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下面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策略。一、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二、指导学法,使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5的组成”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方法:(1)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5个圆片,尽可能有序地把它们分成两个部分,看看有几种分法;(2)抽象组成:启发学生根据不同分法独立概括5的组成;(3)归纳学法:让学生回顾学习5的组成的过程,并归纳出学习组成的两个步骤:第一,把5个物体有序的分成两个部分;第二,根据“分”的情况抽象数的组成。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教师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有意识地进行了学法的指导,这不仅使他们理解和掌握了5的组成,还为后面让他们自主学习6~10的组成提供了方法的借鉴,更为可贵的是发展了他们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三、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在教学中,应多采用观察、操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创造”知识,并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与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相等的各两根小棒(或不同颜色的线)。上课时,先和学生一起复习“周长”的概念,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操作:把与长方形的长、宽相等的两根小棒分别与长方形相应的边重合,学生根据周长的概念知道:这四根小棒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再启发学生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算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索出这样几种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1)长×2+宽×2;(2)长+宽+长+宽;(3)(长+宽)×2。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知识的时空,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因此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同时其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四、小组合作,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提供舞台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索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为自由的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教师,可以由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经探索而获得,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分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合作交流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该提倡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模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在解题中故意表现出思路受阻,以此来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知识五、注重实践,深化学生对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引导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总之,教育要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标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