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家以先锋的姿态进行小说艺术形式的追求与创新、开拓,将其命名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先锋小说”:特指一个相对稳定的作家群极端重视与追求小说形式所创作的作品。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叶兆言、王朔、残雪、洪峰等。总特征:“个人化的形式追求”“形式”与“个人”是实验小说打出的两面旗帜。形成的思想来源: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与文学动向对实验小说的启发和推动。精神成长环境:八十年代中后期商业主义浪潮,无主流、无深度、片断式的社会生活,精英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通俗文学向精英文学、严肃文学的挑战。后者以更加纯文学、纯形式的精神追求和先锋姿态来对抗。1985、1986年初创期。一是寻根小说与先锋小说某种程度上边缘界线模糊。二是先锋小说的开端其形式追求的取向即是多元并存的,后来才将形式探索推向高潮。马原、扎西达娃、洪峰等人代表着更新讲故事的方式这一路。马原的创作重新确立了故事性在小说中的地位。他重视的不是故事的内容,而是故事的叙述。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小说“文以载道”功能的颠覆,将小说视为语言的游戏,切断意义与价值的中介。“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元小说叙述模式叙述故事不在追求真实性,完整性,而是无感情无线索的关联,独立故事片段的连接。叙述人、人物、作者界限模糊不明莫言、残雪等人代表着感觉主义探索的一流。感觉主义,就是在叙事角度、结构方式与人物塑造上强化主体感官的功能,如通过直觉与联觉、想象与联想、意识与无意识、特异的或病态的感知,表现人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深层心理的隐秘性。残雪《山上的小屋》月光下,有那么多的小偷在我们这栋房子周围徘徊。我打开灯,看见窗子上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他们一边笑一边躲。我发现他们趁我不在的时候,把我的抽屉翻得乱七八糟,几只死蛾子、死蜻蜓全扔在地上,他们很清楚那是我心爱的东西。父亲每天夜里变成狼群中的一只,绕着这栋房子奔跑,发出凄厉的嚎叫。大老鼠在风中狂奔一大群天牛从窗口飞进来余华《现实一种》零度叙事人性之恶、暴力、死亡《河边的错误》孙甘露《信使之函》、格非《迷舟》代表着语言实验的一派,不注重故事情节,而是迷恋话语本身。建构自己的语言迷宫,形式大于内容。孙甘露《信使之函》写作的梦游人物来去匆匆,支离破碎,生活在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幻世界,漂流不定,无意义。叙述的天堂信是纯朴情怀的伤感流亡信是私下里对典籍的公开模仿信是一次遥远而飘逸的触动信是一种状态信是一种犹犹豫豫的自我追逐,一种卑微而体面的自恋方式,是个人隐私的谨慎的自我变形和无意间的揭示信是心灵创伤的一次快意的复制信是陈词滥调的一种永恒款式信是沟壑对深渊的一次向往信是畏惧的一次越界飞行信是懦夫的一次优雅的殉难信是一次温柔而虚假的沉默信是内心的一次例行独白1987、1988年是先锋小说的全盛时期。孙甘露的《我是少年酒坛子》姚霏的《红宙二题》叶曙明《环食·空城》洪峰的《极地之侧》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全盛时期的先锋小说共同特征:一、对小说叙述方式与结构形式的空前重视。霍乱流行,乡景黯淡大批人死亡,狗崽进城祖父竹器店在城里蜚声一进城祖母蒋氏浮出、怀孕枫杨树乡村向四面八方的城市输送二万株毛竹祖母分娩生下父亲狗崽木匣失踪狗崽盼望有一双胶鞋祖父陈宝年在城里,没有回过枫杨树老家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该诅咒的“1934年”中发生的。该年成为人们切齿难忘的荒年、灾年、不幸年,可是又是出生、进城、发财的幸运年。二、作品的不确定题旨与反讽性色彩大大强化。荒诞感、神秘性、迷宫意识、幻觉等,是对经验世界不确定性的领悟与表达,对权威文化的某种消解与反讽。“回去跟你们李登辉说,”马青冲台湾女士交代,“好好在岛上过日子吧,别老想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统一了有什么好呵?十亿人都找你要饭吃你有那么大的饭锅吗?”“不服就让国民党来试试——吓死他!我信哪个?中国这块土地谁敢来改变颜色?谁来就让谁遗臭万年。别人不了解中国,咱还不了解中国?混多少年了?”“看来你们对民族前途十分悲观啦?”“悲观?——一点也不悲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什么说什么,要说全世界各民族让我挑,我还就挑中华民族,混饭吃再没比中国更好的地方了。凭什么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也有很多优越之处。说实话,能让我们瞧得起的民族还不多呢。不就是才过上二百年好日子么?有什么呀?我们都四千年了,都不好意思再文明下去了。”三、反小说与元小说探索。孙甘露《信使之函》,反小说的典型标本。元小说:关于小说的小说、关于虚构的虚构,又称“自反小说”。具体则是以“小说性”、“虚构性”作为主题,把叙述形式、虚构的技巧当作题材内容,从而达到自我反观和自相缠绕的效果。
本文标题:先锋小说形式的追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1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