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训诂关于训诂的解释许慎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诂,训故言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训,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故言者,旧言也.训者,说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孔颖达毛诗正义: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6.1文献注释专书的随文释义.6.2训诂专书在文献注释的基础上归纳概括而成的字典辞书.4.1文献注释6.1.1文献注释对阅读古书的作用6.1.2文献注释的发展概况6.1.3文献注释的体式类型6.1.4文献注释的内容及术语6.1.1文献注释对阅读古书的作用古注是阅读古文的阶梯和桥梁.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古人注是今人注的源头,是今人注的重要依据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施,延,及,作“跟踪”讲.历代文选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赵岐孟子章句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牺牲玉帛,不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杜预注: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加,语相譄加也.说文解字譄下曰加也,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知譄诬加三字同义矣.说文解字注6.1.2文献注释的发展概况汉代:大规模地为古书作注释.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斗争:古文经:秦以前用六国文字记录的经书.今文经: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的经书.流传至今的重要注本: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传注》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魏晋南北朝时期既解经文,又释注文的新体式义疏体出现.重要注本:王弼、韩康伯《易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裴骃《史记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郦道元《水经注》唐代奉诏撰定的义疏称作“正义”.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九经义疏: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宋代宋代增加了四种经书:《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为这几部经书作注的是前三种有邢昺的《疏》,后一种有托名为孙奭的《疏》《十三经注疏》:宋人这四疏加上唐人九经义疏,在南宋绍熙年间合刻成一书.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十三经注疏》(一)《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二)《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四)《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五)《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六)《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七)《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义。(八)《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九)《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十)《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邢昺疏。(十二)《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三)《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清代重订历代典籍及汉唐旧注,古书注释达到鼎盛。著名注本:陈奂《毛诗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集解》《汉书补注》郭庆藩《庄子集释》孙诒让《周礼正义》《墨子间诂》读书札记形式的注释: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俞樾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6.1.3文献注释的体式类型1.传注类传,這是我國古書注解最早的名稱,指的是闡述經義的文字。按照其釋義的側重點不同又可以分爲兩種類型,一類是重在補充、發揮經義的,如“春秋三傳”;一類是重在說解語義的,如《毛詩故訓傳》、《尚書》孔安國傳等。注注解的文字一般東漢以前叫傳,東漢以後叫注,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毛君、孔安國、馬融、王肅之徒,其所注書皆稱爲傳,鄭玄則謂之注。”如高誘《淮南子注》、鄭玄“三禮注”、郭璞《爾雅注》等,後世“注”成爲古書注解的通稱。注書叫“箋”,是從漢代鄭玄開始的。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康成(即鄭玄)因毛傳而表識其傍,如今人之箋記,積而成帙,故謂之箋。”據此,鄭玄注《詩經》,其所以叫“箋”,因爲他是在毛傳的基礎上補充和訂正的,一方面對毛傳簡略隱晦之處加以闡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傳的見解提出,以利識別。後代人使用“箋”往往是“注”的意思。解、解詁“解”的本義是分析,訓詁重在分析語義,所以叫做“解”。韋昭有《國語解》。漢代人注書,常以“解詁”連言,其意義相同,如賈逵《春秋左傳解詁》、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等。2.章句类章句是离章辨句的省称。除了解釋字詞之外,還說明段落大意或文章的內涵思想.刘师培《国语发微》说:“章句之体,乃分析经文之章句者也。”章句体兴于汉.王逸《楚辭章句》、趙岐《孟子章句》。3.义疏类义疏,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义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人“正前人之疏义,奉诏列裁,定名曰正。”义疏在唐代又称作“正义”,也称作“疏”孔颖达《五经正义》4.集解类在注釋中彙集各家的說法,有時還加上自己的見解,如何晏的《論語集解》.5.补注类注释有补、补疏、补释、补义、补正等名称,这是一种对前人注释作补充、订正的注释。6.音义类注音释义的著作,兴起于魏晋,另有音训、音诂、音注、音解、音证、音隐、音释等名称。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周礼音义》等十四部典籍的音义组成。6.1.4文献注释的内容及术语1.解释词义曰、为、谓之:被释词放在它们的后面.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大夫跋涉,我心则忧.《诗经》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尔雅》彼何人斯,居河之湄.《诗经》毛传:水草交谓之湄.谓:被释词放在它的前面.常以具体释抽象、一般释特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孔安国注:政谓法教.后生可畏.《论语》何晏注:后生谓少年.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性质或状态.夫子莞尔而笑.《论语》何晏注:莞尔,小笑貌.犹:以同义词或近义词解释.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经》毛传:侧犹崖也.之言、之为言:声训术语,被释词在前.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荀子》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2.注音音:直音法,同音字注音.读若、读如:一般用来注音.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说文》有时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郑笺:泮读为畔.3.释文句.4.文字校勘.衍文、衍:误多的字.脱文、脱、夺:漏掉的字.5.分析句读.绝句:指出该断句之处.6.讲解语法.7.说明古代名物典章制度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癸酉師陳于鞌邴夏御齊侯逄丑父為右晉觧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姑且也翦盡也音義陳直覲反邴音丙又彼命反夏户雅反觧音蟹張如字一音直亮反不介馬而馳之介甲也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鼓音中將自執旗鼓故雖傷而擊鼓不息音義將子匠反下將在左同疏正義曰以郤克為中軍之將言己之傷而未絶鼓音眀是法當自執旗鼓也周禮大僕軍旅田役贊王鼓鄭玄云王通鼓佐擊其餘面上云齊侯親鼓則天子諸侯自將兵者亦親執旗鼓以令衆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張侯觧張也朱血色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烟今人謂赤黒為殷色言血多汙車輪御猶不敢息音義貫古亂反下注同肘竹九反折之設反殷於閑反徐於辰反注同近附近之近汙汚穢之汙字林一故反緩曰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以其不識已推車音義推昌誰反又他囘反注及下推車同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鎮也集成也音義殿多練反注同若之何其以病注絶句敗君之大事也疏正義曰郤克云余病矣言已不堪擊鼓欲有退軍之意故責之云如之何其以身病之故欲喪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擐貫也即就也音義擐音患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晉師從郤克車音義并必政反援音爰枹音浮鼓槌也亦作桴疏正義曰説文云援引也枹擊鼓杖也援枹而鼓謂引杖以擊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華不注山名音義華如字又户化反注之住反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疏]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疏]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疏]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疏]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1.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2.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3.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4.“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5.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6.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4.2训诂专书4.2.1整理选编型4.2.2理论实证型4.2.3集合贮存型4.2.1整理选编型尔雅我国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按意义编排的词典.体例:共19篇.前三篇是释诂释言释训.迄、臻、极、到、赴、来、吊,至也.释诂以下16篇解释各类名物.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父之姊妹为姑.释亲价值:1.系统地整理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类名物,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大量故训,为探索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历史提供了线索.2.首创按词的类义编排词汇的训诂专书体例,同时采用了多样的释义方式.注本:晋郭璞尔雅注,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邵晋涵尔雅正义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作.体例:依类归卷,共分13卷.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卷一价值:1.注意到语言随时间而变迁,随地域而转移的事实.2.是第一部方言学著作,使我们了解汉代词汇以及方言区域分布的情形.3.含有丰富的词义辨析内容.注本:晋郭璞方言注清戴震《方言疏证》4.2.2理论实证型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作.体例:共15卷.每卷各分上下.收正篆9353个,重文1163个,共计收子10516个,全书说解字数133441字.分540个部首.每部的第一字作为部首.每字的解释以释义、释形、释音的顺序编排.价值:1.是汉语言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字典.2.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籀文的形体.大量的谐声资料与声训资料是研究上古语音的重要材料.3.首次用六书来分析小篆形体.开创了据形系联的部首归字法.注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释名汉末刘熙作.体例:共8卷27篇,例仿尔雅,收词1500多条,释义主要采用声训方法.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释形体盲,茫也,茫茫无所见也.释疾病价值:1.集汉代声训学之大成.负,背也.置项背也.仆.踣也.顿踣而前也.释姿容宿,宿也.星各止宿其处也.释天2.保存了词的古义.3.对考证东汉时期的语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注本:清毕沅释名疏证
本文标题:第四章 训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