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主编:杨长春顾永才教学目标与任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国际物流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日趋成熟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国际物流的发展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国际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使学生掌握国际物流主要功能的业务运作(采购、包装、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货物的报检与通关、运输与保险安排)、国际物流主要形式(铁路联运物流、海运物流、空运物流、多式联运物流)的业务流程和作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国际物流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国际物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在国际物流中,通过适当控制和科学组织,促进物资或商品的合理流动,使国际间物资或商品的流动路线最佳、流通成本最低、服务最优、效益最大。教学内容总框架三大模块: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业务运作、国际物流服务与管理。国际物流概述模块:*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与国际物流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国际物流业务运作模块:*国际物流相关的功能业务运作:采购、包装、储存保管(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货物的报检与通关、货物运输与保险安排。*国际物流主要物流形式业务运作:海运物流(含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航空物流和铁路联运物流。国际物流服务与管理模块:*国际物流服务。*国际物流管理。教学方法与课时分配建议教学方法:文献阅读、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与讨论有机结合;注重国际物流企业的参观、调研与实习。总课时36~54课时,根据实际教学安排。各章节建议课时如表。章节总课时第一章2-3第二章4-6第三章2-3第四章4-6第五章2-3第六章3-4第七章5-7第八章3-5第九章2-3第十章3-5第十一章3-5复习考试3-4合计36-541国际物流概述【学习目标】理解物流与国际物流的含义了解物流国际化的背景及国际物流的形式与特点了解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与趋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分析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了解国际物流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1.1引言物流可能是创造企业利润的源泉,也可能是吞噬企业利润的“无底黑洞”。物流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国际物流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重要领域。1.2物流的含义及其国际化发展1.2.1物流的概念明确的物流概念和理论是二战以后才形成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于物流有不同的定义,反映了物流管理思想发展的大概趋势。物流一词的英文表述由“PhysicalDistribution”改为了“Logistics”。*英文中的Logistics一词来源于法语中的Logistique,原意是指拿破仑军队中负责安置部队、为战马搜寻粮草的军官。从中可以看出物流实际上是从军事后勤学发展起来的。如果从有限的资料追根寻源的话,物流(LOGISTICS)是从古希腊语LOGISTIKE(计算),LOGISTES(计算人员),到拉丁语的LOGISTA,再到法语的LOGISTIQUE,最后发展至英语的LOGISTICS。*Logistics与PhysicalDistribution的不同之处: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并把物流活动扩大到了生产领域。物流已不是简单地从产品出厂开始的运输过程,而是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物流的代表性定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本书给物流下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SupplyChain)活动的一部分,是将信息、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1.2.2物流的国际化物流的国际化至少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其他领域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物流需求即国际化的物流;另一方面,物流领域本身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因素促使物流需求和质量发生变化,导致了国际物流的兴起与发展。1.2.2.1国际物流兴起的宏观背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的商品生产和流动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国际物流需求。*生产全球化。*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和金融资本市场为国际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通信技术创新带来了信息的全球化。*资本市场的全球化。1.2.2.2国际物流兴起的微观背景: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促进了大量的货运需求。跨国公司的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跨国公司不同的购销渠道和货源影响着运输货流的走向、航线的配置以及设施的规模和规格。跨国公司对国际运输的直接需求使其直接进入和经营国际物流业。1.3国际物流的形式、特点及与国内物流的联系和区别1.3.1国际物流的含义广义的国际物流的研究范围包括国际贸易物流、非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狭义的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IL)主要是指国际贸易物流,即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本书所阐述的国际物流,其定义为:国际物流是指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和转移,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的物的流通。1.3.2国际物流的基本形式根据货物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从物资输送方式看,国际物流的形式主要有陆运物流(含公路和铁路联运物流)、海运物流、空运物流、管道物流、多式联运物流、邮运物流六种。从国际物流的形成看,国际物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1)工厂企业通过出口部门,向进口国出口产品。(2)商业公司等出口部门,在进口国设置分公司或其他驻外机构,进行销售活动。(3)工厂企业与进口部门直接交易,组织物资出口。(4)工厂企业在进口国设置驻外机构,将商品部件出口,在进口国内组装或进行其他加工。(5)工厂企业在进口国设立工厂,其原材料基本在进口国内解决,少部分从出口国输入。(6)国际物流公司专业运营。1.3.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联系与区别1.3.3.1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联系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都是物流研究的重要分支,具有物流的共性。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国际物流在货物出境前和入境后与国内物流基本相同,基本原理也相同。1.3.3.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全球物流运作的环境远比国内物流复杂,可以用4个D来概括:距离(Distance)、单证(Documentation)、文化差异(DiversityinCulture)和顾客需求(DemandsofCustomer)。国际物流的复杂环境形成了国际物流运作不同于国内物流:需要国际贸易中间人、完成周期长、作业方式复杂多样、需要繁杂的贸易和通关手续、物流系统更加一体化。1.3.4国际物流的特点国际物流的市场广阔。国际物流的国际性。国际物流的复杂性。国际物流的高风险性。国际物流以远洋运输为主,多种运输方式组合。1.4国际物流的发展1.4.1国际物流的发展过程国际物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1.4.2当代国际物流发展的特点当代国际物流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九个特点第一,国际物流反应快速化。第二,国际物流功能集成化。第三,国际物流服务系列化。第四,国际物流作业规范化。第五,国际物流目标系统化。第六,国际物流手段现代化。第七,国际物流组织网络化。第八,国际物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趋势越来越强。第九,国际物流服务社会化。1.4.3当代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规模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向协同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市场竞争方式呈现出从粗放式向集约化发展的趋势。*竞争范围的扩大。*竞争模式的改变。向环保型、循环型物流转变,推行绿色物流。*绿色物流的提出源于物流负的外部性。*绿色物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二是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1.4.4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壁垒1.4.4.1当代国际物流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国际物流的地域广、空间大、环节多、时间长、风险大。国际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推广。各种妨碍贸易自由化的保护主义措施有待世界贸易组织(WTO)努力解决。1.4.4.2影响国际物流发展的壁垒市场竞争与贸易限制。金融壁垒。配送渠道壁垒。1.5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我国已经把“物流”作为产业提出,并明确列入要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中。我国国际物流业已经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的国际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我国国际物流企业整体水平还不高,国际物流运作法律还不健全,国际物流运输能力还不足,国际物流高级人才还很缺乏等。我国国际物流还需快速、协调发展。1.6国际物流学的研究内容国际物流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其对多种学科的综合性促成了国际物流学的产生和发展。国际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科学。国际物流学主要研究根据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流动的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2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学习目标】了解国际物流系统各构成要素了解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运作模式了解各类国际物流结点(包括口岸、港口、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园区)的功能熟悉国际物流的流动路径能够分析国际物流网络的构成2.1引言在A国生产的产品运到B国销售,在C国生产的零配件送到D国组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趋势日益扩大,为消除空间距离上的障碍,需要建立国家或地区之间联系的桥梁。按照系统论的原理,物流活动本身也是一个系统。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使得物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命力在于其网络优势。国际物流网络是由多个物流结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抽象网络。2.2国际物流系统的构成与运作模式2.2.1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和物质基础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主要由劳动者、资金和物三方面构成。2.2.2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国际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国际物流系统的总功能。国际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有采购、包装、储存保管(仓储)、流通加工、出入境检验检疫和通关、装卸搬运、运输、物流信息处理等。这八大功能要素也相应地形成各自的一个子系统。在国际物流系统中,运输及储存保管处于主要功能要素的地位。2.2.3国际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标准化系统。2.2.4国际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2.2.5国际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国际物流系统通过其所联系的各子系统发挥各自的功能,它们相互协作,以实现国际物流系统所要求达到的低国际物流费用和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最终达成国际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的目标。国际贸易合同签订后的履行过程,就是国际物流系统的实施过程。国际物流系统的一般运作模式包括:系统的输入部分、系统的输出部分以及将
本文标题:国际物流第三版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