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韩国电影研究2(伦理片黑帮片)
第二节伦理片伦理片并不是典型、纯粹的类型片样式,界限稍模糊,其他类型片中都有伦理成分伦理片分类:家庭伦理(《克莱默夫妇》、《毕业生》);种族伦理(《猜猜谁来吃晚餐》);宗教伦理(《红字》),等级伦理(《为戴茜小姐开车》)等等伦理就是社会道德规范,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其实就是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讨论的尝试,维护?挑战?哪个更多些?(与其他类型片相比最保守的?)•韩国伦理片主要是家庭伦理,亲人、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关系•韩国伦理片的主要特征(与中国比较):•相同点:•1、都以家族之间的人际关系,构成戏剧纠葛和矛盾冲突,来反映亲情的亲和与疏离。•中:《家》三部曲、《雷雨》•韩:《爱·回家》(Thewayhome,又译《外婆的家》、《回家的路》)祖孙关系•《主妇问题王先生》(家庭妇男的夫妻关系)、《新月》(哥哥与残疾妹妹)•《拉面人生》(父子关系,借鉴公路片模式,与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类似,但有差距)•2、都常以政治伦理化的方式,将国家和时代大变化的历史主题和道德主题合而为一,针砭时弊、以家论国,透过家庭人际冲突和情感矛盾,折射巨大社会政治问题。•中:《一江春水向东流》、谢晋电影、《活着》•韩:《给我多一些吻》(又译《共夫共妻》、《不忠》tellmeSomething,家庭危机反映金融风暴、经济发展对传统伦理的破坏)•《孝子洞理发师》(小理发师20年家庭命运的变迁)、《超级家庭》(善意谎言与统一问题,故事与《再见,列宁》相似)•不同点:•1、中往往有一种宏观视点,动辄上升到整个民族、历史、甚至哲学的层面,韩基本上全是微观视点,只关心个体生命价值,只是拿政治、历史来说事。•《超级家庭》的结尾与《台湾往事》比较•2、中对政治、历史的庄严、严肃态度,韩的调侃、戏谑态度,反映意识形态差异。•典型片例:•第四代、五代导演对历史的表现•《孝子洞理发师》对政治、历史的态度•另外,“家庭情节片的人物动作从任何意义来说都不是以个人心理动机为基础的,相反的,他们是内在化的文化价值,而且更多的是文化矛盾的有形展示。”(托马斯·沙兹《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韩国伦理片是当前韩国人文化价值观及其内在矛盾的画像•当前韩国人的精神危机——韩国病•“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权威和秩序崩溃了,社会纲纪松弛了,到处都蔓延着不负责任、舞弊和腐败。穷奢极欲、金钱万能、乌烟瘴气。一度著称于世的韩国人的耐劳精神,曾几何时,已烟消云散”(金泳三)•《爱·回家》精神回家之路•《拉面人生》、《新月》利己主义与骨肉亲情孰轻孰重?•《给我多些吻》(《共夫共妻》、《不忠》1999)出卖人格的最终底线在哪?•比较《桃色交易》(indecentproposal,又译《不道德的交易》)•《淘气烘面包》•夫妻伦理和爱情保鲜问题•与其他类型片相比,韩国伦理片在价值观上要保守、传统得多韩国伦理片其他特点:•1、与个体家庭、生命的不可分割性,在这里,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产业、娱乐,而就像食物、空气、水一样成为大韩民族生命、生活的一部分。•一对结婚三年的夫妇,一直想生一个孩子,可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总不能实现,最后愿望终于实现。无论在好莱坞,欧洲,还是中国,这一故事、题材(太小,没卖点)成电影的可能,可在韩国却可以。•《最美丽的一天》(aday2001年)•没孩子的苦恼→怀孕后的欣喜、幸福→得知胎儿患无脑症后选择流产与否的痛苦→•产前的幸福→产后的惊喜→婴儿死后的痛苦、豁达→收养婴儿后的幸福•这对夫妇几乎经历了所有初为父母者所可能经历的所有痛苦和幸福,写尽了对新生命的所有感受和情愫。•2、挥之不去的疾病、死亡情结,在苦难和不幸中发掘、感受爱情、亲情的弥足珍贵与不可或缺。•《新月》、《拉面人生》、《孝子洞理发师》、《超级家庭》、《最美丽的一天》、•《马拉松》(2005年)一位母亲通过让儿子参加马拉松长跑从而战胜自闭症的故事。•此类融残疾人励志与家庭伦理的影片往往写实有余、虚化不足(比如英《我的左脚》0:30,中《漂亮妈妈》),但这部影片拍得既有写实的力度,比如对母亲这种爱的反思,又有虚幻的美感,比如对男孩心灵世界的展现。•最典型的是《礼物》•剧作特点:•1、表达爱的另一种方式(反着写):用恨来表达,可能会取得正面表达难以实现的效果•2、一出容易流于简单、庸俗、矫情、滥情的生离死别故事怎样去更好的讲述?•a穿插一个寻找/侦破/悬疑的故事,从感情戏上适度荡开,吸引观众;•b两个喜剧、小丑人物调节了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调,不至于过悲•3、最后一场戏产生的张力,小人物悲苦又悲壮的人生•故事的讲述方式直接决定、制约着情感表达第三节黑帮片•黑帮片/强盗片: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发展起来的以强盗为主人公、以强盗的犯罪行为和被惩罚为主要表现题材,以枪战、打斗、汽车追逐为重要形式趣味的类型电影。•经典黑帮片/强盗片的特征:•1、叙事模式:以强盗的事业、友谊、成功与失败和必然结局——死亡为线索。•2、强盗形象是浪漫化的(智慧、技能),而不是具有生活真实性的形象,是观众想象创造和审美观赏活动的产物。•3、强盗片叙事模式另一特征:双主人公(有时演化为“双雄”)模式,甚至延伸到警匪片中也有《英雄本色》《上海滩》《暗战》•4、都市环境特征,现代文明都市的物质和心理氛围是重要角色•场景变换是表现强盗事业和命运转折点的重要标志•5、快速剪接和声音的表现力•6、道具的表现力和上镜头性•7、强盗片关注的主要心理和社会问题是:对法律和道德的矛盾情感。•社会作用是通过表现欲望对法律的犯规和冲击来最终完成对犯罪和暴力的心理惩罚•黑帮片两个基地:美国、香港•韩国黑帮片特征——“披着狼皮的羊”•没有真正经典意义上的黑帮片,韩国黑帮片往往呈现出挂狼头卖羊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伪黑帮片”特征•1、叙事模式上,黑帮人物不务正业:不像美国黑帮片那样讲述个人、家族黑帮的成长道路及历史(《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纽约黑帮》),也不像香港黑帮片那样在江湖道义的变迁中探寻黑帮英雄的快意恩仇、侠义情怀(《英雄本色》系列,古惑仔系列),而是多描写黑帮人物的非正常工作和“开小差”行为。•《豪门的荣耀》1、2:黑帮讲究门当户对、优生优育、传宗接代•《我的老婆是大佬》:黑帮帮主“我想有个家”•《头师傅一体》:黑帮高层领导去进修,不断提高组织的文化水平(剧本、拍摄一般)•《苏格拉底先生》:黑帮的百年树人计划,逼迫一个底层成员去读书、考试并混入警察队伍(前段中规中矩,结局处理不错)•《杀手公司》:雇人去杀死抛弃自己的情人,杀手爱上被杀者•黑帮人物的不务正业行为致使人物不会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危险与危机,惨烈、死亡、覆灭等结局与基本与韩国黑帮片不相关•2、人物形象上,非英雄化,小人物、普通人情感。•非英雄化:a智慧技能上,b情感上往往不能自拔,感情用事,而非遵循江湖规矩•痛苦不在于对道德道义、江湖规则的取舍,也不在于自我精神/人格的分裂与沉沦,而总是在从恶还是从良这种“前黑帮”问题上犹豫徘徊•《白兰》:不是爱情片,是黑帮片,最底层人的情感和善良,两个段落(白兰与崔岷植)并进,一种人生拯救另一种人生:(白兰)拯救、救赎男主角•最充满底层人性关怀和温暖的韩国黑帮片•3、核心价值观上的反黑帮特征,绝大部分影片在最终价值观上逃离黑帮,回归秩序、伦理、亲情的倾向,甚至有的演变成弘扬正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苏格拉底先生》主角不想过狗一样的日子,弃暗投明•《豪门的荣耀》结尾那场戏的象征意义:•韩国黑帮片无非是讲黑帮对家庭、亲情、伦理及社会秩序、规范的维护•《豪门的荣耀》2《白兰》•《头师傅一体2》结尾黑帮火拼的缘由是一个无辜死去的女学生,并演变成一场学生参见的“人民战争”。•4、对黑帮秩序的质疑,对黑帮成员个人尊严、个性或者爱情的肯定。(按理说,黑帮里只有秩序和服从,只有弱肉强食的规律,没有个人尊严和个性而言,对爱情更是排斥的)•金知云《甜蜜人生》2005年。该导演另有两部作品《安静的家庭》(《死不张扬离奇失魂事件》)、《蔷花红莲》•一个黑帮中的异类——不肯认错、服输的中层干部对抗领导、疯狂复仇的故事•对比香港《黑社会》(《龙城岁月》两个黑帮中层干部争夺领导权的故事)•开头、初见(0:12)、捉奸(0:34)、逃生出天(0:58)及最后决战(1:37)•片未对人性中美好情感的强调再一次表明在价值观上对黑帮的远离和否定。这部片子起脚很重(黑帮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背叛和冲突),但落脚很轻(男主角一丁点朦胧的爱情),师徒反目、血流成河只是因为李秉宪对老大的女友的一点点心动,虽然这个跟别人偷情的女孩根本就不喜欢自己。所谓的“甜蜜人生”也许就是混混噩噩一生中的这一次心动。回头细想,这一落脚反而重了,这个片子的所有光芒就在这里。•5、类型元素、视听语言、技法上受美国、香港黑帮片的影响•《杀手公司》在精神和技法上最得吴宇森精髓的韩国黑帮片•剧院刺杀重场戏处理方法(1:27):•1、剧中剧剧情、音乐和谐一致•2、华丽场面•3、悬念最后解开•4、动作的舞蹈化•类型元素上的双雄模式,一警一匪,惺惺相惜;黑帮成员的兄弟情义、江湖义气与《纵横四海》、《喋血双雄》非常相似,吴宇森黑帮片的影子•其他动作、枪战、打斗场面对美国、香港片借鉴•没超过后者•《我的老婆是大佬》开头、结尾两场打斗戏•6、文化上的后现代因素:与喜剧结姻,解构传统黑帮片•严肃、沉重、现实主义意义上的经典黑帮片很少(李沧东《绿鱼》1997年又译(《生死边缘》最具有社会批判力度和人文深度的韩国黑帮片,与谢飞《本命年》1987在精神气质上非常相似,都写了社会大变革时代被环境杀害的善良小人物,都触及了传统理想主义的破灭,但前者更温暖些,在造型、视听语言上后者更出色)、《白兰》、《甜蜜人生》),绝大部分与喜剧融合,甚至有些被归入喜剧片•《豪门的荣耀》1、2,《头师傅一体》1、2,《我的老婆是大佬》、《苏格拉底先生》•即使《甜蜜人生》这样严肃的传统黑帮片,里面也穿插着喜剧因素(两个愚蠢的卖枪的小混混),对自身进行着解构•三种形态、三个阶段的黑帮片:•经典黑帮片(20世纪30年代—60年代):一个误入歧途的男人在黑暗舞台上奋勇挣扎的故事,《小凯撒》《人民公敌》《疤脸大盗》•现代主义黑帮片(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主人公的自觉意识和反文化英雄色彩,《邦妮和克莱德》《好家伙》(又盗亦有盗)《教父续集》•后现代黑帮片(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群想入非非的小人物盲打误撞的滑稽表演,•开创者:昆汀·塔伦蒂诺《低俗小说》、《水库狗》,从角色、叙事结构、时间、造型、音乐、喜剧风格等诸多方面彻底颠覆、解构了传统黑帮片•其后后现代黑帮片重要作品:英国《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德国《罗拉快跑》,香港《一个字头的诞生》,中国《疯狂的石头》•后现代黑帮片的特征:•1、不直接指涉着现实生活,戏剧空间并不具有象征性,而是一个自足的空间。•2、变为以喜剧为主,其最显著的美学特征就是“滑稽夸张的崇高”,或者“一本正经的滑稽”。•3、主人公变成个性突出的小人物,其所蕴含的集体理想•消褪或减弱。•4)主要戏剧动力来源于主人公(黑帮成员)的一个迫不得已的任务,这个任务有很强的假定性。情节变得更繁杂。•5)观众较以前处于更优越的位置,观众凭借对类型片的经验,以一种既是取笑又是认真的眼光去观片,消费诸般形象。•6)价值取向:游戏性,无中心,无意义,拼贴,玩耍,感观及心理刺激,既非无政府主义的胜利,也非怀疑主义的“不可知”,而是后现代的“不想知”“不必知”或者“不可说”•韩国后现代黑帮片典型作品:《加油站袭击事件》(1999年)开头和结尾•社会矛盾和压力的爆发口,价值观上与真正后现代黑帮片的细微差别,类似《疯狂的石头》:观赏性,价值观中和主流与非主流、调解社会矛盾的意识形态作用•7、与上述价值观相适应,韩国黑帮片在情节上往往单线发展,节奏舒缓有驰,影像上往往不是抑郁灰暗,而是明亮温暖,充满充满人性与情感的关怀。•最经典的《朋友》开头、追逐、群殴(0:40)和结尾•韩国版的《美国往事》•在影像风格上的处理,史诗片、怀旧片味道,1976至1996年历史,残酷社会竞争
本文标题:韩国电影研究2(伦理片黑帮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91810 .html