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2年高考政治社会热点复习
2012年高考政治社会热点复习2020年2月12日星期三2007-2011试题特点1、计算题成为重要考题没有数据和计算的经济学是不完整、不科学的。2、选择题多为两两组合选择题(双项选择)3、一材一题常见,一材多题少见4、材料表述精练,信息提供准确5、考查的知识点增多,问题指向性宽泛6、关注生活、关注热点7、立足基础,突出主干8、凸显能力、素质考查选择题科学定位时政热点的复习热点问题复习的思路:高考命题以“问题”立意,以能力考查为重点。“问题”即社会热点和政策重点,据此创设新情境,生成新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诸如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气候与环境问题等)第二类,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诸如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八个统筹等)第三类,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政策重点(诸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节能减排、物价、分配、住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外贸顺差、人民币升值等)非选择题1、背景材料开放性强2、背景材料热点多3、试题设问开放性、探究性增强,凸显能力考查4、学科内综合趋势增强政治高考备考如何对待时事热点?热点是高考政治的灵魂,但任何时事热点的考查都离不开课本知识点这个躯干。很多同学在高三阶段复习高考政治的时候会出现“走跑偏”的情况:光背热点资料书,却不怎么看课本了。其实大家去看一看高考真题,真正的原理、依据、答案要点,基本都来自于课本,因此提醒各位同学,课本知识才是核心,应该以热点为背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抓住知识重点来复习。过去一年中的重大时政背景和我们课程的核心知识结合最紧密的部分,最容易成为高考政治的考点。1、高考考热点是考理念,不是考专题。命题人只是希望中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重要的理念(晓得就行,不需要有多么深刻、系统的把握)。毕竟,中学生不是政策专家,要以学生为本,不能过于难为中学生。所以,平时复习不要大搞热点专题复习(这是文综特别是政治学科高三复习的大忌),只需要在基础知识复习时注意联系和渗透就够了。要让学生明白,在答题时,只要点到最新理念就得分了。比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或者和谐世界)等,只要写进答案就得分了。2、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值得研究。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切入的。所给的事例材料,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么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比如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材料,可以是某个地方的具体做法(如新闻报道的事例),也可以是命题人自己脑子里想出来的一个材料(大家都不知道的虚拟材料)。考的是热点,要的是理论,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热点问题出发,找到理论根据)。特别提示:命题人都是专家,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站的角度都很高。他考热点不直接说热点(有时根本就看不出直接的热点来),考这个问题绕到另外的问题考。比如,考“反恐”,他不直接考,而是考联合国的作用(反恐就需要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两会”召开后“民生”问题成为考查“和谐社会”的一个具体角度,但高考对“民生”问题、“和谐社会”问题的考查不会直接考查党和政府提出的理论本身,而是选择农民工的拖欠问题(因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棚户区改造”问题等。这一点告诉我们,不必过分猜测出题人的意图,只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思维基本上达到要求就能够回答问题。2012全国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两会”召开是社会热点问题表现最充分,社会关注面最广泛的政治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亿万人民重托,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共绘宏伟蓝图。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厚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今年两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两会中的突出热点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两会热点问题热点一:发展方式热点二:国强民富热点三:稳定物价热点四:楼市调控热点五:食品安全热点六:医疗卫生热点七:教育公平热点八:扩大就业热点九:反腐倡廉热点十:人民幸福以上热点问题既是代表和委员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老百姓议论做多,期待最大的问题。而且大多是民生问题,也可以说是个社会管理问题。以上热点问题解决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从教材中找到理论依据,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去分析。两会精神联系教材分析考点涉及观点两会精神金属货币与纸币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生产和供应。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生产与消费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劳动与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财政的作用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税收的作用深化财税改革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首先是要用开放包容的态度来对待竞争,就是允许各个国家在竞争当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挖掘本身的潜力和活力,从而来实现共同发展。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发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稳妥应对风险挑战,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民主与专政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们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一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二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三要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第三,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第四,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政府职能和责任坚持对人民负责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领导立法,制定十二五规划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主张在平等公平的基础上来开展竞争,反对在经贸问题上搞政治化,反对双重标准,也反对歧视性的待遇。我们主张以互利共赢为目的来开展良性的竞争,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照顾对方的利益,要懂得换位思考,不能以邻为壑、损人利己,更不能人为地设立对手,树立对立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坚持矛盾分析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关注民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坚持科学理论作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政治生活重要热点问题与考点链接概述主体热点词汇考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建议争先创优活动建党90周年中央1号文件县委书记职权规范组织抗旱救灾党建反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
本文标题:2012年高考政治社会热点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66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