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请准备好资料:1、考前演练一《秋日的灯盏》2、雅礼月考八《滕王阁风景》3、长郡一模卷《话语的姿态》4、长沙模拟卷B卷《明月文》5、金太阳模拟卷(七)《瞬息与永恒的舞蹈》•《考试大纲》对探究的规定:•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这是对探究的内容、探究的方法的规定。对探究题的基本认识•一、什么是探究性试题•依据近年来出现的探究性试题,大致可以对它作如下界定:•探究性试题是在考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围绕文本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表达特色拟定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探索研究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在文本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或形成答案所需要的直接材料,而要求考生依据对文本有深度的解读做出分析判断,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等。题面可以标示“探究”二字,也可以不明确标出。例:2009年福建卷乙14题:•文章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寞?”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寂静钱钟书》)•本题要求探究大师的产生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属于对问题的探究。•原文最后的议论性文字:•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静寂”之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参考答案(探究要点):•①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②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③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要有观点、阐述,要结合文本。二、探究题的基本特点•1.探究题是以高中毕业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为基础的。•2.目前的探究题基本上是常规题,只是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探究题是对文本的探究,是以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为基础的。•4.探究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是一定的,不会有“一千个”,答案与文本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5.探究虽是F级,但是并不都是难题,有路可循。1、09辽宁卷: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2、09江苏卷: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3、07全国卷3: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4、09年福建卷: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5、09全国卷:“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理解性探究分析性探究鉴赏性探究评价性探究申发性探究•第一类:理解性探究•第二类:分析性探究•第三类:鉴赏性探究•第四类:评价性探究•第五类:申发性探究三、探究性试题的主要类型•第一类:理解性探究•这类试题一般是就文本的关键处设题,要求结合文本对问题说出自己的理解,作出一定的解释。答案主要为对文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得来。例1:考前演练一《秋日的灯盏》19题: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参考: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任选2点作出阐述即可,6分)第二类分析性探究•这类探究题是围绕问题,对作品作不同角度的阅读和挖掘,以求得作品的丰富意蕴。答案主要为梳理文章思路后即可获得。•例:雅礼月考八:《滕王阁风景》19题。开篇作者便写道:“到了南昌,有千万个理由登滕王阁。”通读全文,请你探究出至少四条理由来。•参考答案:①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不能不前往一游;②滕王阁就矗立在赣江边上,游玩方便,而且其临观之美,令人心旷神怡;③登上高阁,视野会开阔起来,胸中满蕴的激情就狂奔起来;④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为滕王阁留下震古烁今的名篇——《滕王阁序》;⑤滕王阁几经兴废,记录着沧桑,见证着历史,登临它,可以读历史烟尘,可以写当代风采,可以抒未来憧憬。第三类鉴赏性探究•这类探究题往往就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表达特色或相关的需要思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类题目的答案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如开头结尾标题等的作用,写作特点、表现手法等知识。•例:长郡一模卷,《话语的姿态》19题。“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甲认为结尾这句话是画蛇添足,乙不同意甲的说法,请你站在乙的立场对甲加以阐释。•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个结尾并非多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①使得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②使故事更加完整,③使文章主题得到拓展,④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深刻辛辣,⑤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第四类:评价性探究•这一类试题往往是就作品的核心内容或某种观点态度进行探究,作出评价、阐发。可以是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作出评价,可以是对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也可以是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的评价等。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属于此类。答案形成时要注意,理在文外,据在文内,即一般道理在文外(自己的思考),但得出道理的根据在文内。•例:长沙模拟卷B卷《明月文》19题.作者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同意。①中国自古以来的大量关于月亮的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②月亮寄托了中国人细柔、感伤的人生情调和超越性的人生思考,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表明“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不同意。①中国诗文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生的种种体验,而并非只有咏月之作,②月亮文化的柔性倾向不能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全部特质,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第五类申发性探究•这类探究题的特点是对原文的某些观点作出引申发挥,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这类探究,既要注意文本的观点,又要参照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和生活的逻辑。这类题的答案一般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文本内容的概括提取,一部分为自己的感受启示,两者形成对应关系,以文本内容为依据,进行合理的思考,形成可推断的观点。•例:金太阳模拟卷(七)《瞬息与永恒的舞蹈》19题。昙花的生命是短暂而壮美的,人们常常为昙花短暂的生命而惋惜,叹息时间的无奈和时光的无情。阅读本文后,你能从昙花的生命历程中获得哪些启示?请对此加以探究。启示:1、昙花短暂而壮美的生命启示我们:任何事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在于其精神之魂的延续。2、昙花在夜间开放不与百花争奇斗艳,平淡中含着暗香,这启示我们,人生要有甘于淡泊默默奉献的精神,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演好自己的角色。3、昙花认真对待和珍惜生命的每一过程,这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更加珍惜每一寸光阴,珍惜亲人,珍惜朋友,珍惜今天的拥有,也就是珍惜我们自己短暂的人生。4、昙花瞬间的绽放,不因在夜间而有所保留,不因短暂而失去光彩,这启示我们要乐观对待生命,对待未来。四、解答探究题应注意的问题.1.要依据文本的内容作探究这一条原则试题本身就有明确的规定。例1:2007年全国卷3第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例2:2007年上海春季招生卷第6题小说最后提到了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最后一段:此刻,拍卖师静静地环顾了一下群情激奋的竞拍人,郑重地宣布:“拍卖到此结束!按照卖主,也就是肖像画中那位年轻人的父亲的遗愿,谁买了那幅肖像画------”拍卖师停顿了一下,遗憾地看了看众人,“谁就可以同时得到他所收藏的全部珍品!”(《父爱无价》答案举例①我读出的“遗憾”在于竞拍者们虽然拥有对世界美术精品的鉴赏力与巨大热情,却冷漠了世界上最真挚的亲情。因而最终与他们热衷的艺术珍品失之交臂。他们虽然在美术品的收藏上卓有成效,却没有一颗爱心。情感麻木的人怎可能真正享有艺术?(紧扣文本,揭示主旨,表达准确而凝练)•②那些美术收藏家只是一味地看重画像的艺术技巧,却无法体会儿子肖像画所寄托的真正情感,所以忽略了这件艺术品的内在韵味。不珍惜情感的收藏家怎么可能得到珍贵的藏品?(没有明确回答“遗憾”在哪里。意思有些偏)•③富翁的儿子是为国捐躯的,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应该怀有崇敬、敬仰和感激。而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却不屑一顾,这对于国家,对于民族,都是一种悲哀和遗憾。•(游离了文本主题,将文本中的次要信息或者说背景信息当作了主要信息。小说写父爱,不是爱国)•④那些人为了得到喜欢的艺术品,那么贪婪,不顾别人的感受,是遗憾的。不懂感情,却要收藏艺术品,故作风雅。他们没有得到绘画是遗憾的,但他们金钱至上,我一点也不遗憾。•(小说并无斥责竞拍者“贪婪”“故作风雅”“金钱至上”的意图)四、解答探究题应注意的问题.1.要依据文本的内容作探究这一条原则试题本身就有明确的规定。例1:2007年全国卷3第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2.要有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例:2007年江苏卷第17题: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最后一段: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简析:这最后一段,是农民对麦收的心理体验和生活态度的写照,也是作者对农民生活的体认和感悟。作者以此来收束全文,就要看到“鲜亮”“滋味”是从“忙碌”“喜悦”而来;看出“喜悦”的原因。从而看出:“鲜亮”的表层意思是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深层(象征)意义是体现农村火热的生活,丰收的喜悦;“滋味”的表层意思是农村生活滋味丰富如麦香,吃的酸辣等,深层意思即写作意图是表现新农村生活的和谐、幸福。•答案要点及考生答案举例:•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考生答案举例:•①麦天里人们生活毫不单调,既有女看娘,又有娘看女的“追节”。(1分)•②麦天里有县里的剧团唱《喜开镰》,又有远路而来的收割机。(1分)•③麦天热闹起来,鲜亮起来。麦天男人们收获辛苦,女人们就变着法子让他们吃的香,吃的好,生活加了滋味。(1分)•3.按照一定的角度作探究•探究的角度,有规定的,有自选的。•例:2009年全国卷3: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铁凝《孕妇和牛》:孕妇爱赶集,
本文标题: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探究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4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