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甘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
甘肃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网络时代新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加快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拓展就业富民新渠道,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纵向流动,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顺应“互联网+”时代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普惠性政策措施,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激活创业创新主体,实现创业便利化,形成愿创、善创、勇创、共创的创业创新局面。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统称“四众”)等支撑平台,实施陇原“双创”千亿元产业行动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打造新引擎、汇聚新动能,实现新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优化环境。深化结构性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创业创新资源配置,扩大创业创新制度和扶持政策供给,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均等普惠环境,促使千千万万创业创新者活跃起来,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意愿,最大限度释放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优化政府职能,完善配套服务,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创业创新与社会资源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坚持政策联动,协同推进。统筹创业、创新、就业等各类政策,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责任担当,加强政策协同,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确保创业创新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使创业创新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成为未来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本。——坚持开放共享,示范引领。搭建创业创新载体,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探索推广新模式、新业态,壮大创业创新主体。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三)主要目标。立足省情和现实需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扶持体系、成长空间,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0年,基本形成要素聚集、载体多元、服务专业、资源开放、形式丰富的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创建1—2个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创建2个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10个省级“双创”示范县(区、市)。——形成300个市场化、集成化、专业化、网络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在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建设50个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重点的孵化载体。——进一步建设完善8个大学科技创新园,建成50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依托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以产业上下游配套为重点,建设20个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100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1000个乡镇就业公共服务中心,80个县级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8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青年达到40万人。——每年通过创业创新带动就业45万人。二、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应用创新的综合优势,坚持市场主导、包容创业创新、公平有序发展、优化治理方式、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引导与规范相结合,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汇众智搞创新、汇众力增就业、汇众能助创业、汇众资促发展,拓展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为社会大众平等参与创业创新,共同分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提供多元途径和广阔空间。(一)以众智促创新,释放创业创新能量。通过搭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大幅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聚集全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造,拓展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及各类线上虚拟空间等多种形式的专业空间众创,搭建全省统一的创业创新服务云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线上交流和资源链接共享。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创业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基于互联网融合创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业创新孵化平台。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将内部资源平台化,为企业员工和创业者提供平台支撑,培育内部创客文化,激发员工创造力,开发创新产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鼓励互联网企业、优势骨干企业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开放技术、营销、管理等资源,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支撑,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增强创业创新活力。(二)以众包促变革,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以高效率、低成本满足生产及生活服务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鼓励企业、研发机构等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研发任务的分发、交付,进一步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技术跨学科创新融合。鼓励企业通过网络社区等形式聚合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实现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支持制造企业通过互联网众包平台实现跨区域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能力。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双创”相结合,通过采用众包模式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引导中小型制造企业借助众包模式构筑产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运维成本。推动众包模式在服务外包领域广泛应用,利用互联网技术供需信息对接优势,鼓励发展交通出行、无车承运物流、快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生活服务外包,优化服务行业组织运营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大众力量,推动整合利用分散闲置社会资源的分享经济模式,发展以社会服务为核心电子商务平台,打造群众广泛参与、互助互利的服务生态圈,拓展服务性网络消费领域。积极发展线上与线下联动的知识内容众包,促进形成智慧汇集共享新模式。(三)以众扶促创业,集聚创业创新合力。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加大公益机构支持创业创新力度,加强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设施资源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开放使用,引导各类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学会、研究会和第三方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的支持。加强企业帮扶援助,引导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资金、技术、平台资源,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引领带动上下游小微企业共同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法合规发起或参与设立公益性创业基金,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辅导。大力支持个人互助互扶,积极培育发展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创业联盟等各类互助平台。引导和支持省内外成功企业家以天使投资、慈善、指导帮扶等方式支持创业者创业。鼓励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社区、公益组织等途径扶持大众创业就业,构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四)以众筹汇众资,拓展创业创新融资。积极开展实物众筹,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充分发挥股权众筹作为传统股权融资方式有益补充的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的能力。积极争取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者通过股权众筹方式募集早期资本。规范发展网络借贷,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网络借贷平台,为创业创新投融资双方提供借贷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服务。鼓励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实物众筹,依法依规开展艺术、出版、影视等创意文化项目实物众筹。三、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业创新便利化。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增强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均等普惠的创业创新环境,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1.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加快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公正统一的市场规则,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创新发展的制度和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更好地支持创业创新。探索交通出行、无车承运物流、快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准入制度创新,依法为众包、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营造政策环境。针对众包资产轻、平台化、受众广、跨地域等特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主体监管,建设覆盖全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用信息监管网络平台,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全省一张网”。探索推广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明确企业在质量管理、信息内容管理、知识产权、申报纳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实名认证制度和信用评价机制,依法合理利用网络交易行为等在互联网上积累的信用数据对征信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守法、诚信、自律意识,营造诚信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减免初创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行“一评多用”,减少重复性收费。强化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公布明确取消和前置审批改后置审批项目目录。(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等负责)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落实“先照后证”改革,积极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住所登记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大学生等创业群体通过多种形式申办营业执照,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落实市场主体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推进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依托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库,健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加强行业监管、企业登记等相关部门与四众平台企业的信息互联共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行电子签名、电子认证,为四众发展提供支撑。开展新设立小微企业跟踪分析,帮扶小微企业度过初创期风险。构建协同共治消费维权新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省工商局、省工信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负责)3.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建立面向创业创新的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全省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小微企业集聚的创业基地、孵化器、产业园等逐步推行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和专家服务试点。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资助力度,加强对小微企业专利申请、商标申请、维持的资助。鼓励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交易与评估机构。加强小微企业商标注册、运用和保护工作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强化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办案力度,开展重点专项整治。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执法,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落实四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省知识产权局、省工商局等负责)4.健全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普及创业创新知识教育,建设一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培训,广泛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培训活动。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组建一批由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创业导师志愿团队,建立创业导师(专家)库,实施“创业导师陇原行”计划。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制定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政策。建立健全创业创新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创业创新绩效评价
本文标题:甘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2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