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管理学原理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
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本章要点个体行为假设行为与学习心理能量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动态平衡管理的概念及其职能第1节个体层次的基础知识个体假设行为与学习组织中的学习心理能量学习与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一、个体假设个体假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个体假设的意义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的协调的科学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的基本特征的影响由独立个体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个体假设传统的看法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管理人假设上述各种假设,都只强调个体的某一个侧面。现实中的个体,实际上是上述各方面的综合。经济人假设理论(X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1957年出版的《企业中的人性面》一文中提出的,主要内容有:大多数人都生性懒惰,尽可能地逃避工作大多数人都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大多数人天生以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大多数人天生反对改革,安于现状。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常常轻信别人,易于受到别人的影响。大多数人都是有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人都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且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根据经济人的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相应的管理方式为:管理人员关心的是如何完成任务,他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和监督。管理人员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而不考虑在情感和道义上给人以尊重。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以金钱报酬激励员工。这是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一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靠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员工为组织目标努力。这种经济人观点在现代社会已经过时了。社会人假设理论(Y理论):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不单纯为追求金钱收入,还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心理欲望和社会需要。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第二、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第三、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第四、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第五、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管理人假设:管理人是遵循令人满意准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出最优的决策,而只在可能的范围内作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假设的解释:“蚂蚁”的故事——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决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当我们把人当作一个行为系统来看的时候,人和蚂蚁一样,其认知能力是极其单纯的。蚂蚁在海边爬行,它虽然能感知蚁巢的大致方向,但它既不能预知途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其视野也是很有限的。由于这种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所以每当蚂蚁遇到一块石头或什么别的障碍时,就不得不改变前进的方向。蚂蚁行为看起来的复杂性是由于海岸的复杂性引起的。对管理者的启示第一,人和蚂蚁一样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行为系统,人的认知能力是有局限性的;第二,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有局限性,所以人的决策就不得不以满意原则为标准,而不能以追求合理性的经济学所使用的最优化(最大化)原则为标准。第三,为了在满意的基础上保证尽可能大的合理性,就应该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使组织内信息处理单纯化,以尽量克服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个体假设几个基本问题管理学研究人的什么?人的需求结构如何?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有哪些?人的理性能力有无限度,限度何在?个体假设巴纳德把人看作一个由物的、生物的、社会的三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独立的个体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对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学习过程,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范畴二、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含义行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活动、所作所为的状态和程度。个体选择决策心理能量努力程度行为方向行为强度干什么为什么干工作积极性行为与学习学习的含义个体通过行为过程,通过行为的结果,可以获得新的技能、知识,会导致新的判断,从而导致行为的改变。这种由于时间、场合、情境变化和行为过程以及结果导致的行为改变,我们称之为个体的学习过程。行为与学习学习的方式1直接的实践(对掌握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例:某企业的裁员2其他人经验的提示3专门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行为与学习行为学习1理论学习、训练2间接经验3直接实践:经历、经验技能见识人际关系企业文化目标知识决策思维方式生理、心理基础心理力量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行为和学习是组织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行为关系到现阶段的企业状态,学习则更多地将来的企业发展起影响作用。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二者相互促进。三、组织中的学习学习过程包括个体和组织两个层次:个体在组织中学习的特点个人的学习过程是在行为过程中的学习(干中学)学习的模仿性质稳定化、定型化的倾向(惯性思维)两种不同学习的区别在无重大环境变化前提下,因循既定方式的、渐进的、累积的、连续的学习当组织面临变革时,与组织变革相伴随的、非连续性的、飞跃的、革新性的学习组织中的学习1.组织中的两种知识个人的知识储备,即在组织成员头脑中保有的知识组织的或大家共享,或一部分人享有的知识,例:规章、工作程序、组织文化等。2.组织的学习过程个人层次的学习组织层次的学习个人的学习只有从组织层次衡量才有现实意义,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如何促进个人的学习和如何发掘、利用个人知识储备中的有关部分,使之转化为组织的知识组成部分的问题。四、心理能量心理能量的定义心理能量或心理力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组织中每一个个人都存在一定的心理能量,其中有一部分表现为为组织努力工作的协作意愿、工作热情。心理能量组织整体能量的形成组织自上而下的影响(管理、领导)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个人潜在能量的表面化个人能量的有效化A诸如激励、领导等与个人积极性直接相关的因素作用于个人→个人潜在能量在较高程度上成为组织的力量。B通过科学有效的分工协调、计划控制过程,以及有效的领导→个人围绕组织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发挥作用,个人力量成为组织力量的有效部分。D在个人相互之间的接触、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默契、配合、理解和沟通→对个人行起其调节作用C由于受周围人的工作精神感染,或者比较、竞争的作用→个人焕发出更大的能量为组织工作个人能量转化为组织能量的两个环节组织中引导、调动和协调个人能量的两个因素学习与心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心理能量的提高有促进学习过程的作用,但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学习行为,对心理能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组织中学习与心理能量相互之间的作用有两条轨迹个体:组织:学习知识积累成功能量改变学习信息共享相互激励集团能量第2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及其要素非正式组织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正式组织及其要素(一)正式组织的概念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正式组织概念包含的基本点构成正式组织内容的,是人的行为不是个人自由独立行事、体现个人人格的行为;是个人作为组织成员行事、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个人所提供的行为的相互作用,是正式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包含各种人与人之间对立、利害关系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体系正式组织是个人行为在时间、空间、社会结合,质和量,各方面都经过有意识的调整而体系化的系统正式组织及其要素(二)正式组织三要素协作意愿(劳动/工作积极性):个体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愿望共同目标: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信息沟通:组织内部上下左右之间情报信息传递、沟通、反馈、处理的过程和体系非正式组织(一)非正式组织的特征无明确结构、形态,可辩识性差。没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结构、没有清楚的上下级关系,初步接触很难辨认出来。非正式组织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因自发形成,不同于正式组织的硬性安排,人与人的协调程度高非正式组织侧重于人们相互接触的心理侧面、非理性侧面非正式组织中通行的是通过感觉、情感、个性特征等因素的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品格往往是导向因素。(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创造正式组织正常运转的条件非正式接触形成员工之间共同的心理基础、习惯和行为方式,有助于正式组织实现好的沟通和理解。赋予正式组织以活力正式组织仅仅是一堆干巴巴的职能、制度、程序和目标,仅仅是理性、机械的行为系统。而非正式组织产生感情交流、认同、刺激,赋予正式组织以血肉、活力和创造性。促进信息沟通同质化思维方式为共同理解创造条件。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心理满足(感情交流、认同、理解)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维护个人人格完整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支配,导致人格偏离。(三)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形成创造条件正式组织为人们聚集在一起发生接触、相互交往创造了条件。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创造条件离开正式组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是一时的、转瞬即逝的。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现实的组织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是同一组织的两个侧面,互为条件、共存于一个组织当中只有在两者统一意义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结合程度,我们称之为组织的一体化程度A一体化程度高:非正式组织的心理倾向、作用方向与正式组织的目标高度一致,个人在行为层次、心理层次、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正式组织一致。→组织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都能够在较高程度上实现。B一体化程度低:非正式组织的心理倾向、作用方向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偏离,但还有没有达到退出组织协作的程度。→组织面临解体危险。组织的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组织是正式侧面与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的、非理性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区别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了手段和方法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揭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武器。第3节组织平衡组织内部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动态平衡组织内部平衡组织内部平衡的含义组织内部平衡,指组织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平衡。组织内部平衡是诱因与贡献的平衡,即组织提供给个人的可用来满足个人需求,影响个人动机的诱因必须等于或大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组织内部平衡的相关因素个人的需求、动机及标准1每个人需求结构不同,同样的激励因素对不同人的效果不同。2个人的需求不断膨胀,仅靠满足需求是不现实的,必须设法改变动机。诱因的分配过程1诱因满足需求的局限:一是资源有限;二是效果有限2说服教育方法和强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个体动机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可供分配的资源。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含义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方面,是适应性的行为。从环境侧面看,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在于组织是否在环境系统中承担了部分必要职能,以及实现职能的状况。是不是环境系统一个合理组成部分。从组织侧面看,是组织是否适应环境、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战略,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即组织效率如何。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取决于组织目标与环境状况的适应性A目标有无发展前途;B是否合理、可行
本文标题:管理学原理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3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