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药的道地药材一、道地药材的含义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道”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实用大辞典》解释为:汉代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置的县称为道;唐代凡州府三百五十八,依叙为十一道,后析增五道(是唐之道制,后世及日本,高丽皆承袭……);清以布政司领道,民国初改为道尹(将每省分为几道)。《辞海》对“道地”的解释为“真正;真实”的意思。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一名詷药》有“好道地药材”之说。因而道地药材可以理解为由某个或某几个行政区划所出产的,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质优良、产量丰富、加工考究、疗效稳定可靠,并得到公众认可的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中医中药治病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是古人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古人讲究阴阳平衡,当人的机体平衡失调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则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调整,但并不清楚药物内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实际上是中药内部多种物质在共同起作用)。药材受种质、环境、生长年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疗效常常不稳定,因此古人对药材的道地性早有清楚的认识,古代本草中对药材的产地有详细的记载,很多带产地的中药名如川芎、云木香、广藿香、浙贝母、秦皮等说明了道地药材的重要性。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有“岁物者,天地之专精也。非司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的记载,从理论上阐明了道地药材的意义。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的记载,强调了药材有产地好坏之分。梁代陶宏景《本草经集注》有“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秦汉以前当言外国,今郡县之名,后人增尔,自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的记载。唐代的《唐本草》有“窃以动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的记载。宋代寇宗的《本草衍义》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性从地变,质与物迁”的记载。均指出药材产地选择的重要性,尽管其它地方也生长有相同的药物,但药性、疗效往往较差。其他如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金代李杲的《用药法象》、明代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陈嘉谟的《本草蒙签》、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汪昂的《本草备要》、徐大椿的《药性变迁论》等等均对药材的道地性有较详细的论述。二、道地药材具备的条件道地药材应具备的条件是优良的品种、适宜的生长环境和采收时间、当地药农良好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中医理论指导下良好的疗效。1.优良的品种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药用植物(动物)长期在适宜的环境(地理、气候、土壤等)下生长,优胜劣汰,形成了健壮的植株(个体)和稳定的遗传基因,保证了优良种质的繁衍。然而药材和农作物一样易受生长环境、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影响,种质会发生退化,有效成分会降低或丧失,以致没有疗效。如何保持药材种质的优良,与生长环境、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产地的种质一般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2.适宜的生长环境与采收时间我国历史悠久,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如内蒙古的黄芪,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四川的黄连、附子,广西的蛤阶,山西的党参,山东的北沙参、金银花,河南的地黄、怀牛膝,江苏的薄荷,安徽的牡丹皮,浙江的玄参、浙贝母,福建的泽泻等等。其中,有些药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势良好,如吉林的人参,云南的三七、宁夏的枸杞子等,在其它地方长势差或不能存活,而有些药材虽在其它地方能生长,但往往会发生品种退化,药材性状改变,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或完全丧失,导致药效降低等情况,如上海崇明县曾引种的黄芪,直条形的根变成了分枝极多且细的鸡爪形的根。因此,生长环境与道地药材关系密切,适宜的生长环境造就了道地药材的种质。另外,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也是道地药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与药材外观性状、有效成分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都有严格的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没有达到一定年限的药材不可药用,如人参、三七、麦冬等,非采收时间不可采收,如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等。3.良好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道地药材产区都有悠久的栽培(养殖)历史,当地药农掌握了丰富的种植(养殖)技术,重视品种的改良、优化,常常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如选种、育苗、移栽、嫁接、剪枝等,在防涝、施肥、防虫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已成为道地药材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在产地加工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加工方法,根据不同药材质地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拣、洗、切片、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等及时进行加工,形成统一的外形和等级规格,使药材有稳定的性状、含水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避免生虫、霉烂,便于包装、储藏和运输,便于成分煎出,发挥疗效。4.中医理论指导下良好的疗效中药和中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中医,就没有中药,中药治病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古代医药学家通过尝百草,通过临床辨证施治,知晓了哪些药材疗效好,哪些药材疗效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药材的道地性,并获得了公众的认可。因此道地药材就是有良好疗效的药材。三、道地药材的变迁道地药材是由中医药学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果,它固然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古代由于交通、通信不发达,使历代本草对药材的道地性记载很不一致,但从应用的历史和实际疗效来看,有些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都是上乘的,并应用至今,如麦冬有川麦冬、杭麦冬,金银花有怀银花、济银花,菊花有杭菊、贡菊、滁菊、亳菊等。因此道地药材的产地并不局限于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里可以有多个地方。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是道地药材产区发生变化的一个因素,如可药用的经济作物产地战略大调整等。四、传统道地药材的评价传统道地药材的评价是通过感觉器官即眼看、手摸、口尝、鼻嗅、耳听等来进行评价,又称经验鉴别,工作人员需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作出较正确的判断。古代本草以优劣、善恶等来评价药材,近代以粒大、条长、粗壮、肉厚、香气浓、味甜等来评价药材。现代研究证实,很多药材的外观性状和其内在的成分有正比的关系,和疗效有正比的关系,如黄芪一直是以长圆柱形、绵性大、粉性足、味甜,色泽黄白为优质黄芪,所含的黄芪甲苷等化学成分含量也较高,疗效也较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每一味药材的性状都有详细的描述,基层单位的药材产销、经营等大多以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别,判断其道地性、品种真伪和优劣,因此经验鉴别在现代对药材性状质量的评价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五、现代道地药材的评价现代道地药材的评价是通过理化分析和仪器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评价,避免经验鉴别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分辨率较低、定量标准误差大等的不足,要求将道地药材的道地性数据化、标准化,如测定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及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进行全面地衡量,并和疗效联系在一起。随着研究、应用的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中药治病发挥作用的不是药材中的一种成分,而是很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中药的复方一样,单一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并不能真正体现中药的质量,因而引入了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概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对中药材,特别是道地药材进行研究分析,并与药理作用结合起来,以获得全面的信息,反映中药材的质量。对道地药材产区和非道地药材产区药材成分的比较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如不同产地的山药中淀粉、浸出物、多糖含量不同,道地药材产区怀山药中的淀粉、多糖含量较高。又如对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及辛弗林含量进行比较,道地产区江西新于产的枳壳,袖皮苷含量较高;而江西弋阳产的枳壳(从道地产区江西新干引种)辛弗林含量最高。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使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入了生物基因组领域。以DNA分子标记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用于道地药材基原起源、演化规律及生态分布中心、居群变异与中药材化学成分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对阐明道地药材的形成、演变规律和实质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际的质量评价中,由于药材的生产受大自然、不同地区、不同种植(饲养)水平、不同采收时间等影响,往往质量变化较大,不易控制。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道地药材的生产中人们引入了很多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城市药材公司和农村种植公司签订生产销售合同、药材公司和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等,由药材公司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目前,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发布实施,对道地药材的来源、栽培(饲养)、土壤、气候、加工、质量控制等也有了标准化的规定和要求,从而保证将中药材质量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六、常见道地药材举例(一)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1.人参【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地】园参:吉林、辽宁、黑龙江。栽培,5年后采收。林下参:北纬39~48°,东经117.5~134。人工播种,野生,参龄15年以上。【质量要求】圆参:支大,体轻质脆,皮细纹深,表面色黄白,断面色白,粉性,香气特异,味微苦、甘。林下参:生长年久,芦细长,上部芦碗密,体丰满,纹细深,收腿,皮条须,珍珠点明显。2.五味子【来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主产地】辽宁、吉林、黑龙江、小兴安岭、长白山区为主产区,野生为主。【质量要求】粒大,色紫红,皮肉厚,油润光泽,多双核。3.鹿茸(梅花鹿)【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习称“花鹿茸”【主产地】吉林、辽宁。饲养,二杠茸于清明后45~50天采收第一次,并于采后50~60天采收第二次。【质量要求】体轻,质嫩,圆短粗壮,茸尖饱满,皮色红棕,毛细柔软,油润光泽。4.哈蟆油【来源】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temporariachensinensisDavid雌蛙的干燥输卵管。【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放养,秋季采收。【质量要求】块大肥厚,色黄白,油润,皮膜少,无黑色卵子。5.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或汉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辽细辛”。【主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野生或栽培。野生于5~6月采收,栽培在3年后于8~9月采收。【质量要求】根细,质软,色灰黄,叶小色绿,气辛香,味辛辣而麻舌。6.龙胆(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阻)【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龙胆GentianascabraBgu.、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pall.的干燥根及根茎。习称“龙胆”。【主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大兴安岭及松辽平原为主产区,野生为主。古代产地以浙江、山东、河南、湖北为主,现已资源枯竭,主产地转为东北及云南、贵州(坚龙胆)。【质量要求】根茎小,根粗长,色黄棕,有横纹,味极苦。7.藁本(辽藁本)【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干燥根茎及根。【主产地】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野生,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质量要求】根茎粗壮,大小均匀,质坚,地上茎短,香味浓。8.关白附【来源】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anum(Levl.)Raipaics的干燥块根。【主产地】辽宁等省。野生,秋季8~9月采收。【质量要求】子根个大皮细,饱满充实,粉性大。9.平贝母【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
本文标题:中药的道地药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5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