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社会冲突理论--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柯林斯
社会冲突理论--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柯林斯•1.社会冲突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帕森斯及其拥护者把社会的稳定性称为均衡,社会结构的功能主•要作用就在于保证社会规范制约下的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均衡,•保证冲突的消失和平息。他们认为均衡是人类社会的基态,冲突则是•这种基态发生功能紊乱的表现。同时,帕森斯又认为,社会有一种自•动消除冲突,恢复均衡的机制,这种机制会不断维护着社会中的均衡•和和谐。•但是,与帕森斯的愿望相反,冲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形成起就存在,并没有受到结构功能主义者的否定而绝迹,其规模•反而日益扩大、程度日趋激烈。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即在结构功能主义在西方社会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50-60年代,社会冲突也从未停息过。••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大量冲突,而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结果使这种理论自己陷入了困境,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唾弃。因此,不少西方学者坚持摒弃结构功能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学说来取而代之,认为研究社会冲突问题是当务之急。•近40年来,西方社会学和其他综合性学科对冲突问题的兴趣与日俱增,各种论述冲突的根源、分类、功能、结果、预防、调节、控制的著作相继问世,逐渐形成了冲突社会学理论。2.冲突论的历史渊源•1)柏拉图的《理想图》中,就有有关人性的善与恶冲突的论述;•2)霍布斯(英国哲学家Hobbes,Thomas1588-1679)人类和动物一样,其社会行为受自己的欲望驱使,在自然状态下,为了本人生存而进行的战争会带来“万人对于万人的战争”。社会秩序是建立在有组织的强制基础之上的,是靠强制来维持的,这是因为物质世界充满了暴力。所以,他认为必须根据人的自我利益来解释个人行为;•3)马克思、恩格斯—阶级、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4)齐美尔—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联合和冲突不仅同时存在,而且密切相关。把社会看作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冲突组成的“冲突之网”。认为社会冲突永远包含着和谐和冲突、爱和恨。社会联系以及和谐和冲突的相互依存性能影响到冲突的性质和结果。•齐美尔的学说被公认为西方冲突论的经典理论。当代许多冲突论者所断言的冲突是人性、是永恒状态,并可促使社会安定的观点,都直接来源于他的学说。3.社会冲突论的代表人物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的观点•(1)米尔斯(美国社会学家ChariesWrightMills1916-1962)的权力精英论•米尔斯是社会冲突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白领阶层—美国的中产阶级》(1951年)、《权力精英》(1956年)、《社会学的想象》(1959年)•(2)米尔斯的权力精英论•权力存在于一切社会,但权力的外在形式因社会形态或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权力在任何社会中都居中心地位。任何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尊卑贵贱之别,都有上司与下属,命令与服从之分,都有名流贤达和布衣白丁的差异。精英、名流往往都具有支配、改变平民百姓和所属部下的日常生活的权力和能力。他们的言行具有比一般人更大的社会影响。因此,米尔斯称他们为“权力精英”,并认为社会学必须以这部分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美国社会为例,通过分析美国社会的权力阶层来具体阐明权力精英理论。•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力是受军事、工业和政治•这三个关系密切的领域内的上层分子所操纵;经济、社会、•政治这三个领域都拥有相当多的人数,而且三者都具有金•字塔型的集中控制的明显特征;在这三个领域上层,各有•一个主宰本领域生活的集团,其成员都是该领域中掌握权•力的显要人物,这些人物就是“权力精英”。•经济界上层—金融巨头、大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政界上层—位于政治体制金字塔顶的操纵国家政治命脉的政治大亨;军界上层—一群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中心的军事首脑。••这些人大都出身名门,都在培养特权阶层的学校里受过优等教育,自幼就同社会权力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的背景促使他们成为权力结构的上层,还促使他们形成共同的利益,并作出统一的决定以维护共同的利益。这一结合体成为一个控制一切的统治工具、操纵国计民生的特权阶层了。其特征是:内部彼此谅解、合作;高居于社会金字塔顶端;拥有雄厚的统治力量。•权力精英左右着美国人民的全部生活,但这个阶层躲在美国的所谓民主社会的背后,用幕后操纵的方法来实现其统治。权力精英阶层的特征是社会权力从明显转为隐蔽,统治形式从公开控制转为幕后操纵,发生这一转变的客观条件是现代民主社会的科层化趋势和大众传播方式。•权力精英操纵科层组织以实行心理压迫,并根据少数人的利益作出影响大多数人命运的决定。这是一种不民主的现象,这必然会引起冲突,引起阶级之间的斗争。这些冲突和阶级斗争的目的是改变现状,改变现有权力结构,以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在美国社会具体条件下,阶级斗争将围绕现代科层制中的不同阶层而展开,科层制不仅决定了阶级的范围,还激化了各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了更合理的权力分配,并最终出现更民主的社会。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科塞(LewisAlfredCoser1913--?)美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年)、《再论社会冲突》(1967年)、《贪婪的组织》(1974年)、《社会学思想大师》(1977年)•科塞在冲突理论上师承齐美尔的学说,着重研究齐美尔提出的“冲突之网”,即既能使社会团结一致,又能产生斗争和冲突的网络。他在《社会冲突的功能》等著作中发展了齐美尔的思想,着重阐述了冲突的根源、类型、结果和功能,提出了所谓冲突的积极功能说,认为冲突可以消除紧张心理,促进群体团结,防止社会僵化。•1.冲突的根源•人类本性中生来就具有敌对性和侵略性,这种本性就是产生冲突的一个基础。•例如,在接触密切的人际关系中,同时存在着爱、憎两种感情。密切的接触同时也为仇恨心理的滋长提供了许多机会。如果一个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和全部才智投入该群体,那么,该群体内部关系必然非常密切融洽,但由于人类生来就具有敌对性和侵略性,在爱憎相互掺杂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内部矛盾。•这种矛盾的尖锐性也必然会随着关系密切的程度的增加而日益加剧,并逐渐成为社会冲突的根源。•2.现实型冲突和非现实型冲突•科塞并不把冲突视为不安定和分裂的征兆,而是把它看作是人际关系中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他把冲突区分为现实型和非现实型。•现实冲突产生于个人或群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冲突双方往往都把冲突当作达到各自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存在着其他更有效的手段或不通过冲突也可以达到目的时,双方便会立即放弃冲突。••现实型冲突是争取自我利益的冲突,是一种理性型冲突,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由人们的敌对心理或侵略心理而引起的非现实型冲突。这种冲突并非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结果,而只是为了消除紧张心理,发泄内心不平。冲突本身就是目的,而且被冲突一方攻击的目标是可以替代的。•3.冲突的功能和作用•冲突的功能是使群体成员的敌对情绪或挑衅心理得到发泄,这有助于群体成员能够缓和彼此之间的仇恨心理和紧张关系,消除双方特定的冲突根源。因此,科塞认为,冲突常常能导致社会变革,激励群体自我革新,这在战争时期尤其如此。•冲突具有维持群体内聚力的作用。这一点是他与其他冲突论者的明显不同之处。•4.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1)外部冲突—是确立群体认同感的基础。只有冲突才能使一个阶级具有自我意识。外部冲突之所以能在同一社会系统内使各群体之间形成泾渭分明的界限,是因为冲突使各群体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和彼此分离的,并由此在系统内部确立起本群体的认同感。同时还因为外部冲突给自己一方群体树立了一个反面参考群体,使群体成员更加意识到本群体成员之间的同一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增强群体的内部团结。•2)内部冲突—不仅同样能为确立群体的认同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增加群体的稳定性和内聚力。如果群体成员没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那便会促使人们作出某些不顾一切的行为来。而如果让不同意见自由发表,就可使人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放松,并能分散对某一问题的注意力。•发生内部冲突时,可通过平息反对意见而避免群体解体;缺乏表达内心不满渠道的社会是一种结构僵化的社会,这种社会一旦发生内部冲突,往往会造成暴力性和毁灭性的后果。•结构多样化的社会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因为社会成员可以参加多种组织,而每种组织由于各有自己的利益,因而也各有自己的内部矛盾,所以其成员就不可能用全部精力参加到使社会解体的单一性冲突中去。•5)分裂型社会冲突•内部冲突只有在不触及社会的根本准则和价值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冲突在某一方面触及事物的根本,其结果就不是增强团结,而是制造分裂。当内部冲突一旦触及根本原则和价值观时,它往往会爆发成整个群体唯一的冲突,成为涉及每一个成员的冲突。这是由于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在根本原则和根本价值观面前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时,这种冲突往往造成社会分裂。••总之,冲突不是单纯的消极现象,而是具有积极功能的因素。一个社会存在着冲突,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件好事,因为它让社会有一个放气的安全阀门;反之,如果让冲突长期遭受压制,不让发泄出来,最后越积越深,一旦爆发,势必不可收拾,造成社会的分崩离析。这就是科塞的所谓冲突的积极功能主义理论的要点。达伦多夫的辨证社会学•达伦多夫(RalfGustavDahrendorf)--德国社会学家、1929年--?•主要著作:《工业和企业社会学》(1956年)、《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1957年)、《社会理论汇编》(1968年)、《冲突和自由》(1972年)•对冲突论的主要贡献:第一方面是社会理论,即关于社会冲突的一般原理;第二方面是对现代社会具体冲突的分析。•1.社会冲突的一般原理•人都生活于社会组织中。这些组织在本质上是人们协调共济地生活劳动的社团,其内部必然要有一个权力结构,以协调社团内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一切交往。权力结构是每个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社团的共同特征。•权力结构就是权力分配的形式,每一个社团或组织都具有独特的权力分配形式。任何形式的权力分配都不外乎在社团或组织内部形成统治和服从这两种地位,并使处于这两种地位的人们形成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同时对违反社团或组织所规定的权力、义务的行为进行惩处和制裁。这一切都是通过法律或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总之,权力分配的目的在于维持和稳定现有的权力结构。因此,权力结构有利于社会和组织作为一个协调共济的社团的存在。•但是,权力结构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成员拥有控制、影响其他成员行为的合法权力,而后者则必须服从前者,这样便把社团成员分为有权者与无权者两个群体。••在达伦多夫看来,从根本意义上说,人生在世,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人人都是如此。•在权力结构中居于不同地位的两个群体,当然也要追求、实现自己的•利益,即掌权者借助各种手段从无权者或权力较少者处获取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双方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利益冲突。•由此可见,权力结构,不仅把人分成发布命令和服从命令的两部•分,还把这两部分人变成彼此存在利益冲突的冲突群体。人类利益冲•突的基础不在于经济的原因,而在于人们对权力再分配的欲望,所谓•“政治人”就是冲突的根源。•由于权力再分配必然不断发生,所以社会冲突是任何社会内部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权力的本质就是控制和制裁。只要有了控制和制裁的能力,就可以成为发号施令的掌权者,成为可以从无权者那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的统治者。而无权者当然不甘心处于被统治地位,必然要为捍卫自身利益而反抗掌权者。无权者要改变现有权力的分配形式,而掌权者则要维持现有权力分配形式,保卫既得权力,继续原有的统治。于是,利益冲突就以权力斗争的形式而爆发出来了。••既然权力结构是具有协调共济作用的社团的共同特征,是一切社会和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权力结构所引起的冲突就是社会内在的冲突,就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社会现象。只要有权力结构存在,就必然会出现冲突。冲突的结果可以使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是:撤换全部或绝大部分占统治地位的人,这意味着权力从这一群体转移到另一群体,使权力结构的
本文标题:社会冲突理论--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柯林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68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