简称脐疗或脐疗法。是以脐(即神阙穴)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一书认为脐疗“无论何病,无论何方,皆可照用。”论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资讯1989~2006有关“脐”的论文:涉及“敷脐的有”766篇,“神阙”474篇,“脐疗”422篇,“脐部”339篇,“贴脐”103篇。论文主要分为临床报道、理论探讨、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其中绝大部分为临床报道著作——迄今发现脐疗最早的一部著作为刘毅东的《填脐疗法》,未正式出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20年的时间内,已陆续有20余部脐疗专著问世。我们出版了《中医脐疗大全》——首次对脐疗古今文献进行较全面、系统总结,对脐疗理论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获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理论成果三等奖。已出至第四版,至今仍供不应求。报道——据20年来的大量的中医临床报道显示,脐疗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170多种疾病的治疗,涉及病例7万余例,总有效率可达95.25%,使脐疗研究具备了深厚的临床积淀我们——20余年的脐疗临床应用经验;专门的脐疗门诊及较好的氛围(督灸、药罐、敷灸、药浴等特色疗法门诊);比较成熟有效的脐疗药品(各种灸脐粉、巴布贴等)1992年:脐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高树中硕士毕业课题1995~1997年:脐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肠炎脐疗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由山东省卫生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1995~1998年:脐疗振阳袋的研制及治疗阳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课题1999年:脐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理论成果三等奖,国内领先2000年:熏脐法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课题2001年:隔药灸脐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获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隔药灸脐法抗衰老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课题2003年:隔药灸脐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课题2004年:熏灸神阙对肾虚衰老患者T细胞亚群及衰老症状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课题2005年: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机理研究,山东省卫生厅课题2005~2006年:巴布贴敷脐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课题2006年:隔药灸脐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山东省卫生厅课题2007年:脐疗防治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国家973课题获批180万资助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开设《中医外治学》课程,脐疗是最重点内容之一,成立全国高校首家中医外治研究所应邀在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上举办脐疗学术讲座8次成功举办全国首届脐诊脐疗培训班(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脐疗的临床应用”被批准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推广计划”。人体DNA呈S形双股螺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四组核苷酸(两仪生四象),64组遗传密码(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元气理论(王正龙)脐疗(彭祖/高树中教授)太极拳功法(张三丰)太极针法(董景昌)开四关(窦汉卿)六经论治(张仲景)全息汤(薛振声)五行化合汤(向宏昌)皆是调整人体大太极的思想理论体系经络之气经络之气经络之气经络之气经络之气肝气脾气肾气肺气心气营气元气太极针法开四关六经论治全息汤小儿推拿之运八卦、耳穴、眼针、经穴外治(脐疗、足心)等皆是调小太极而理人体大太极脐乃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1.脐通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通2.脐与五脏及其经脉相通3.脐与六腑及其经脉相通4.经络感传证明脐直接与全身经脉相通意守脐部(丹田),可诱导大脑入静,能改善腹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腹式呼吸甚至胎息的形成,以调整植物神经和内脏的活动,从而强壮身体,防治疾病。在脐部外敷药或给予其些刺激实际上也是间接地起到了意守丹田的作用。按数学理论,“黄金点”是调整人体的最佳作用点。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点”。系统论认为,人是有机的自然系统,人这个高级系统的有序稳定的建立、维持和破坏,是系统(人)在内外涨落的推动下“自己运动”的表现和结果。脐疗实质上便是一种外加的人工涨落,主要是通过触发、推动机体的自主性自组织活动而实现的,其本质是推动机体进行自我调节。肚脐具有皮肤菲薄、敏感度高、含有大量微血管渗透力强、吸收力快等特点,既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敏感、最有利于药物吸收的部位。人类的第二大脑(美国科学家)——肠脑据德国《地球》杂志报道,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通过观察人的肚子能了解人的思想,也就是说“人的决定是从肚子里作出的”。报道说,人体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95%都产生于腹部的“第二大脑”。这套神经系统能下意识地储存身体对所有心理过程的反应,而且每当需要时就能将这些信息调出并向大脑传递,这也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理性决定。脐疗的作用机理可能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作用。(一)贴敷脐部法(二)灸疗脐部法(三)拔罐脐部法(四)按摩脐部法(五)意守脐部法(六)针刺脐部法此外,脐疗的方法还有激光照射脐部法、神灯照射法、药物照射脐部法等1.必须配伍善于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毒外出之品为引。2.一般应是气味俱厚之品,或力猛有毒之药,且多生用,因其药力从外而入,气味轻淡之品不易收效。3.多用温通、有芳香气味的药物。4.热药较凉药效果好,攻药较补药见效快。5.若用膏药贴脐,选用补药时多用血肉有情之品。1.回阳苏厥,息风固脱灸脐部对虚脱、昏厥、中风昏迷等急症,每有回阳救急之功。一般多用隔盐灸脐法。2.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临床上对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纳呆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脐疗在临床上可用于遗精、阳痿、早泄及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疾患。4.通调三焦,利水消肿临床上可治疗小便不通、腹水、黄疸等病症。5.通经活络,理气和血临床上可治疗痹证及诸痛证。6.敛汗安神,固精止带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惊悸、失眠带下等。7.扶正祛邪,养生延年临床上可用于虚劳诸疾和预防保健。灸脐粉制备——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需要,先配制好中药处方,可适当加用通经开窍、气味雄厚及芳香温通之品等;将上述配方用超微粉碎机粉碎,装瓶密封备用。面圈的制作——先以温开水调面粉成圆圈状(周长约12cm,粗约2cm),面圈的中间孔应与患者本人脐孔大小一致(直径约1.5cm),备用。艾炷的制备——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直径约1cm,高约1cm),要求搓捻紧实。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脐灸的步骤——令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用75%酒精在脐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面圈绕脐一周,取少许麝香(如小米粒大)置于脐内,然后取上述药末适量(约8~10g),填满脐孔,用艾炷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10壮,约2h。灸后的措施——灸后以脐部皮肤发红为度。灸后用医用胶布固封脐中药末,2天后自行揭下,并用温开水清洗脐部。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上面提到,脐疗临床适应症广,其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170多种疾病的治疗。据本人多年来在脐疗防治疾病的应用体会,以及由本人主持的近10项脐疗临床科研课题的反思来看,脐疗对于胃肠病、妇科病、男性病、衰老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较其他病症更为巨大的作用。隔药灸脐法抗衰老——隔药灸脐法对老年人肾虚引起的各种衰老症状、体征及T细胞亚群、血清SOD、MDA含量等有明显的改善和调节作用,在临床研究中,其总有效率可达96.7%,抗衰老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是中老年人抗衰老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隔药灸脐法治疗痛经及不孕症——运用隔药灸脐法或巴布贴敷脐治疗痛经,给药途径特殊,无痛苦,避免了口服及注射给药的缺点,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特点,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痛经的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防治痛经安全有效的方法。隔药灸脐法治疗不孕症,通过临床研究,能有效改善血清性激素的水平,使之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从而反馈性地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调节子宫和卵巢,利于卵子的成熟和受精卵的孕育,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隔药灸脐法治疗胃肠病——隔药灸脐法对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连、肥厚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克隆病、肠道易激综合症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特别对于改善上述疾病所产生的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有着积极而明显的效果。隔药灸脐法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及慢性前列腺炎——熏脐法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多种临床症状均具有改善作用,尤其对自发勃起差、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熏脐法治疗的患者,不论年龄大小,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其疗效基本一致,对命门火衰证的疗效明显优于非命门火衰证。熏脐法治疗阳痿,多数在2周内见效,并且疗程越长,近期治愈率越高。隔药灸脐法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提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数量及Zn含量,降低前列腺液pH值,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优于前列康片对照组。脐疗临床适应症广,其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170多种疾病的治疗。据高树中教授多年来在脐疗防治疾病的应用体会,以及由高教授主持的近10项脐疗临床科研课题的反思来看,脐疗对于小儿病症、妇科病、胃肠病、男性病、衰老性疾病方面发挥着较其他病症更为巨大的作用。[药物]:葱白30克,生姜30克,食盐6克,白酒适量[制法]:共捣烂如泥[用法]:纱布包敷脐上,热水袋熨之至汗出。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于风寒感冒。再盖被子,喝热水,取微汗。[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感冒——[药物]:五倍子、五味子或米壳适量。[制法]:蜜或生姜汁调糁膏。[用法]:贴脐,用于久嗽不止。[出处]:《理瀹骈文》支气管炎——[药物]: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葱白3根[制法]:前3味药碾成细末,同葱白头共捣烂如泥。[用法]:敷贴脐孔,盖上不透水的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天2次。用于因风寒、饮食等外因引起的哮喘。[出处]:《陕西中医》(针灸增刊):39,1981支气管哮喘——[药物]:吴萸、姜半夏各30克[用法]:研末,每用适量,姜汁调膏贴脐,胶布固定,1日1换。尤宜内耳眩晕引起的呕吐。[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呕吐——[药物]:芒硝、朱砂、胡椒各适量[制法]:共研细末,分装备用。[用法]:外敷于肚脐。[出处]:《山东中医杂志》(4):1,987呃逆(膈肌痉挛)——[药物]:艾叶适量[制法]:揉碎成艾绒,连同碎末,用酒炒热。[用法]:纱布包裹,敷神阙穴,直至痛缓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用于胃痛偏寒者。[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胃痛——[药物]:艾条1支,生姜1片[制法]:将生姜片上插数孔。[用法]:用艾条悬起灸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最好与每天上午9时左右灸之。[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胃下垂——[药物]:芒硝60克,大葱120克(连根带叶用,不可用水洗)[制法]:共捣烂如泥状,用纱布包好,放锅内慢火烘热[用法]:敷于脐下将肚脐盖住,再温熨上面觉腹内气转动为度。用后鼓胀松,腹痛止,大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未见效,可继续用。用于腹胀如鼓,内有积水,大小便不通。[出处]:《经效简易百方录》鼓胀——[药物]:风油精[用法]:将风油精数滴滴入肚脐眼,外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用于受凉饮冷引起的寒性腹痛及胃痛,效果极佳。[出处]:《大众中医药》(3):29,1988腹痛——[药物]:枳实30克,厚朴30克,生大黄10克,芒硝10克,冰片10克[制法]:研细末[用法]:姜汁或酒调膏贴脐。另:蒸脐法、脐疗袋。[出处]:高树中教授经验方腹胀——[药物]:生黄芪、炒白术、补骨脂、五倍子、乌梅肉
本文标题:实用中医脐疗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7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