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小学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思路(教育部讨论稿,供学习讨论参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方针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构建理念•基于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基于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念•基于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基于教学质量监控工具的理念●基于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从教学的本质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构建教学质量标准,必须符合教学本质的要求,必须要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从学科角度分析,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指新课程所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中小学教学质量标准,必须首先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和自主学习、自主训练,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或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知识体系、教学艺术的丰富与发展。●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主体性是学生内在的属性,与生俱来,并非后天赋予。它集中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为学生不仅是愿学的、能学的,而且能“独立、主动、创造”地去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基于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念一是多元化主体评价,一改过去由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形成由教师、学生、小组、家长或者是教育教学管理部门甚至是关注教育的社会工作者,都可以或可能参与评价的多元化的主体。二是多样化标准评价。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时遵循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的同时,要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能够构建成一种多样式、开放式、重过程、促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三是突出过程性评价,注重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更多地注重一些知识性的、诊断性的、描述性的评价。●基于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构建“学科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包括教师的学科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和学生的自学学习过程质量标准。意在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转化为教学的实践,以教学的全过程为载体,引导教师对素质教育思想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指导教师按相对规范的基本标准进行课堂操作,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学质量标准可以将课程目标具体化,并分解到教学改革环节之中有程序、有步骤、有方法,便于教师执行、操作,也利于学生有目标、有步骤地自主学习。●基于教学质量监控工具的理念当前以考试作为唯一的教学质量监控工具的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完善,在考试之外,还需要有一项专门针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工具。为此,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二)构成要素中小学教学质量标准从主体维度讲,是由教师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标准构成,两类标准都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设计和描述。1.教师教学质量标准构成要素教师的教学质量标准有四个一级构成要素:教师素质、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教学实施(课堂讲授)、教学完成(课后的反思、总结、研究)。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教学质量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主要通过基本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教态仪表这六个二级要素来表现。教学准备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实施前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具准备情况、学生预习情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等。教学实施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两大环节。教学设计环节包括五个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包括七个要素:教学组织、课堂结构、课堂氛围、学法指导、课堂讨论、课堂秩序、作业辅导。教学完成这一阶段是一次课堂教学的延续过程,同时也是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再次奠基过程。本阶段的质量标准由教学效果、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研究、自我评价要素构成。2.学生学习质量标准构成要素学生学习质量标准主要从五个方面体现:学生基本素质、课前学习准备、课堂学习过程、课外学习、学习效果。这五个方面又分别通过若干要素表现。学生基本素质学生基本素质的具备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条件。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认知等方面。课前学习准备这一阶段是学生进入课堂之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课前预习、学习资源的利用、学具准备。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正式进入课堂的学习理解、学习管理及组织过程。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管理、学习行为、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外学习是在课堂学习阶段结束后,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补充或兴趣学习的阶段。包括课后作业、学校活动、社区活动、家庭活动、兴趣爱好、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之后表现出来的综合效果。包括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自我评价。
本文标题:教学质量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1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