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机制Q1.什么是教学竞争机制?教学竞争机制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激发鼓励学生的方式方法。Q2.教学竞争机制的作用什么?课堂教学激励机制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从中培养学生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成功感、进取精神等。为什么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对学习产生饥渴的状态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很多教师绞尽脑汁也很难想出如何让学生进入这种状态,总是会抱怨班级人数众多、难管理,学生不爱学习等等。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放弃课堂管理,有“破罐破摔”的思想,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毫无提高,课堂要么乱糟糟要么平淡无奇,如同一杯白开水。法国教育家、思想家卢梭提出“有比较才有进步”,在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中,人类的学习活动才会更有效。英语作为第二语言(secondlanguage)在日常交际中应用不够广泛,学生缺乏语言环境(languageenvironment),在这种条件下,学习者往往采用与母语“对译”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小学生对母语的应用尚属于不成熟阶段,这使得其学习第二语言变得非常困难。加上现行的英语教育重“教”不重“管”,过多强调英语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英语能力低下、不自信……如果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中,学生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比赛而不是负担。从学习的心理环境来看,学习者是愉悦的,享受每一次竞争带来的心理体验,从而自觉的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为赶超对手而自发的努力学习。竞争机制的理论依据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桑代克认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传统经院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儿童的学习愿望,强调儿童呆读死记。“如同一个人没有食欲,却又被迫去吃食物,结果只能是疾病与呕吐,消化不良。反之,假如一个人饿了,他急于要吃食物,立刻可以把食物加以消化,容易把它变成血肉”。所以在英语竞争活动中,学生由于受到激励产生学习行为比强制学习更有效。2.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学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儿童开始出现“守恒”,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因此小学儿童心理活跃、不太稳定,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平板的听课不大感兴趣,若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学习中的激励性话语在小学生中间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3.信息反馈论、知识迁移论、“思维——活动”论。教育家认为: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实现的。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按教学目的开展必要的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之一。而英语课堂教学引进竞争机制,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的“活动”。教师运用多向反馈的教学方法,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英语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举一反三,可以强化学生所学。教学竞争机制的种类1)师生竞争顾名思义:师生竞争指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比赛。适用于小班起刚使用竞争机制的学生。2)生生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可分为:①男女竞争②分组竞争适用于适用竞争机制适用中班或以上年级,已适用一段时间,学生已适应了竞争模式上课的学生。3)个人竞争4)自我竞争(当竞争机制运用成熟时,老师可以把以上竞争机制结合一起上课,已达到更好控制课堂的效果。)竞争机制教学模式的特点1、教学目的:突出“全”字,克服“重知轻能、重教轻学、重灌轻思、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弊端,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化,具有全面性。2、教学主体:突出“自”字,学生自动、自主、自觉地参与学习,具有发展性。3、教学信息:突出量的“大”和“广”、质的“优”,课堂上学生活动量大、思维广,信息输出量大,反馈及时,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学生形成开放性的、螺旋上升的反馈信息网,具有现代信息特点。4、教学手段: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采用对话、朗读、背诵、表演、竞赛等,信息源丰富,能现学现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课堂“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具有激励性。5、教学关系:突出一个“谐”字,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甚至教学环境宽松和谐、愉悦,具有融洽性。6、教学评价:突出一个“导”字,以教师教学改革的方向、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法加以引导,既关注教学效果,又关注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竞争的形式和内容把竞争机制引入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进行小组合作竞赛,它可把听、说、读、写等内容都溶于其中。可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听音:包括单词、句子、短文等的复述和短文的听音回答问题。2)对话:包括问答擂台赛、接龙赛、俩俩对话等,可采用限时(一般为1分钟)计量记分或限量计时记分的办法。3)表演:包括模拟表演、创造表演、课本剧表演等。4)卡片:主要用于生词、短语的拼、读、用法造句等训练。5)笔头:主要用于时态、句型的训练。6)释疑:根据课文内容,可老师提问学生答,也可学生提问学生答。7)看图说话:可根据课本图片,也可用课本外的图片。竞争机制的注意事项1)注意竞争机制的连贯性及持续性。竞争机制要与课堂内容相关,并自始自终,贯穿到整个课程。初始阶段开始使用竞争机制,一定要坚持使用下去,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节课,不能半途而废。各种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贵在灵活、适用、有效,更贵在坚持。2)竞争形式的设计要以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听力学习主动性为主,不能忽视“潜能生”,尽量保证全员参与竞争,同时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滥用,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最高标准。要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尤其更要关注不善发表意见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为本组争光,注意上中下层次的学生。分组时也可适当考虑上中下层次的学生的搭配。3)注意竞赛的难度。难易度要恰当,竞赛要由易到难。如刚开始使用便是从师生竞争再到生生竞争不断提升,竞赛内容先是听说再到输出回答等。4)注意竞赛的适度。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调控者,是学生释疑的协作者,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老师不但要导演好每一堂课、每一个细节,而且要控制好每一堂课,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5)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并主导教学行为,机智地调控全课堂。不能让学生为得分而得分,为竞争而暗暗较劲。另外老师要注意评价时的用语,要肯定学生的参与和结果,避免消极因素的产生,避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6)要有一定的规则,老师要当好裁判,做好评分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7)学生在竞赛中出现的错误、问题,要及时更正学生,或以加分扣分示意纠正。引导学生在竞争中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共同提高。8)注意竞争机制形式上的多变性。竞争机制形式保守不变,学生提不起兴趣。每一种教学方法、激励手段的使用,时间长了,学生都容易产生不过如此的反应,不管物质刺激还是精神鼓励,都有一个极限,也不是我们认为行就行、包治百病和一劳永逸的。9)竞争是形式,得分与奖励是激励手段,学好知识、形成能力是根本。学生要有正确的竞争心态,不能赢了就骄傲得意,输了就情绪低落,积极性全无,要能积极面对,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样大家都能有所提高。
本文标题:课堂竞争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1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