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千秋疑案陈桥驿,衣着黄袍便罢兵。——清·查慎初阅读并思考:这句诗讲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禁军最高将领,当时后周皇帝只有七岁,其手下赵普策划兵变,当大军到达陈桥驿时,赵匡胤佯装醉酒。第二天早上,众多将士喧闹着拥入他的帐中,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向他跪拜,高呼“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做了皇帝。这就是“黄袍加身”的成语。赵匡胤黄袍加身石碑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封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针对唐末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现象,大臣赵普提出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治国建议。“稍夺其权”:“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制其钱谷”:“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赋税的权力。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其精兵”:“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何要“杯酒释兵权”?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就第,赏赉甚厚。——《宋史·石守信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①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②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③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2、强化中央集权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在中央在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宋史兵志》•“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的局面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宰相枢密使皇帝财政行政军事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在中央:军权财权民政人事调度五代十国有大军指挥调度权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北宋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政权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有拥兵之重,无调兵之权转运使•《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北宋中央集权的影响难点解析措施措施措施措施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局面积弱局面中央集权消极影响难点解析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二、重文轻武的政策2.表现:①重文臣,轻武将②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行政权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宋代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在民间较大发展,为多姿多彩的文人世界的形成提供了根本条件。材料:宋太宗在位22年,举行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任用的宰相9人,科举出身的占6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说明:科举考试在北宋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制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励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宋汪洙•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二、重文轻武的政策2.表现:①重文臣,轻武将②重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3.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宋朝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拓展延伸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指的是:相权、兵权和财权。措施:(1)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2)相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地方政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地方财权: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巩固提升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名字:李世民赵匡胤(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答: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D.武将无能3.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随堂训练D4.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5.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C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86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