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新城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二节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第三节口腔内消化第四节胃内消化第五节小肠内消化第六节大肠的功能第七节吸收第一节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小消化腺分布于消化管壁:唇腺、胃腺、肠腺消化道消化腺组成大消化腺构成器官:大唾液腺、胰、肝下消化道: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消化道是一条自口腔延至肛门的肌性管道•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一、消化道(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二、消化腺(一)肝(二)胰三、腹膜一、消化道(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1.口腔2.咽3.食管4.胃5.小肠6.大肠(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1.黏膜层2.黏膜下层3.肌层4.外层1.口腔口唇颊腭牙舌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以骨性口腔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层。整个口腔被上、下牙弓(包括牙槽突、牙龈和牙列)分隔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口腔前庭,后部位固有口腔。上、下牙列咬合时,两部可通过两侧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在牙关紧闭时可经此间隙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口腔内有牙和舌,三对唾液腺开口于口腔黏膜表面。(1)口唇:上唇外面正中的纵行浅沟称为人中,急救时常在此处针刺。(2)颊:颊肌为表情肌、(3)腭:腭构成口腔的顶壁,包括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两部分。软腭后缘中央有一乳头样突起叫腭垂。牙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弓状排列成上、下牙弓。主要功能:咀嚼食物辅助发音(4)牙牙的构造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牙根上下颌骨牙槽内的部分牙颈牙根和牙冠交界狭细部分牙腔或髓腔:牙内部的空腔(牙根管与牙冠腔)牙根管:牙根的内部根尖孔:牙根管末端的小孔牙髓:位于牙腔内,由牙的神经、血管与结缔组织共同组成,当牙髓发炎时常引起剧烈疼痛。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萌生乳牙:第一次萌出的牙,一般出生后6个月开始长出,约3岁出齐,6~7岁开始脱落。恒牙:第二次萌出的牙,6~7岁开始长出第一磨牙,13~14岁出齐并替换恒牙。只有第三磨牙一般在17~25岁或更晚长出,称智牙,也有终生不萌出智牙者。(5)舌由横纹肌构成的肌性器官,表面被覆黏膜。功能:协助咀嚼搅拌食物吞咽食物感受味觉辅助发音2.咽咽为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功用通道,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鼻咽两侧壁有咽鼓管咽口,鼻咽腔经此口借咽鼓管通中耳鼓室。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12页3.食管食管是一个前后略扁的肌性管道,位于脊柱前方,上与咽相续,下续于胃的喷门。依其行程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3段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食管起始处第二狭窄: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前方处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三个狭窄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食管癌的好发部位。4.胃(stomach)胃是消化道膨大成囊状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胃有2口2缘4部幽门部和胃小弯是溃疡的好发部位胃的4部5.小肠小肠上起幽门,下接盲肠,是消化道最长的部分,分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小肠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并具有某些内分泌功能。(1)十二指肠依形态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空肠和回肠空肠回肠长度占空回肠近侧2/5占远侧3/5位置腹腔的左上部腹腔的右下部环状襞密且高疏而低淋巴滤泡只有孤立淋巴滤泡有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两种管径粗细管壁厚薄颜色较红较浅肠系膜薄、脂肪少厚、脂肪多动脉弓级数少级数多小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和绒毛,大大扩大了粘膜的表面积。小肠有扩大吸收面积的三级突起结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粘膜下层有开口于粘膜表面的肠腺,分泌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酶,可分解蛋白质、糖和脂肪。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6.大肠大肠是消化道的末段,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盲肠和结肠具有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由肠壁的纵行肌增厚而成,有3条,汇集于阑尾根部。结肠袋两袋之间为横沟,结肠内面,相当于横沟处,环形肌增厚,形成结肠半月襞。肠脂垂(1)盲肠位于右髂窝内回盲瓣防止内容物逆流回小肠控制小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2)阑尾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3)结肠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呈“M”形包围于空、回肠周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直肠下段管径明显扩张,黏膜形成横皱襞,有承托粪便的作用。(5)肛管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肛管内的黏膜皱襞cap丰富,是栓剂药物吸收的结构基础。肛门括约肌:控制排便(二)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除口腔与咽外,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一般结构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粘膜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保护。单层柱状上皮:胃,消化、吸收。固有层:小肠,形成众多绒毛,扩大了表面积,消化、吸收。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多为内环外纵,其收缩可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多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支配平滑肌的活动。皱襞: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的突起。粘膜下层:疏松CT,此层有小血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外膜:浆膜和纤维膜两种类型。粘膜为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二、消化腺唾液的作用:唾液主要由下颌下腺分泌唾液中的水和粘液起润滑口腔作用,唾液淀粉酶可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有溶菌酶和干扰素,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唾液腺间质内的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随唾液排入口腔,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一)肝1.肝的一般形态肝是人体最大、血管极为丰富的实质性器官。功能:分泌胆汁、储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参与物质代谢,在胚胎期有造血功能。肝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横位楔形。肝分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受到暴力打击时易破裂而大出血。肝分为膈面和脏面(1)膈面隆凸(2)脏面凹凸不平,中间的横沟称肝门。肝门有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胆囊为梨形的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管,与肝总管合成胆总管。胆囊的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2.肝的组织学构造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肝小叶的中央贯穿一条小静脉称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板状结构,称肝板。肝板之间是肝血窦,窦壁有肝巨噬细胞,能吞噬异物。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3.肝的血液循环入肝的血管有两套肝门静脉:肝的功能性血管,主要由来自胃肠的静脉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肝血窦。主要功能:将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供肝细胞代谢和转化肝固有动脉:肝的营养血管,最后连接至肝血窦,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导入肝血窦,营养干细胞。出肝的血管只有一套,即肝静脉。肝血窦的血液从肝小叶周边流向中央静脉,再汇合成小叶下静脉,最后汇集成肝静脉出肝入下腔静脉4.输胆管道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在肝门处汇集成左右肝管出肝,进而合并成一条肝总管。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最后经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在开口前胆总管尚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二)胰胰呈三棱柱状,十二指肠与脾门间。质地柔软,可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有许多分泌胰液的腺泡,其导管汇入一条横贯胰腺全长的胰管,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颈第二节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概念1.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消化的方式1.机械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肌肉组织的共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兴奋性:兴奋性低,收缩缓慢自动节律性:频率缓慢紧张性: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富有伸展性:能适应很大程度的伸展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敏感性高,对电刺激不敏感(二)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主要类型:1.静息电位:不稳定,波动较大2.慢波电文: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和复极化频率随部位不同而异3.动作电位:膜电位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去极化,当达到阈电位水平时而爆发动作电位。峰电位可以是多个或单个,刺激强越强,锋电位越多。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化液的主要功能1.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2.为各种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3.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有利于吸收4.通过分泌黏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黏膜免受理化因素的损伤第三节口腔内消化以机械消化为主唾液主要由三对大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腮腺颌下腺导管颌下腺咀嚼肌舌下腺腮腺导管唾液的作用①湿润、溶解食物②水解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③清洁、保护口腔:水、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的作用第四节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主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G细胞(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性质:无色、无味、酸性(pH0.9-1.5)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等1.盐酸(胃酸)分泌:壁细胞分泌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作用: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杀灭细菌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作用2.胃蛋白酶原分泌: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眎、胨、少量多肽和氨基酸pH2~3.5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分泌:作用:润滑、保护、屏障粘液HCO3-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HCl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HCO3-分泌: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bicarbonatebarrier)由粘液和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抗损伤屏障,可有效地保护胃粘膜免受H+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4、内因子作用:保护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缺乏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分泌:壁细胞分泌胃大部分切除的人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为什么?(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形式定义生理作用1.容受性舒张2.紧张性收缩3.蠕动(胃特有)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了咽、食道、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可容纳更多的食物,而胃内压力变化不明显。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持久收缩状态。维持胃的位置和形状,促进化学消化。平滑肌顺序舒缩而完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食物入胃后5分钟,蠕动从胃中部开始,到达幽门需1分钟,频率为3次/分钟。)②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利于化学消化。①磨碎固体食物③推进食糜(胃排空)二、胃的运动(二)胃排空定义: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第五节小肠内消化一、胰液胰液的分泌←胰腺③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②胰脂肪酶:①胰淀粉酶: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胰淀粉酶蛋白质糜蛋白酶肠激酶蛋白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原多肽、氨基酸共同作用眎、胨分别作用(+)胰脂肪酶脂肪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辅脂酶)2.消化酶∶1.碳酸氢盐:中和胃酸,防止肠黏膜受酸侵蚀;提供适宜的pH环境(PH7.8-8.4)。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胆汁的分泌二、胆汁无机成分:Na+K+Cl-HCO3-有机成分: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1.成分2.胆盐的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胆汁的成分及作用三、小肠液十二指肠腺(勃氏腺)小肠腺(李氏腺)小肠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1、性质:弱碱性,等渗2.成分肠致活酶(仅此一种)十二指肠腺:上皮细胞:分泌入肠腔:寡糖酶、肽酶无机物:Na+、K+、Ca2+等;有机物黏液蛋白,保护12指肠分泌液量大,含消化酶3.作用:保护、消化、稀释作用。小肠腺四、小肠的运动形式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吸收意义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维持基础压力、位置和形状。1.
本文标题:消化系统结构功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79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