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家电行业 > 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导则
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2007年1月目录1范围…………………………………………………………………12规范性应用文件……………………………………………………13总则…………………………………………………………………24站址选择……………………………………………………………35电气部分……………………………………………………………35.1电气主接线…………………………………………………35.2电气设备选择………………………………………………45.3总平面布置和配电装置……………………………………45.4微机监测装置………………………………………………55.5电气二次接线………………………………………………55.6直流系统……………………………………………………55.7电缆设施……………………………………………………66土建部分……………………………………………………………66.1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66.2道路、围墙……………………………………………………76.3绿化…………………………………………………………76.4电缆沟、管……………………………………………………86.5建筑设计……………………………………………………86.6装修工程……………………………………………………116.7结构…………………………………………………………127采暖通风……………………………………………………………138水工部分……………………………………………………………139消防部分……………………………………………………………1310施工部分……………………………………………………………131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试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型一化”)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设计要求。本导则适用于“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其他新建交流500kV及以下变电站、开关站、配电站的设计和建设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500kV变电站分册(2005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变电站分册(2005版补充方案)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通知)DL/T5218-2005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SDJ5-198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222-2005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136-200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2DL/T5149-2001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1996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NDGJ96-1992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GB50229-1996火电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DL5134-2002变电所给水排水设计规程3总则3.1建设“两型一化”变电站的目的是:按照变电站的功能要求,进一步明确其工业性设施的功能定位和配置要求,实现变电站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进典型设计和标准化建设,降低变电站建设和运行成本。通过“两型一化”变电站的建设,深化和完善变电站典型设计,倡导公司变电站工程建设的方向,实现公司电网建设方式的转变。3.2建设“两型一化”变电站的原则是:以用为先、简洁适用,创新优化、节约资源,以人为本、环境友好。3.2.1设计理念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标准化设计,推行全过程和全寿命周期最优化设计,提高变电站建设的效率和效益。3.2.2功能定位上,明确变电站作为工业性设施的定位,分析变电站的功能需求,追求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剥离无用、重复、多余功能。3.2.3性能指标上,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合理造价,不片面追求高性能、高配置,不盲目攀比,追求性能价格比最优。33.2.4建筑风格上,体现工业性产品或设施的特点,提倡工艺简洁、施工方便、线条流畅,与环境协调,非民居、非公用建筑。3.2.5装修材料上,应采用环保、节能材料,摒弃高档、豪华、个性化、特殊化的装修。3.2.6施工工艺上,推行工厂化加工、集约化施工、模块化组合,积极采用大宗材料。3.2.7设计标准上,不突破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遵循公司典型设计总体原则。4站址选择4.1站址选择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网络结构、负荷分布、城乡规划、征地拆迁等要求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和经济效益分析,选择最佳站址。4.2站址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宜利用劣地、荒地、坡地,并应尽量减少土石方量。4.3站址应避让重点保护的自然区和人文遗址,避让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藏,避免或减少破坏林木和环境自然地貌。4.4根据城乡规划,应充分考虑变电站的出线条件,统一规划线路走廊,避免或减少架空线路相互交叉跨越。整合线路走廊,变电站进出线宜直进直出,排列整齐。5电气部分5.1电气主接线5.1.1各电压等级电气主接线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4典型设计》110~500kV变电站各分册有关要求。5.1.2对于终端变电站,如能满足运行要求,应简化接线型式,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桥型接线或单母线接线。5.1.3对于GIS、HGIS等设备,宜简化接线型式,减少元件数量。5.1.4初期回路较少时,宜采用元件数量较少的接线,在布置上考虑方便过渡到最终接线。5.1.5对于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当变压器台数超过两台时,其他几台变压器可不进串、直接经断路器接母线。5.1.6对于双母线或单母线接线,不应设置旁路母线。5.2电气设备选择5.2.1变电站主要电气一次设备的选择应遵照《国家电网公司110~500kV变电站主设备典型规范》。如不采用,应专题论证,并提交项目批复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采用。5.2.2短路电流应按照变电站远景的系统阻抗进行计算,主变压器的并列情况应按照系统可能的最大运行方式进行计算。5.2.3应采用全寿命周期内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积极采用占地少、维护少、环境友好的设备。5.2.4在系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无功补偿装置分组容量、减少分组组数。5.3总平面布置和配电装置5.3.1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总平面布置,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应以最少的土地资源达到变电站建设要求。55.3.3变电站布置、进出线方向、进站道路等条件允许时,变电站大门应直对主变压器运输道路。5.3.4当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大时,二次设备应就地布置,以减少电缆长度。5.3.5除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外,不宜采用软母线普通中型配电装置,应采用管母分相中型或软母线改进半高型配电装置。5.3.6独立避雷针宜布置在变电站内。避雷针可结合建构筑物进行设置,宜布置在构架或楼顶避雷带上。5.4微机监测装置5.4.1应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对全站设备的监控,不设常规控制屏和模拟屏。5.4.2变电站内数据应统一采集处理,站内监控后台与远动设备信息应资源共享。5.4.3全站仅配置一套公用的GPS对时系统,主机可以冗余配置。5.4.4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推行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5.5电气二次接线5.5.1控制、保护、远动和通信等二次设备布置宜整体考虑,运行条件相似的宜合并房间。5.5.2运行条件允许时,通信机房可不设置专门的动力和环境监测系统,应由全站视频安全监视系统统一考虑。5.6直流系统交流不停电电源(UPS)系统不自带蓄电池组,直流电源由站用6直流系统统一提供。5.7电缆设施采用保护下放布置方案时(包括集中下方和分散下放),保护小室电缆敷设采用电缆沟方式,不设电缆夹层。6土建部分6.1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6.1.1总平面设计应结合站址自然地形地貌、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建筑环境,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和布置。应优化设计,减少占地、减少工程投资。6.1.2总平面设计应注重保护周边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自然景观等。6.1.3变电站功能区域应划分明确、工艺流畅、联接合理,不应设置站前区、建筑小品、花坛等。6.1.4站区围墙外征地范围宜为1m;如需设置挡土墙时,根据挡土墙基础外边缘确定征地范围;围墙与地界(如田埂、河边等)距离小于10m时,可列入代征地范围。6.1.5在满足防洪、防涝前提下,变电站应采用站区内土方自平衡方式,不应外购土方或弃土。当土方自平衡标高不能达到防洪、防涝要求时,不宜大量外购土方,宜采用防洪墙等设计方案。6.1.6对远景预留场地,应考虑远景设备基础开挖土方量,适当降低远景场地标高,避免远景施工时土方外运。6.1.7合理选择、设计场地的地面形式,场地的地面坡度不宜小7于0.2%;当自然地形坡度小于5%时,推荐采用平坡式布置;当场地坡度大于8%时,宜按电压等级设计成台阶式,台阶之间设挡土墙或护坡连接。6.2道路、围墙6.2.1进站道路宜利用现有的道路或路基,尽量减少桥、涵及人工构筑物工程量。6.2.2进站道路应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路面砼厚宜为220mm,路基宜采用为块石或二灰结石;500kV变电站进站道路路面宽应为6.5m、路基宽8.5m,220kV变电站进站道路路面宽应为4.5m、路基宽5.5m。进所道路两侧可根据需要设置排水沟。6.2.3宜简化站内道路设计,站内主干道应采用公路型混凝土路面,不设巡视小道。路面砼厚宜为180mm,路基宜为块石或二灰结石。6.2.4站内外道路应根据文明施工要求,在施工时进行硬化。6.2.5围墙宜采用灰砂砖或水泥砖砌筑的清水墙,高度应为2.30m。当站内外有高差时,相对站外场地围墙高度应不小于2.30m,相对站内场地围墙高度应不小于1.20m。6.2.6站内外高差不大于0.5m时,挡土墙宜采用砌体挡土墙;站内外高差为0.5~2.5m时,宜采用块石挡土墙;站内外高差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砼挡土墙。6.3绿化6.3.1户外配电装置场地不宜采用人工绿化草坪,宜采用碎石或卵石地坪,不设操作地坪。采用碎石或卵石地坪时应对下层地面进行8处理,避免长出杂草无法进行机械维护。6.3.2缺少碎石或卵石且降水充沛地区,可适当绿化,但不应种植人工草坪。绿化应综合考虑养护管理,选择经济合理的本地区植物,不应选用高级乔灌木、草皮或花木。6.4电缆沟、管6.4.1站内电缆沟、管布置在满足安全及使用要求下,应力求最短线路、最少转弯,可适当集中布置,减少交叉。6.4.2站内电缆沟、管材料应根据地质、地下水位及荷载等级综合确定,宜选择使用工厂化预制构件,现场装配使用。6.4.3电缆沟宽度应采用600mm、800mm或1100mm,以便盖板标准化制作。6.4.4站内电缆沟、管在满足工艺要求下应减少埋深。6.4.5电缆沟深度不大于1m时,应采用砌体结构;大于1m时,可采用混凝土结构。6.4.6主电缆沟应与道路设计标高统一,使电缆沟与道路无高差自然衔接,便于巡视;电缆沟过道路处应采用隧道或埋管形式。6.4.7不宜设置电缆支沟,宜采用埋管结合电缆井方式。6.4.8盖板应采用成品沟盖板,推荐采用环保复合型材料沟盖板。6.5建筑设计6.5.1一般规定6.5.1.1站内建筑应按工业建筑标准、以工业化生产模式设计,应以统一标准、统一模数布置。96.5.1.2站内建筑设计应满足生产要求,合理配置功能房间,优化房间设置,确保功能房间数量、大小合理。6.5.1.3应采用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不宜采用粘土实心砖。6.5.1.4建筑物宜布置在向阳、无日照遮挡地段;建筑物体型应紧凑,凹凸面不宜过多。6.5.1.5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6.5.1.6建筑物外门窗面积不宜过大,应减少其缝隙长度,并采用密封措施,选用节能型外门窗。6.5.1.7建筑物东、西向窗户应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6.5.1.8提高变电站建筑设计标
本文标题: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导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