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论高新技术科技园的发展
1浅论高新技术科技园的发展前言科技园区是指选择一定的区域在科学、技术、人力、物力、财力上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开发高新技术,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聚集,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区域。它是科学园、研究园、技术园、科技广场创业中心、技术工厂、科学城、技术城的统称。科技园区可把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综合集成,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局部环境。现代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应具备:①以高新技术设施工程建设为主体;②资金和技术的集中投入;③进行集约化生产;④实行企业化管理;⑤具有示范、带动、科普、观光、精品生产加工等多种功能;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以上六点构成了科技园区的基本内涵,其中最本质的是设施工程和企业化管理两点,其余各点都是前提和后效。园区内涵的界定为园区建设发展和逐步完善提示了目标方位,同时也将现代园区和常规园区区别开来。一个功能完善的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在空间布局上可分为三个层次:中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中心区是园区的主体,集中体现了园区六点内涵,经营是企业运作,是新技术的扩散源、新知识传播源、经济技术信息的信息源。示范区一般在中心区附近,将中心区新技术新品种率先示范应用。辐射带动区在中心区更远的范围,使园区技术产品作远距离跨区域跳跃式传播,没有明确范围,只能划出大致的影响面或影响半径。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属园区的外延,是园区的从体,经营主体仍然是企业。三个层次之间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在我国,现代高新技术科技园区按投资主体可将园区分为政府2主办型、企业主办型、政府和企业联办型三类。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不同的经济目标和利益目标。政府主办的园区,包括省办,地市办和县办,其经济目标是着眼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要求园区对现代科技建设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有带动作用。利益目标是建立园区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着重于企业增收,不苛求园区本身利益最大化。投资园区建设,只是高新技术发展资金由分散使用到集中重点使用方向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科技投资运作的进步。企业主办的园区,经济目标是利益最大化,园区建设的技术选择、产品定位、市场方向、管理机制等都是围绕利益最大化进行设计和布局,同当地信息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政府和企业联办的园区,首先由政府选择一定区域,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招商引资指南,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园区管委会等形式的管理机构,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营造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进园提供一个平台。园区建设项目经审定批准,企业投资自主经营。项目实体在企业,但产品生产要符合政府提出的园区发展方向和园区功能设置,一般都能把政府的经济目标和企业利益目标结合起来,比上两种类型更能体现园区的综合效益。高新技术园区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是刺激科技创业人才,特别是海外科技创业人才聚集,改善和优化科技人才资源促进科技创业的基地。其形成与发展,需要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构成这种社会环境的首先因素是知识、技术人才的高度密集,科研、教育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和风险资金等支撑服务条件。高新技术园区作为一种新的社区组织,将人才、技术、资金等现代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3通过聚集、辐射、带动等效应产生整体优势,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创造一种适应的“小气候”和“微观环境”,从而促使地区智力优势迅速转化为社会的经济优势,可以说高新技术园区是一种以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新兴技术企业为主体,以开发高新技术和开拓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促进科技、教育、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综合基地,而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园区的基地作用将愈加突现,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世界及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过程,总结国外著名科技园的成功经验,给予理论支持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他国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重点阐述我国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寻求我国科技园区的更高发展。一、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一、国外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的发展在战后蓬勃发展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高技术产业的兴起是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主要领域。近50年来,世界科技园区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形态、独特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毫无疑问,世界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是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美国西部一条长约48公里、宽约14公里的峡长山谷中创办出科技园区进而迅速发展成闻名于世的“硅谷”。自之后,建设高新科技园区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的普遍做法。美国除了“硅谷”之外,还有著名的128号公路高技术产业地带、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等;日本有筑波科学城、九洲硅岛;英国有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等;以色列有“硅溪”;台湾有新竹科技工业园,其被称为是硅谷模式在世界各地孵化的案例中成功的典范。法国、德国等也都建4有多个著名的高新科技园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也纷纷创建了一批科技园区,如韩国、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在“硅谷”效应的作用下,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伴随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冲击波,全球兴起一股建设科技园的热潮,强有力地推动着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全世界有1000多个科技园区。对此,美国《洛杉矶时报》曾在一篇题为《硅谷梦》的文章评价道:“文艺复兴之后所发生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的技术。”二、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兴起及发展发展高科技是我国政府的一贯方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北京中关村时指出:“要借鉴国外建设科学城的有益经验,成功地创建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科技园区,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这一指示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科技园区发展动态,认真学习和仿效国外科技园区建设经验,积极紧跟世界科技园区建设步伐,主动迎战高科技及其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是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寻求与世界科技园区同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自从1991年3月,国务院审批通过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园区以来,我国已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广泛分布在全国各个大区,以华东最多,华南次之。一般位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智力密集区(如北京、南京、西安等园区)、拥有雄厚工业技术基础的工业基地(如上海、沈阳、重庆等园区)、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如深圳、厦门、大连等园区)。现在,以这些园区为典型代表的我国高新技术科技园体系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建区初期的1991年相比,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额、出5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60%以上,10年翻了100倍。对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新区发展的十年,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初步形成了推动高新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起一支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人才队伍,出现了一大批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充满创新精神与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科技园区将在新的形势下,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二、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园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为指导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例如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的“发展极”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相邻近地区的共同发展。这一理论后来成为很多高新技术园区建立和发展的理论指导。在我国,关于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理论也随着园区自身的发展而迅速成长并反过来引领园区的下一步发展。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吴林海撰写的《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论》一书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科技园区的本质功能作了深层次的探索,提出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分析评价工具。作者指出,集成创新是现代高技术时代创新活动的客观要求。集成创新理论观的核心是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项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6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集成创新理论观是全新的,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创新理论。这一理论观点为深入研究创新理论与考察指导创新实践、综合分析和考察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崭新视域。书中还提出,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不是某个企业、管理部门、研究单位、中介机构等单个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而是综合性的创新能力。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力组合的概念,它由若干能力组合而成。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可以分解为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支撑创新能力这三元结构。技术创新能力是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支撑创新能力要素是基础要素,制度创新能力是保障要素。在集成创新理论观和区域创新能力理论分析框架的指导下,该书系统运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科技园区的实际出发,建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来展开,力求体现科技园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二是具体指标的设置与选择,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性,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层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作出全面评价;三是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度量和描述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而且还能对科技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估。同时,作者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运用于我国53个国家级科技园区,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提高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与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对国家有关部门对科技园区实施宏观调控和管理,对提高我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三、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一、世界著名科技园区发展的特点尽管人们对什么是硅谷模式尚存争议,但没有任何人怀疑硅谷在半个世纪里取得的成功。对于硅谷成功的因素,斯坦福大学的HenryRowen教授归之于它形成了待殊的优势,而特殊优势的形成是因为它拥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利的游戏规则,如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创新的制度;二是,很高的知识密集度;三是,员工的高素质和高流动性;四是,鼓励冒险和宽容失败的氛围;五是,开放的经营环境;六是,与工业界密切结合的研究型大学;七是,高质量的生活;八是,专业化的商品基础设施。硅谷以及世界各地相继取得成功的科技园区,在发展特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在于这些科技的园区具备了优越的区位优势、适于创新的各种机制、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1、区位优势根据世界各国兴办科技园区的经验和教训,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与通讯、靠近智力资源丰富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是科技园区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直接关系到园区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世界上主要科技园区一般位于大城市附近交通便利、紧靠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区,这样使得科技园既不受大城市的干扰,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城市优良的配套生产服务设施,依托城市便利的交通、服务和优良的人力资源,减少非建设投资与经营成本。从便利的交通来看,世界上一些成功的科技园区均拥有此项基本条件。例如,西雅图科技园区地处北美西北沿海,是美国走向世界的最可靠最经济的道路。纵贯美国西海岸的5号州际公路与横穿美国北部的90号州际公路交汇与此,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台湾在科8技园区的选址上也是深思熟虑、匠心独运,新竹科技园区距台北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至桃源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日本京都研究园距离大阪国际机场只有50分钟的车程,到东京国际机场也只有2小时的车程。从依托强大的科研资源来看,世界主要的科技园区大都位
本文标题:浅论高新技术科技园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8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