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个人,和一个时代!(一)背景:1976-1978徘徊中前进1、两个凡是,坚持“左倾”2、国民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未改善一、工作重点的转移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奠定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北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类似的工作重心转移经历了哪几次?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路线思想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路线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新时期(二)内容背景内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27年八七会议由城市到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乡村转移到城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为什么?主要内容又是什么?活动二: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材料二: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从60年代以来有些年份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集中,农民干活“头遍哨子不买账,两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分配是”大锅饭“,毫无激励机制。农业是基础,地位重要农村落后,农民贫困人民公社,打击积极性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18户农民的生死文书时间: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概括这份文书的主要内容。分田到户看图说史包产到户取消公社安徽、四川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活动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实行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化(1958--1983)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农业合作化(1953--1956)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1950--1952)核心内容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民间谚语中国农村走上了富裕路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大发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②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意义:“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处于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没有活力的境遇……放权不能只限于上层地区部门之间的权力转移,更重要的是把权力落实到基层企业。”——《呼吁书》55个厂长的大声疾呼看图说史厂长经理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什么时候从农村转移到城市?2).结合教材思考: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呢?1984年以后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高度集中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材料:美国《财富》杂志于2015年7月22日晚发布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含港澳台)上榜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达106家,比去年度增加6家,上榜企业数量稳居世界第二(第一的美国上榜企业依然128家)。结合材料思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呢?结果:企业活力增强,发展加快,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看图说史1979年第一批到达中国的可口可乐1984年,一个拿着可口可乐的中国人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材料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的谈话思考: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呢?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经济特区1984沿海开放城市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海南浦东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开放前提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开放”现在的“开放”开放性质开放目的开放结果主权独立被动、屈辱开放基本国策、主动开放适应列强殖民主义需要为了发展本国经济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重点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结【巩固单】123456材料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民间谚语(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包干”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7、阅读下列材料原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的过于集中和单一的弊端。材料二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胡锦涛考察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2)读材料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谈谈你的理由。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材料三(3)将材料三补充完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什么?从小岗村到深圳市,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改革开放的启示1、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封闭只能落后,落后只能挨打。4、开放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要善于总结,善于学习,不能妄自尊大。……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都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主要任务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C2.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A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A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实际上意味着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是指()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A6、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A、广州B、厦门C、福州D、深圳B
本文标题: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2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