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十一册
国家985工程项目子项目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审核通过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十一册制作人:程四红目录第一单元帝王功业第1课始皇出游第2课破釜沉舟第3课高祖论功第4课武帝求仙第二单元贤哲智慧第5课董狐直笔第6课范蠡浮海第7课管仲相齐第8课老子犹龙第三单元将帅传奇第9课燕王复仇第10课张良受书第11课马陵之战第12课多多益善第四单元英才豪杰第13课张骞通西域第14课杨震却金第15课击楫中流第16课以铜为镜历史宛如一场绚烂多彩、扣人心弦的舞台剧,伴随着大幕的一次次的开启,各种各样的人物粉墨登场,尽情演绎这各自的角色。历代帝王们在这出大戏中立于舞台中央,主导了一幕幕中国历史的悲喜剧。戏终人散,留下的是浩如烟海的卷帙(zhì),而我们只能从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遥想历史的细节与真实‥‥‥第一单元帝王功业第1课始皇出游始皇出游。行至云梦,望祀虞腕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kē),渡海渚(zhǔ)。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kuài)稽(jī),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还过吴,从江乘(shèng)渡。并海上,北至琅(láng)邪(yá)。方士徐(fú)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qiǎn),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jiāo)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jī)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fú),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史记·秦始皇本纪》)●经典诵读●日积月累“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觉得“王”的称号已经不够威风了,就下令君臣为他议定一个新号。大臣们恭敬地说:“‘帝’的称号太小气了,不如称‘泰皇’吧!”可是嬴政却认为“泰皇”不够级别,心想:“前代有‘三皇’‘五帝’,最尊贵的天神也被称作‘天帝’,而我的功劳要远在他们之上。”想到这里,他对大臣们说:“‘泰’字去掉,‘皇’字保留,‘帝’这个称号还是要用的。我看就称‘始皇帝’吧,以后称二世、三世,子子孙孙传下去,直到万世。”群臣听了,都觉得好。就这样,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来,“皇帝”就成了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尊称。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古诗撷英第2课破釜沉舟章邯(hán)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j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jiàn)围钜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fǔ)甑(zèng),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史记·项羽本纪》)●经典诵读●日积月累项羽少时项羽身长八尺,力量大得能扛起大鼎,周围的人都对他忌惮三分。有一次,项羽和叔叔外出,恰好遇上秦始皇巡游钱塘江。看到皇帝的仪仗队威风凛凛,项羽信誓旦旦地说:“将来我要取代这个人。”叔叔听了这话,从此对项羽刮目相看,并教他读书、练剑。可是几年过去了,项羽书没读好,剑术也没学成,这让叔叔非常生气。项羽却说:“读书不必多,能记住自己的姓名就足够了;练剑也只能抵挡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能抵挡万人的本领。”于是,项羽向叔叔学习兵法,但是当他知晓了兵法的大意后,又不愿意深入学下去。后来,项羽跟随叔叔起兵反秦。秦朝灭亡后,项羽又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垓(gāi)下,最后自刎(wěn)于乌江。●古诗撷英垓下歌——秦末汉初项羽(一说是后人感叹而作)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经典诵读第3课高祖论功天下大定。高祖都雒(luò)阳,诸候皆臣属。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候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妨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处,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kuì)馕(xiáng),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日积月累鸡犬新丰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就把父亲从老家丰邑接到了长安。老人虽然住上了美轮美奂的宫殿,每天锦衣玉食,有人服待,但却并不高兴。刘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问父亲:“您以前老是说我没出息,家业不如我二哥。现在,我把全天下都拿来供养您,您为什么还是闷闷不乐呢?”老人说:“这里虽然吃喝不愁,但还是不如老家好啊!”于是,刘邦就派人在长安附近,照着家乡的样子,建造了一个新村落,然后把家乡的亲朋好友都接来居住,还把这些人家的鸡犬也一块儿搬来饲养,一切都和家乡的景象一样。老人住到这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得非常愉快。后来,“鸡犬新丰”这个词就用来比喻虽然身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像在家乡一样自在快乐。我觉得刘邦这样对待父亲……●古诗撷英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经典诵读第4课武帝求仙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shàn)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史记·孝武本纪》)●日积月累仙人承露当你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你是否注意到天安门前矗(chù)立的华表?华表上端的盘状部分就叫做“承露盘”。说来它还与汉武帝有关呢。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非常渴望长生不老。一年秋天,他祭祀归来,泛舟宴饮。秋风萧瑟,北雁南归,汉武帝触景生情,不禁感叹道:“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随行的方士说:“陛下不必悲伤,臣听说‘甘露’是天赐祥瑞,服食可以祛病延年。”于是,汉武帝就命人铸成头顶铜盘的铜人,立于柏梁台上,以承接天赐的“甘露”。然后,将露水和玉屑拌和,制成仙药服用。后来,柏梁台失火,铜人被毁,汉武帝又在另一个宫殿前建起“承露盘”。汉武帝一直痴迷于神仙之道,乐此不疲,但他还是在七十一岁时去世了。后来,铜人逐渐简化成了柱子,“承露盘”也成了帝王宫殿前的常见摆设。●古诗撷英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móu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第二单元贤哲智慧春秋战国,既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剧变的时代,又是一个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时代。华夏大地,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铸就了先秦文化的辉煌。弹指千年,贤哲耆(qí)宿虽然早已逝去,但其箴言仿佛仍然在时光隧道中回响;他们独特而深邃的人生智慧,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生活。●经典诵读第5课董狐直笔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史记·晋世家》)●日积月累秉笔直书齐国权臣崔杼(zhù)借故杀死了国君庄公,太史伯便在竹简上写下“崔杼弑庄公”。崔杼看到了这样的记载,便把太史伯杀死了。太史伯死后,他的三个弟弟仲、叔、季继任史官。太史仲、太史叔照实书写,都被崔杼杀了,只剩下太史季一人。崔杼对太史季说:“你的兄长都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只要你改写,我就不杀你。”太史季说:“秉笔直书,是我们史官的天职。即使我不这样写,天下总会有人这样写的。”崔杼不敢再杀,放他回去了。太史季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匆匆赶来的南史氏。南史氏说:“我以为你也会被杀,我来是准备接替你的。”南史氏看了看写好的竹简,就放心地回去了。史官是古代专门记载朝廷大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官员。古人认为历史具有记录功过、彰显善恶、明辨是非、劝诫君主的作用,所以要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古代史籍,除了《史记》我还知道……古诗撷英笔(唐)李峤(qiáo)握管门庭侧,含毫山水隈(wēi)。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chī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何当遇良史,左右振奇才。第6课范蠡(lǐ)浮海●经典诵读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chī)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lù)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zī)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日积月累陶朱与端木古代商铺内经常悬挂“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的字幅,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陶朱就是课文中提到的“陶朱公”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之后,就乘船到了陶地经商,不久成了远近闻名的巨富,后世都把他当作儒商的先驱。端木则是指孔子的门生端木赐(子贡)。他不仅具有政治才干,而且善于经商,孔子称赞他经常能猜中市场行情。他在卫国做官时,就往来奔走于曹国和鲁国之间,经营商业。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是最富有的。孔子能够周游列国,扬名天下,多亏子贡的资助。由于陶朱公、端木赐都善于经商,后世就常用“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来代指商业。●古诗撷英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松江怀古(唐)张祜(hù)●经典诵读第7课管仲相齐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史记·管晏列传》)●日积月累管鲍之交管仲年少的时候,生活很穷困。他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经常多拿多占;参军打仗时,也常常逃跑。人们认为管仲爱占便宜,又贪生怕死。只有鲍叔牙说:“他是因为家境贫寒,又有老母亲要奉养啊!”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经常把事情办坏;出来做官,也常常被贬逐。人们都瞧不起他。只有鲍叔牙说:“时运有利有不利,他是生不逢时呀!”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两位公子为了争夺王位而展开战斗,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差一点没把他射死!结果公子纠被杀死,管仲被囚禁。后来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做了国相。在管促的辅佐下,公子小白成了当时的霸主,史称齐桓公。●古诗撷英贫交行(唐)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本文标题: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十一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1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