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翻译复习课件
怎样积累文言词语、翻译文言语句。一、翻译文言文的原则(一)通读全文,理解主旨。在文言文学习中,大家应该把文章通读一遍,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从整体上知道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比如它大概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情,故事的情节是什么,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点是什么;如果是写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性的文章,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等等,在这样一个总体印象之下,我们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进一步翻译句子了。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传统上人们翻译文言文,强调“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我们也可以参照这个标准,来翻译文章。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注意在特定的文段里把握文章的整体,从文章的总体印象出发来学习文章,同时,在翻译词语的时候,一定联系特定的句子,词语和句子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会有意义,尤其在文言文中,很多实词和虚词都是一词多义,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要注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三)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例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例2:僧募金重修在翻译这组句子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前文,注意到每个句子省略的成分是什么。修后面省略了宾语“山门”,词句应为“僧募金重修(山门)。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以下方法:“对”、“留”、“删”、“补”、“调”五个字。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例如: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沿着河流寻找它,不是很疯狂吗?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词在对的时候要找准、译准句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指那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标志句性的词语,即考试中的“给分点”。对于一般的实词,我们要准确译出,可以把单音节变为双音节词,在翻译的时候注意词性的改变。(2)必于石下迎水处一定在石兽下面迎接水流的地方啮沙为坎穴冲刷沙子形成坑穴2、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中石兽》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友期》居一年,胡人大入塞——《塞翁失马》3、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可以改变志气。例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译文: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走了后友人才来。例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译文:有个学者在寺里讲学。4、补,就是增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的省略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例1: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所似何?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例2:一箪食,一瓢饮食一箪(饭),饮一瓢(水)吃一筐饭,喝一瓢水。例3:求石兽于水中。于水中求石兽。在河中寻找石兽。5、调,就是调整语序。古代汉语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此外,翻译时注意句法和语法结构。在古汉语中,很多句子有自己的句法和语法结构,比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等,都有其固定的格式,也有自己特殊的修辞方法,对于它们的定义,我们不用深究,随着学习和积累的增多,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基本句式来翻译句子。文言翻译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重点词语能体现,省略内容要补齐。语序颠倒要调换,对留删补是规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大的是词汇。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三、积累文言词语一个人的知识是靠平日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积累的重要。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必须勤积累。把每篇文章中要求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通过练习巩固下来。另外,凡是要求背诵的段和篇,都要认真诵读,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出来,并严格检查有无错误。这样日积月累,文言词语就会不断丰富起来,并为以后作比较辨析意义用法打下良好基础。(一)词语学习中,要把握以下三步学习方法:1、勤积累有比较才能求异同,有比较才能寻规律。文言词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善比较才能更好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文学习中,特别注重将文言句中的某个词语跟另一个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词语进行比较,认真辨析其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不仅拿同一篇课文中的不同句子里的相同词语作比较,也要拿另一篇课文中的不同句子里的同一词语作比较,还拿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作比较,目的是使同学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更牢固这样,对这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就更透彻。2、善比较如:“以”(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动词(2)以刀劈狼首用(3)以为神把(4)船载以入连词,来(5)以丛草为林以和为相连,把……当作(6)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在文言词语的学习中,寻找、总结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用法的一些规律,比如把“以”字的基本含义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归类,比如在名词前面做介词,一般有“用”,“按照”等意思,“以”和“为”用在一起,一般要翻译成“把……当作”,这样学习下来,我们的收获就越来越多,再碰到“以”字,我们也可以根据规律来准确判断它的意思了。3.寻规律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古汉语中的虚词很多,在使用上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下面以几个常用虚词为例,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一起来归纳他们常用的意项。(二)积累内容:虚词“之”一般有一下几种用法:(1)作助词。在文言文中,“之”最常用做助词。作助词时,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现在的“的”。一般“之”前后都为名词,前一名词对后一名词有限定作用。例:近塞上之人有数者(2)作代词:在古汉语中,“之”即可以作人称代词,又可以作指示代词。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指学问对于“之”字用法,应根据它在文中的情况,具体分析。只要掌握以上三种基本用法,再细心推敲,就一定能准确地掌握“之”字的用法了。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编成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2.“其”的用法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或者它的,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3、而在古汉语中而一般做连词,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作用(1)表承接:然后温故而知新(2)表转接但是学而不思则罔编个顺口溜:“而”的用法比较多,既表承接又转折,用在动前修饰后,译成今天土也地•主要常用的虚词还有: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也、矣、乎、哉、焉、耳等。对于这些常用虚词,我们也要平时多多积累。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的学习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文言实词包含的面相当广,如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词类活用等。1、用卡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采用卡片积累文言词语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十分重视做卡片,边读书,边做卡片。这成了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好习惯。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可以从学习过的文言文中整理抄录,制作卡片,在卡片上注明题目、类别等项目,确立积累的内容,分类整理抄录,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不断在卡片上增加内容,这个方法对积累虚词很有效。日常学习中的小方法2、标注法。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在书中的标注来积累文言词语,这个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在书中标出常用的实词和虚词,为了清楚和醒目,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完成对实词和虚词的标注,比如用红笔勾出虚词,用蓝笔勾出通假字,用黄笔勾出常用的实词,这样我们在读文章时这些实词和虚词都可以注意到了。当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掌握了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我们就能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灵活转化与运用,形成良好的迁移能力,就可以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翻译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0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