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纳米载药微囊的研究进展LOGO目录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质量控制微囊的制备概述发展简史一五四三二LOGO发展简史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直径在微米到毫米范围内的球状颗粒。它由精细高分子“外壳”和不同的“内核”物质组成。研究人员称之为微囊。在微囊化领域里,Wuster和Green是两位伟大的先驱者。微囊化始于本世纪30年代,但发展非常迅速。迄今有一百多个研究室在开发微囊技术。隐色压敏复写纸的发明是微囊化技术第一次成功应用于商业中,至1981年,此种微囊的产量就超过5×106t.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农用化学品,黏胶剂和夜晶等各个领域。LOGO1~10μm,10~1000nm,缓释5μm~2mm微粒,掩盖不良气味微粒、毫微粒,靶向70年代以前80年代第三代专业的微囊化国际会议每2~3年召开一次微囊化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展简史LOGO概述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membranewall),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胶囊,简称微囊(microcapsule)微囊的粒径属微米级,常用作药物的载体,作为给药系统应用于临床。LOGO不同微囊的结构图概述LOGO药物微囊化的特点掩味:鱼肝油提高药物稳定性:β-胡萝卜素易氧化减少药物在胃内破坏或对胃的刺激性液态药物固态化,防止药物的挥发损失防止复方制剂中的配伍变化如阿司匹林与扑尔敏配伍后可加速阿的水解,分别包囊后可得以改善实现缓控释、靶向:采用不同的囊材活细胞、生物活性物质包囊化概述LOGO微囊的制备1.材料囊心物:主药+附加剂(稳定剂、稀释剂以及控制释放速率的阻滞剂、促进剂和改善囊膜可塑性的增塑剂等)囊材: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盐、醋酸纤维素肽酸酯、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合成高分子囊材:生物不可降解材料:聚酰胺、聚丙烯酸树脂类、聚乙烯醇生物可降解材料:聚氨基酸、聚乳酸LOGO2.制备工艺工艺研究是微囊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微囊其制备方法较多。大致分为三类:(1)化学法;(2)物理法;(3)物理化学法现主要介绍近几年较新的制备方法:微囊的制备LOGO悬浮聚合乳化法:悬浮聚合乳化法系采用多孔玻璃膜乳化技术,将油性囊心物通过多孔玻璃膜上的小孔压出,形成微小的液滴,再在水溶性物质中形成O/W乳滴,最后悬浮聚合成微囊。以此方法制成的微囊在聚合过程中没有发生合并和破裂。复乳法:将油相与水相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器中制成O/W初乳,琼脂在90℃溶化,冷却至50℃,边搅拌边注入初乳中,然后将此种初乳与外层油相倒入高速搅拌器中,即可得到O/W/O型微囊。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大,微囊粒径越小。气体饱和溶液法:气体饱和溶液法是指囊心物和囊壳材料在超临界流体(多为CO2)中,囊心物与囊壳材料充分混合,并在超临界流体保持其流动性的温度和压力下将载体混合物通过一个喷嘴喷入低压喷淋塔中,由于CO2迅速气化,压力降低使囊材围绕囊心物固化形成微囊。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遇热和遇氧不稳定的化合物。微囊的制备LOGO微囊的制备脂溶性药物复乳法气体饱和溶液法悬浮聚合乳化法LOGO水胶囊法传统的囊芯物通常由油溶液、乳化液、固体物等组成,而用水溶液作为囊芯物时,用传统的制囊技术难以制备。水胶囊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囊芯物可由水溶液组成。水胶囊是一种单核微胶囊,其制备与软胶囊滴制法相似。首先,液化的囊壳材料与液体囊芯物通过环列喷嘴在一定的压力下压出,内层为囊芯物,外层为囊壳材料。压出的双层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分散的微滴,微滴暴露在高亮度的水银灯光下。外层囊壳材料中的光电引发剂在高亮度的光照下,引发单核乙烯自由基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固态囊壳包封着液态囊芯物的水胶囊。微囊的制备LOGO粒径粒径分布形态微囊形态应为圆整球形或椭圆形的封闭囊状物。光学显微镜、扫描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衍射法等粒径分布图跨距跨距=(D0.9-D0.1)/D0.5跨距越小分布越窄。多分散指数(PDI)PDI=SD/d越小表示大小越均匀质量控制(一)形态、粒径及其分布LOGO包封产率载药量载药量=[微粒中含药量]/[微粒的总重量]×100%对于粉末状微粒,可以仅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微粒中包封的含药量]/[微粒中包封和为包封的总药量]×100%包封产率=[微粒中含药量]/[投药总量]×100%质量控制(二)载药量、包封率、包封产率包封率LOGO(三)药物的释放速率微囊中药物的释放机理通常认为有三种:1、扩散2、囊膜或骨架的溶解3、囊膜与骨架的消化与降解(四)有机溶剂残留量(五)微囊制成制剂后,应符合该制剂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LOGO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1.延缓药物释放对于微囊制剂,药物通过扩散、囊膜的溶解以及囊膜的消化降解三种途径得以释放。对于一些半衰期较短而又需要长期维持有效治疗浓度或者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将其包裹成囊可减少给药次数并且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李柱来,王津等人以壳聚糖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将布洛芬微囊化。以包封率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以该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含药微囊,重现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LOGO2.微囊制剂的生物靶向性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包括肺、肝、脾和骨髓等组织)富含吞噬细胞,可摄取一定大小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其中,粒径7-14μm的微粒主要被肺部截留,3μm以下的微粒大部分在肝脏和脾脏停留,粒径小于50nm的纳米粒则易进入骨髓。若静脉注射粒径7-14μm的微囊类制剂,则可被肺部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截留后定位释药,大大提高对肺部疾病的治疗作用,降低对其他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LOGO静脉注射微囊化卡铂后,肺部药物浓度和分布百分率均较高,呈明显的肺靶向和缓释双重效应。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应懿,周世文[3]等人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单剂量静脉注射含同等药物剂量的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混悬液和卡铂原料药溶液,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给药48h内,小鼠心、肝、脾、肺和肾脏的卡铂浓度,考察卡铂微囊化后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LOGO3.微囊制剂的血管栓塞效应微囊类制剂在粒径范围上属于微米级,难以通过人体动脉末端微血管而被大量截留。该血管栓塞效应应用于肿瘤治疗时,一方面可栓塞微动脉,导致肿瘤组织缺血缺氧,另一方面因栓塞导致局部血流变慢,有利于抗癌药物缓慢释放从而达到定位浓集于靶组织。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LOGO肾动脉灌注土贝母皂苷微囊治疗兔肾VX2移植癌的效果明显优于土贝母注射液组及空白微囊组。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刘振堂,周斌[4]等人将40只兔VX2移植性肾癌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土贝母组、空白微囊组和土贝母皂苷微囊组,每组10只。经肾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3ml,土贝母注射液0.1mg/kg、空白微囊5.0mg/kg和土贝母皂苷微囊5.1mg/kg,观察比较各组兔肿瘤生长情况、坏死程度及生存期。LOGO目前,微囊所负载的药物种类已经从普通的药物发展到了涵盖生长激素、胰岛素、疫苗、抗肿瘤药物等多种药物,从西药发展到了中药的提取成分,有巨大的潜在应用领域。展望药物微囊化对于提高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微囊作为该技术的延伸也开始起步,由于纳米囊具有独特的性质,使它的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纳米载药微囊作为新型载药系统具有发展前景。微囊技术的应用与展望LOGO
本文标题:微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85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