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家谈散文随笔式评论作者:晓雪关于散文郭沫若•.《白鹭》白居易•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白鹭鸶(si)》李白•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白鹭》刘长卿•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幽姿闲自媚,逸翮(hé)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绝句》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池上寓》白居易•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1、作者在白鹭这一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化的语言及虚实结合的写法。3、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学会合理地提炼个性化评论观点。交流展示《伴你学》1、介绍作者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同年和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立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新中国成立后,写有历史剧《蔡文姬》等。郭沫若早期的诗文,感情炽热,语言激昂,而以后的作品则较多的是清丽、秀美。交流展示《伴你学》4、《关于散文白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作者更喜欢郭沫若写的“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散文,《白鹭》就是这类散文的典型例子。交流展示《伴你学》2、字词冷峻真挚淳厚婉约隽永绮丽恬淡睿智喙铿锵寥廓蓑毛清澄嗜好镜匣(jùn)(zhì)(chún)(wǎn)(juàn)(qǐ)(tián)(ruì)(huì)(kēngqiāng)Liáokuò)(suō)(chéng)(shì)(xiá)交流展示《伴你学》3、全文的审美基调和文眼。审美基调: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文眼: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交流展示《伴你学》7、给《白鹭》6、7、8三段画面取一个有诗意的名字。白鹭的美美在精巧清水立鹭图绝顶远眺图黄昏低飞图美在适宜美在素雅美在悠然白鹭形象图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飞行图交流展示《伴你学》6、找出《白鹭》一文中实写与虚写的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第五段:先实写,后面的“增”“减”“素”“黛”则为虚写。虚实结合,相映成趣,既增加了白鹭的形象美,又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增加了文章的灵动美。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比较。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白鹤太大生硬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反衬常见太不寻常《白鹭》的美:一、妙用比喻二、巧用比较三、勾勒和大写意关于散文第二课时品味语言•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刻画出在小树绝顶,白鹭悠然而立,给人一种清新高洁之感,超凡脱俗之美。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实在”不能删,它是对上文描写的总结,既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开头的比喻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白鹭美的本质《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实在”能不能删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不一样?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白鹭》讴歌了那些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郭沫若先生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白鹭诗一样的美,那么评论家又怎样评价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散文呢?文字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作者对一般散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试着从文中找出来?没有固定格式最自由的文体风格多样1、作者要评论《白鹭》,为什么开头却写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2、第二段为什么要列举名家散文的风格?3、郭沫若的散文有何特点?4、文中引用姚鼐和莱辛的话有何作用?文章开头表明了作者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这不仅是作者评论《白鹭》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总体评价,正是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所以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风格迥异的多姿多彩。1、作者要评论《白鹭》,为什么开头却写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作者指出这些作家的风格不同,一方面有力地支撑了作者在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一个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沫若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列举一些作家的风格特色?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3、郭沫若的散文有何特点?目的在于告诉读者在阅读时要注重阅读的感受。莱辛的话则说明欣赏文学作品必须仔细品味,才能进入其艺术境界。这说明《白鹭》一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深入品味才能知其“味”。4、作者在最后引用姚鼐和莱辛的话有何作用?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就此问题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并发表你的看法。本文两篇文章,一篇散文,一篇是对此文的评论。从中我们了解到散文的一般特点,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常见的事物和人物独特的美。同时也学到了一般评论的写作特点,学会要在阅读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在这句话中,作者谈到了它对不同散文家风格的理解,结合你的阅读经历,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仿照上段文的格式,写出你对这些大家散文风格的理解。作业1、抄写并朗诵《白鹭》。2、预习《小说家谈小说》。3、完成《伴你学》第三单元导测。4、《名师阅读》之《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5、《初中古诗文》之《韩信忍辱》。
本文标题:13、散文家谈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4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