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7-2018学年初中地理教学建议
12017——2018学年度初中地理教学建议一、指导思想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提炼出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人地观念,为学业水平考试做好准备。二、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与要求年级教学工作要点与要求教学活动安排活动时间七年级1)仔细研读、细化《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优质、高效、有序进行。3)把握学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4)加强集体备课,开展校本研究。5)深入开展“三以”高效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效率。6)引导学生熟悉自主合作策略,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能力。7)合理规划,构建学习小组,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能力。8)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9)落实“四级”检测,搞好学情分析,及时反馈矫正。1.学课标,读教材知识竞赛(学校组织,全员参与)2.分年级开展学法指导课(学校自行组织,全员参与)3.深入“三以”课堂研究,开展优科展示(学校自行组织,全员参与)4.优胜小组评选。(学校自行组织,全员参与)5.期中检测及质量分析6.原创试题展评(教研室组织,分片区开展活动)7.全市“三以”课堂大比武(学校、镇、市三级开展,全员参与)8.期末检测1.9月初2.9月上旬3.10月下旬4.11月上旬5.11月下旬6.12月上旬7.12月下旬8.18年1月上旬8.2八年级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认真研读教材。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快教学进度,为学业水平考试做好准备。3)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研究,尤其是三年潍坊初中地理中考试题分析与研究,明确把握题型变化和命题趋势,提高教学与训练针对性,完善应考策略。4)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关注学情,注重学案导学,典型试题的研究。5)加强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的研究、指导与训练。6)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做好优生优培工作。7)落实“四级”检测,搞好学情分析,及时反馈矫正。1.学课标,读教材知识竞赛(学校组织,八年级参与)2.典型试题解读(学校组织,八年级参与)3.“三以”课堂观摩活动(学校组织,全员参与)4.八年级学法指导课(学校组织,全员参与)5.期中检测6.原创试题展评(教研室组织,分片区开展活动)7.期末检测1.9月初2.9月下旬3.10月上旬4.11月上旬5.11月下旬6.12月上旬7.1月中旬三、教学进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年级月份91011121七年级结束第二章第一节结束第三章第二节期中考试(结束第三章)结束第四章期末(结束全册)八年级结束第二章第一节结束第二章期中考试(结束第三章)结束第五章期末(结束全第六章)四、教学策略和建议3(一)课堂建议1.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四定”、“五备”,同时注意搞好“五统一”、钻透“五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备教材、备教参、备大纲、备考纲、备学生。“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进度、统一练习题、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测试。“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2.课前、课中和课后相结合课前: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编写要做到:①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差异性——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⑤生成性——注重课堂生成。课中:①加强课堂管理力度,坚持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继续抓好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落实好读图识图填图能力以4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作业当堂消化,必做题全批全改,做好使用的“旁批”。④课堂活动时,结合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学生能力分配任务,使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最终使不同层次的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后:教师: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每课写好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成为真正的“学习反思型”教师。学生:通过学习检测检查本节课学习的不足,找出学习的困惑点。3.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相结合①积极开展公开课活动,组织好教师听课、评课、议课。②共同探讨归纳本册教材知识要点、难点、迁移点,明确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③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各教师认真分析和总结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寻找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归纳,酝酿小课题,旨在提高。④做好各类测试的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测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二)对教材处理的建议1.教材的把握与研究①教材的把握: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要很好的理解教材要先知道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只有老师对教材熟记于心,才能给学生一个宽广的世界。细心观察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正文,有图表,5有思考、活动,有阅读,有问题研究。这些丰富的形式,既丰富了课堂,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素材来完成课堂教学,又不能让这些内容成了包袱,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判断取舍,哪些图观赏就好,哪些图有重要的知识点,可以用来练习信息的提取,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些活动可以用来开展探究,有些可以用来巩固知识等等。总而言之,只要老师有心,就能让这些形式为我们所用,达到出奇的效果。②难度的把握七年级地理的地球、等高线、影响气候因素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又与数学的很多知识有紧密联系,而相关的内容对应的科目还没有学习,于是讲不讲,讲多少,讲到何种深度,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都是没有定量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把课程标准分解,结合调整意见,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逐渐适应新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把知识进行整合,适当提高难度,让学生不断地尝试到成功,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其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充实学生头脑,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这样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再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听写结合,联系画图,知识整理等等,如果在开始就强调良好习惯的养成,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最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在学习地球运动公转意义时,让学生先描述昼夜变化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自身体会,对学习内容的把握就更深刻些,同时也激发6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对于八年级的建议由于中考试题具备以下特点:基础性强-----试题覆盖面广,却重点突出;灵活度高、综合性强----重视学以致用的能力;学科味浓----以图串题,题组为主要考试形式;时代感强--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学有用的地理”;开放性强-----倡导“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理念;可持续性强----关注学生发展,初高中衔接紧密,所以要求我们现在就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做到:①助力基础储备,要不遗余力。全面、系统的学习,只为稳扎稳打的推进基础,因为基础储备是挖掘,地理事物联系的“前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石”。在基础储备的过程中,就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老师全,则学生全”。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做好三件事:①横看成片;②竖看呈线;③归类汇总。②培养学生能力,有“点睛”之笔。基础知识的储备如同砖瓦堆砌,要培养学生能力还需教师的画龙点睛之笔础知识杂乱无章,记忆困难。老师若能与学生一起把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现空间大挪移,归类成一个个整体,杂乱无序就会变得异常条理!③培养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任重且道远。对字迹潦草、易错字问题,加倍关注,及时矫正;大到规律,小到概念、字词,只要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要视为大事,加以澄清;对审题有困难、答题不负责任的学生,要持续重视方法指导,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7④训练全面、有重点,归纳提升是关键。就某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切勿浅尝辄止;重点区域需重点训练,要特别重视课本中的材料和活动题;重视训练形式,围绕背景材料设计题目,提高训练的高效性;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关注时事热点,让时事走进地理课堂。
本文标题:2017-2018学年初中地理教学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2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