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金融学课件-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第三篇:货币理论与政策篇第十一章目录•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第二节通货膨胀•第三节通货紧缩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一、社会总供求•社会总需求(AggregateDemand,A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的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的总和。•社会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二、货币均衡与失衡(一)货币均衡(MonetaryEquilibrium)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市场供求SD货币供求MdMs从形式上看,货币均衡不过是货币供求相互平衡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从实质上说,则是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反映。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二、货币均衡与失衡(二)货币失衡货币失衡有两种表现: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1)经济发展、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模扩大了,但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及时增加(2)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3)信用链条断裂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1)政府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透支;(2)银行信贷规模的不适当扩张;(3)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要;(4)国际收支失衡;(5)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三、从失衡到均衡的调节(一)供应型调节所谓“供应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求失衡时,从增减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二)需求型调节所谓“需求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求失衡时,从增减货币需要量人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利率、价格政策、政府支出变动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三)混合型调节所谓“混合型调节”,是指面对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要的失衡局面时,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同时从两个方面人手。(四)逆向型调节所谓“逆向型调节”,是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时,中央银行不是采取“釜底抽薪”的政策,即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反其道面行之,采取“火上浇油”的方法,即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实现均衡。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第二节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Inflation)及其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含义•1.通货的含义所谓通货,简单地说,就是流通着的货币。泛指一切在流通领域内可以当作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而授受的货币,包括硬币、纸币和存款货币。•2.通货膨胀的含义在纸币本位制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2020/2/12(当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上一期价格水平(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当期通货膨胀率=*100%–价格水平高低则是通过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第二节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类型•1.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将通货膨胀划分为公开的通货膨胀和隐蔽的通货膨胀两类。•2.根据一般物价上涨速度的快慢,将通货膨胀划分为温和的、奔腾式的和超级的通货膨胀。•3.根据通货膨胀可否预期,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两类。•4.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将其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混合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等四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第二节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第二节通货膨胀(三)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MixedInflation)认为只有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见下图。第二节通货膨胀(四)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Inflation)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1.需求转移型通货膨胀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3.斯堪的纳维亚小国型通货膨胀4.落后经济的结构型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观点1.需求拉上——外汇收支长期双顺差,外汇占款大幅增长,从而货币供给增加过快引起“流动性过剩”2.成本推动——工资、原材料涨价,如土地、原油等价格的持续飙升3.结构失衡——初级产品的短线制约,如粮食、肉类产品的持续涨价4.体制因素第二节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一)经济增长效应(二)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三)失业效应•1.经济增长效应有益论的观点:①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因此,政府可通过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增加赤字预算,扩大投资支出来刺激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②通货膨胀出现后,公众预期的调整有一个时滞过程,在此期间,物价水平上涨而名义工资未发生变化,企业的利润率会相应提高,从而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总供给,推动经济的增长;③通货膨胀有利于社会收入再分配向富裕阶层倾斜,而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会提高储蓄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有害论的观点:长期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降低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阻碍经济的正常成长。①降低借款成本,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②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使生产性投资下降;③会扰乱正常的资金分配流向,使资金流向非生产部门,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④当通货膨胀有加速发展的趋势时,为防止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可能采取价格管制的办法,从而会削弱经济的活力。中性论的观点:通货膨胀对实际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又无负效应。其理由是公众会根据对通货膨胀发展的预期,按照物价上涨水平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的各种影响作用会相互抵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关系(单位:%)定义: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发生时人们的实际收入和实际占有财富的价值会发生不同变化,有些人的收入与财富会提高和增加,有些人则会下降和减少。对浮动收入者有利,对固定收入者不利;对实际财富持有者有利,对货币财富持有者不利;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对政府有利,对公众不利。•2.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替代关系,但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3、失业效应•1、宏观紧缩政策•2、收入紧缩政策•3、单一规则——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4、增加供给——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政策四、通货膨胀的治理•1.宏观紧缩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1)紧缩性货币政策。具体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①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②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③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购买支出减少政府转移支付支出•(2)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以法律手段或说服办法对社会各部门和企业工资的上涨采取的限制措施。办法包括:①道义规劝和指导;②协商解决;③冻结工资;④开征工资税。收入紧缩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限制工资的提高和垄断利润的获取,抑制成本推进的冲击,从而控制一般物价上升幅度。(1)工资管制。2.收入紧缩政策政府以强制手段对可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率或利润额实行限制措施,防止大企业或垄断性企业任意抬高产品价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办法主要包括:①管制利润率;②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2)利润管制是指各项收入按照物价指数自动调整,使收入得到保障,让预期因素加剧通货膨胀的作用得以排除。在实践中曾广为采用的指数化政策包括:债券(存款)指数化税收指数化工资指数化指数化政策只能在一程度上缓解通货膨胀造成的不公平的收入再分配,并不能从根本上对通货膨胀起有效的抑制作用。(3)收入指数化政策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必须停止扩张性的总体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当的增长率上,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规则政策,以避免货币供给的波动对经济和预期的干扰。3.单一规则──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都认为,总供给减少是导致经济滞胀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通货膨胀要从增加总供给入手。4.增加供给──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政策第十一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第三节通货紧缩第三节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Deflation)的定义通货紧缩指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二、通货紧缩的成因(一)经济周期因素(二)经济结构失调(三)货币因素(四)技术进步因素(五)国际市场的影响(六)心理预期因素三、通货紧缩的危害•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增加•破坏信用关系•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加重银行不良资产第三节通货紧缩四、通货紧缩的对策措施(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二)宽松的财政政策减税应注意、解决方法(三)结构性调整(四)改变预期(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十一章小结重要概念: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货币均衡流动性过剩供应型调节需求型调节逆向型调节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本文标题:金融学课件-第十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7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